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許是印象太過深刻,前短時間,上市公司堅瑞沃能發生的雷爆一幕依然歷歷在目:資金鏈斷裂,20億債務還不起,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
引子
也許是印象太過深刻,前短時間,上市公司堅瑞沃能發生的雷爆一幕依然歷歷在目:資金鏈斷裂,20億債務還不起,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
受此影響,堅瑞沃能在短短一個月之內股價暴跌50%!
4月10日,銳眼哥在原創文章《剛剛,又一家上市公司雷爆了:20億債務還不起,股價暴跌不止!》中針對此事在文末寫到:
沃特瑪(暨堅瑞沃能)目前遭遇的現金流問題和債務危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行業競爭白熱化和和國家補貼退潮之后,新能源汽車行業必然會迎慘烈洗牌,那些空喊宏偉愿景但又高度依賴補貼的公司,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原形畢露。
巴菲特說過,只有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新能源汽車行業同樣如此,只有補貼退去時,才知道哪家公司在裸泳!
產業的更迭,政策的演變,讓新能源汽車進入到了大洗牌時代。除了堅瑞沃能之外,2018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會不會有別的公司曝出“黑天鵝”事件,我們拭目以待!
一
通過沃瑪特的債務危機,銳眼哥當時已經隱隱之中感覺到2018年還會有別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會出問題,所以寫下了上面這幾段話。
當時的話還言猶在耳,僅僅過了半個多月,就又有一家知名新能源車企業績出現了嚴重下滑:
4月27日晚,比亞迪披露了2018年一季報,其中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83%;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90%;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3.29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46億元。
此外,比亞迪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為3億至5億元,同比減少70.98%至82.59%。對于凈利潤大幅減少的原因,比亞迪認為是由于受補貼退坡的影響。
受凈利潤暴跌的影響,5月2號開盤,A股的比亞迪(代碼:002594)低開低走,全天股價大跌7.01%。
在更早的4月28日,港股市場的比亞迪(代碼:01211)也以下跌5%收盤。
自2017年11月23號股價見頂以來,A股的比亞迪最近5個多月累計跌幅已經超過30%,市值蒸發近700億;港股的比亞迪股份最近半年以來,累計跌幅也達到了30%。
在技術形態上,A股比亞迪已經跌破了250周均線。
無論是從跌幅還是技術形態上來說,比亞迪的股價都進入到了熊市區域。
比亞迪作為明星股,如此氣勢洶洶的下跌,自然引來了各大機構的關注。
美銀美林發表報告,下調對比亞迪股份的投資評級,由原來“買入”降至“中性”,因預計其2018年及2019年毛利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基于綜合方式作估值,同時將目標價由74港元降至59.3港元。
中金公司發布研報,將比亞迪股份的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目標價由77.9元下調21%至61元。
光大發布證券報告,鑒于近期汽車行業政策波動/長期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或變導致估值中樞下移,下調比亞迪股份目標價至66.42港元,下調至“增持”評級。
各大券商紛紛下調評級,讓已經步入熊途的比亞迪股價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
前文說過,對于凈利潤大幅減少的原因,比亞迪認為是由于受補貼退坡的影響。
那么,這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到底是怎樣的呢?
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
新能源汽車比傳統能源汽車更為環保,國家對其進行大規模補貼,本意是好的,但由于缺乏監管,引發了一大弊端——騙補!
2016年9月8日,新能源汽車行業傳來超級大新聞,財政部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個別企業被取消整車生產資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輛車的造車成本僅需6萬元,而國家政策補10萬元,企業只要把車造出來,再賣給關聯公司,即便把車全部銷毀掉,也能賺取4萬元差價。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如此暴利的機會,不騙補豈不就是傻子?
