摘要:這兩年在投資圈里,談論的最多的就是“資本寒冬”,2016年也不例外。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2016年的確是前所未有的“資產荒”時代,各類投資手段紛紛都出了一些問題。A股市場整體低迷、期貨市場暴漲暴跌的大起大落讓人望而生畏、債市也暴露出了信用風險、樓市在大瘋狂之后前景撲朔迷離......
于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轉向私募股權市場。根據1月10日諾亞財富發布的《2017高端財富白皮書》顯示,私募股權受到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的青睞,目前有84.3%的高凈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權基金,23.7%的高凈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過30%,
2016年私募首破十億大關,認繳規模為 10.24萬億,較 2015 年底增長了 5.17 萬億,增幅為 101.88%,其中股權類私募為主要推動力。
私募機構已不滿足于僅僅在二級市場上套利資本利得,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一級市場,通過成立新三板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設立并購平臺等,實現一二級市場聯動創造收益。
從開始募集和募集完成的基金來看,無論是從募資的基金數目來看還是從規模來看,2016年基金目標金額規模和完成金額規模均創近幾年的新高。2016全年共披露1065支基金開始募集和成立,總目標規模為3307.41億美元;而2015年披露974支基金開始募集和成立,目標總規模為2711.55億美元。兩相比較,數量和規模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資本寒冬的悲觀論調之下,卻是欣欣向榮的真實情況。
為什么私募股權市場成為理想投資渠道?
那么,這些天天與錢打交道、無比精明的投資人們,為什么都紛紛涌向私募股權市場呢?
一方面,是政策大環境的支持,國家不斷出臺與實施相關利好政策。2015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金融結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2016年發展資本市場5項重點工作,開展私募股權融資試點是其中一項;2016年的全國兩會,也充分肯定了私募股權融資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新經濟活躍度提高,新技術水平也在快速發展,尤其是高科技與相關行業蓬勃發展,這就帶動了相關投資行業并購的發展,私募股權交易數量與金額節節攀升,整個市場火爆異常。
數據顯示,目前各類LP可投的金額接近6.6萬億元,平均每家機構可投的金額超過6億元。一些手握重金的“巨無霸”也大舉進入股權領域,比如社保基金、保險資金、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等,這些機構背景資金在股權領域地位越發凸顯。而這些巨量資金的入場也推動了部分股權機構投資階段的后移,進而推動著并購、PRE-IPO基金的大爆發。
這些股權投資領域的推動力在未來將持續加碼,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2017年,私募股權市場仍然是最佳投資渠道之一。
哪些行業成為投資風口?
互聯網行業依舊是投資者持續看好、大力追捧的行業,根據投中數據,2016年披露的互聯網行業投資案例3386起,投資規模更是高達449.01億美元,分別占比全行業投資數量和金額的44%和45%。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盛,電信及增值行業也涌現出大量投資機會,表現非常活躍。
比如滴滴,2016年上半年的融資金額就達到了73億美元,估值超過250億美元,成為2016年上半年中國投融資金額最大的企業。綜觀其投資者名單,除了 BAT、Uber、蘋果之外,包括中投、中金甲子、中信、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招商銀行、北汽集團等一大批“國家隊”也在名單之中。
此外,智能硬件、移動醫療和物聯網等也受到了市場青睞。這些行業是擁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長尾市場,產品種類紛繁復雜,行業增長也十分迅速。
比如2016年7月,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正式宣布將以322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一消息因為涉及金額巨大,引發了各行業的普遍關注和討論。有業內認識認為,如果Softbank日本軟銀能打好手中的每張牌,那么此次并購將推動手機和物聯網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醫療領域也是表現搶眼,比如2016年5月,繼估值高達185億美元的陸金所之后,平安系旗下互聯網板塊再次誕生了一家“獨角獸”企業。旗下O2O健康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正式對外宣布,完成5億美元的A輪融資。參與投資的資本方包括海外知名股權投資基金、五百強大型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以及互聯網公司。
未來哪些模式更具發展前景?
目前,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高新科技、互聯網行業發展,鼓勵企業并購重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是目前國家戰略的半邊天,因此一級股權投資市場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中之重。而當下二級資本市場的制度完善(包括注冊制、戰略新興版、新三板分層、深港通等等)就是為一級市場鋪路,因此我們相信這個行業的整體發展前景將是非常廣闊的。
那么,在私募股權一級市場的眾多模式中,哪些在2017年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呢?
1、引導基金
現階段,國家大力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無論從中央還是地方,紛紛加大了扶持力度,各地引導基金、產業基金以及央企投資基金等呈井噴式增長。截至2016年9月底,引導基金總規模約3.3萬億元。
2016年5月國資委二次摸底顯示,近半數央企涉足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這將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而且,當前的引導基金早已不局限于創業創新等早期領域,而是通過產業基金、PPP基金等形式覆蓋到企業的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引導基金有很強的杠桿放大效應,在募、投、管、退各個環節都影響著私募股權行業的生態。因此,引導基金勢必將成為日后GP尋找優質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目標之一。
2、母基金
母基金由于可以進行成熟、專業地全球化、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地域和政治風險,從而成為基金會、養老金等機構重要的投資對象。
在海外的VC/PE中,母基金是重要的機構出資人。目前,我國已登記的私募股權母基金規模約1萬億,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母基金機構僅20家左右。
雖然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發展還不成熟,但隨著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熱度不斷提升,母基金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VC/ PE領域新機構不斷涌現,眾多老牌機構和知名投資人紛紛設立新基金,這不僅為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標的,為“優中選優”提供了廣闊的基礎。對于私募股權機構來說,借助私募股權母基金,可以有效解決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的資金環節的問題,獲得長期穩定的資金,能夠更加專注于項目環節。
3、“上市公司+PE”
兼并和收購是創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投資者加快資產流動的一種方法。在“上市公司+PE”未成規模之前,VC和PE要收回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只能通過IPO的方式。也就是說,VC和PE在高風險的企業成長初期所買入的股份,其回報過去只有在該企業上市時通過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之間的溢價才能得以實現。
而通過與上市公司的合作,VC和PE能把所投資的公司與上市公司的轉型方向進行對接,從而無需等到企業上市就能實現退出。退出機制的增加,為VC和PE投資風險的減輕帶來了一定好處,將更多地激勵資本投資初創公司。
今年以來有百余家上市公司與各類機構成立并購基金,且“上市公司+PE”的投資方向也開始拓寬,從制造業、醫藥生物、機械自動化等行業,開始向科技、文化、教育、傳媒等新興行業發展。2017年,其市場熱度必將進一步提升。
本文為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原創文章,媒體和公眾號轉載請務必按注明來源,否則視作侵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