《經濟觀察報》曾經報道過,某大型主機廠的兩位員工,辭職去了江蘇某地級市做電動車改裝公司,一臺車國家補貼10幾萬,一年就掙了幾個億。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企業打起了騙補的歪主意,它們有的在生產環節造假,粗制濫造、生產不合格汽車;有的在銷售環節作假,一手建廠,一手成立汽車租賃公司,隨后轉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更有甚者還拆下電池循環利用,反復騙補。
車企騙補之風盛行,讓大筆國家資金流入了私人腰包,再加上新能源汽車越造越多,再大規模補貼,財政根本吃不消......
于是,補貼退坡成為了必然趨勢。
2017年,國家新的補貼標準位為:對于乘用車的補貼按照2016年的補貼標準退坡20%,對于客車的補貼標準普遍在2016年的標準上退坡40%,對于快充類純電動客車按2016年補貼標準降低60%。
進入2018年之后,新能源補貼政策進一步調整。2018年年初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規定在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的過渡期內,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只能拿到2017年補貼標準的70%,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僅能拿到2017年補貼標準的40%,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補貼大幅度退坡,對所有的新能源車企來說,無異于一場“系統性風險”。
三
凈利潤驟降,股價大跌,這僅僅是補貼退坡造成的嗎?看了以下數據之后,相信你會有不同的看法。
通過上圖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2108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收247億,比2017年一季度的210億增長了17%以上。
營收明明是增長的,但是凈利潤為何卻同比下滑高達83%呢?來看下面的數據。
通過上圖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一季度,比亞迪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140.39億元,較上期的98.74億增長了超過40億,增幅高達42%。這反映比亞迪發行了大量短期融資債券。
2018年一季度,比亞迪的財務費用為8.13億,較上期的3.80億大增114%。這反映了發債導致利息支出大增。
所以,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是引發比亞迪凈利潤大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數據不得不說,2018年一季度,比亞迪收到的政府補助約為6.4億,這相當于去年全年12.75億補貼的一半。
在一季度補貼仍然不錯的情況下,比亞迪凈利潤還如此暴跌,比亞迪更應該反思一下自身的問題了。
不過,比亞迪2018年一季報并非全是利空,當期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從去年同期的-24.18億縮小為-2.17億,反映了公司現金流能力在明顯改善。
我們應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2018年一季度沒有政府的6.4億補貼,比亞迪的虧損將超過5億。
不僅僅是比亞迪一家公司,A股的其他新能源汽車公司業績也很慘:
中通客車2018年一季度凈利119萬,同比下降97%;
安凱客車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8197.84萬元,同比下降252.39%;
江淮汽車2018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1.55億,同比下降181.7%。
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完全斷奶的情況下,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已經很難看了,當國家全面退出補貼的時候,這些企業該怎么辦呢?
尾聲
中國在傳統汽車領域當中,多年來一直采用“市場換技術”的辦法,但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市場上的主流汽車品牌要么是德日韓美這種進口車,要么是中外合資廠商的汽車,嚴重缺乏優秀的自主汽車生產商。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大力扶持,環保是一方面,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汽車領域實現對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沒想到,這反而讓一些企業養成了高度依賴補貼甚至是騙補的習慣。
從美國封殺中興通訊一事不難看出,制造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遏制中國的一大利器。而新能源汽車作為中國制造業的重要板塊,相關公司卻普遍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對國家的輸血極為依賴,補貼政策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嚴重影響這些公司的業績。
今年,國家已經明確表示,將大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這意味著,中國車企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消費者的選擇余地也將大大增加。
內有補貼政策退坡,外有外國汽車殺入,中國汽車市場大洗牌的日子到來了!
【本文為投資家網原創文章,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投資家網,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在多元化發展的浪潮中,鳳天航空集團憑借金融、農業、教育培訓、醫療、航空等多領域協同共進,構建起多元且...
北京名鑒置業有限公司(原鄒城市名鑒房地產開發公司)近日發布聲明,披露了其長達十年的維權歷程及公司所遭...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寵物鮮食賽道殺出黑馬!派特鮮生斬獲2500萬美元天使輪
抗衰老黑馬NewLimit斬獲1.3億美元B輪融資,劍指細胞“逆齡”療法
FoodHealth重塑營養評分標準,750萬美元A輪融資加速“食品即健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