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吃起來和一般的牛肉沒啥區別,口感很好,而且比一般的牛肉少了一些嚼勁,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不怕咬不動,最主要是營養更均衡”,嘗到由“人造肉”做成的牛肉漢堡后,77歲的孫樹俠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吃起來和一般的牛肉沒啥區別,口感很好,而且比一般的牛肉少了一些嚼勁,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不怕咬不動,最主要是營養更均衡”,嘗到由“人造肉”做成的牛肉漢堡后,77歲的孫樹俠給出了中肯的評價。
曾經任職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教育促進研究中心顧問、做過聯合國綠色工業組織專家委員會委員,也曾是衛生部健康教育指導首席專家,孫樹俠對食品工程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在她看來,以“植物蛋白”為基礎的“人造肉”必將成未來消費風潮,在未來10年內,從國家利益考慮,國家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人造肉”發展。
人造肉產品市場反饋“超乎想象”市場化需兼具“中國特色”
孫樹俠現場品嘗的“人造肉”由美盈森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303.SZ)及其合作伙伴江南大學聯合試制而成,在11月5日舉行的小范圍新產品品鑒會上,美盈森提供了包括牛肉味植物蛋白肉餅、植物蛋白肉雞柳、植物蛋白魚丸等系列產品在內的多款“人造肉”產品供到場嘉賓品鑒,也是對其探路“人造肉”產業的一個階段性檢驗。
從“試吃”反饋來看,美盈森在“人造肉”領域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參與品鑒的嘉賓對其提供的“人造肉”產品均給出了正向的評價,認為不管是從“賣相”、還是口感上來說,都已經較為接近傳統肉制品,在國內“人造肉”市場仍處于“萌芽”狀態的時候,這樣的產品有點“超乎想象”。
但對于人造肉產品如何產業化,不少嘉賓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國際肉食品技術專家、澳大利亞皇家食品博覽會肉制品評審委員會評委石永福認為,相比于國外市場,中國人造肉產業的發展起步較晚,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去學習和借鑒美國、歐洲等,但發展到最后,一定要有“中國特色”,因為中國有自己傳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有自己獨有的飲食習慣,產業化的過程,必須要結合中國國情,多做國人接受度高的人造肉產品,而好吃、安全和營養,是市場檢驗食品的不二法則,對于這一點,美盈森副總經理、董秘黃琳深表認同。
作為江南大學食品專業1987級的老牌畢業生,黃琳親身經歷了中國食品工業的演變,在她看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健康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而綠色、健康的食品,已經成為市場剛需。
國際領先技術“打底”美盈森搶先布局人造肉“供應鏈”
與真肉相比,植物蛋白“人造肉”含有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量、卡路里都相差無幾,但鐵元素的含量高出一倍,而且零膽固醇,可以說是完全模仿了肉類的營養,又剔除了肉的害處。而“人造肉”的生產過程,相比于真肉,又更加環保。牛津大學與阿姆斯特丹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預計,生產非養殖肉相比傳統養殖肉會減少96%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82%到96%的水資源消耗,同時幾乎不占用土地。
黃琳表示,發展“人造肉”產業,可以說與美盈森一貫堅持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一脈相承”,現在產品實驗室試制成功,后續若能量產上市,在產品的設置上,將充分考慮到國人的飲食習慣,推出類似“人造肉夾饃”“人造肉包子”等產品。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今年6月公布的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位列世界第一。美盈森與江南大學合作,正是基于其在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世界級競爭力,而此次試制成功,標志著在國內”人造肉“領域,美盈森已經領先一步,擺在其面前的問題,是如何繼續推進“人造肉”產業化。
此次美盈森推出的植物蛋白“人造肉”,基礎材料,是工業大麻麻籽脫殼后的火麻仁,我國衛生部在2008年9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的通知》中規定,火麻仁是既可用于食品、又可用于藥品的藥食同源性原料。
2019年5月,美盈森和云南古耕農業公司設立合資公司,于文山州投資實施美盈森集團工業大麻產業發展項目,主要開展工業大麻種植,大麻二酚(CBD)加工萃取,麻籽蛋白、油脂相關營養食品、飲料、保健品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搭建國內外市場銷售渠道,逐步實現工業大麻全產業鏈布局,為“人造肉”量產提供穩定的原料輸出。據此前公告,截至目前,美盈森已累計投入資金1068.64萬元用于工業大麻產業項目。
美盈森控股股東王海鵬在11月5日于無錫召開的“新食品新經濟-植物蛋白食品發展趨勢主題論壇”上亦回應稱,正是基于工業大麻和人造肉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前景,以及自去年以來對相關產業的認知、研究和分析,公司首先選擇了工業大麻籽在植物蛋白等的應用作為突破口,開展投資的落地工作。公司誕生于改革開發前沿城市深圳,改革創新是深圳的基因,投資新產業也是美盈森積極創新創業的體現。
錨定2000億級市場“產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美國加州食品和農業研究協會顧問鄂雷表示,“人造肉”在美國已經較為普及,市面上相關產品較為常見,而從發展趨勢來看,健康、營養的“人造肉”更能被注重生活質量和品質的新生代接受。在他看來,由于人造肉的味道、口感和供應均在改善,人造肉相對其他畜肉的競爭力正在提升。中國的“人造肉”發展相對滯后于美國,市場基礎薄弱,但也正因為如此,先行的企業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
中國是全球最大肉類消費國,年消費量8800萬噸。從30年前20g/人/天提升到現在的200多g/人/天。2018年中國豬肉消費占所有肉類的76%,市場規模為2萬億元。如果植物肉消費占1%,那也是200億元的市場,10年后如果與國外一樣,占比提升到10%,國內植物肉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王海鵬坦言,工業大麻、人造肉作為美盈森的第二產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有太多的困難需要克服。
對于美盈森而言,開發出人造肉產品,只是產業化的第一步,其后道路,仍然漫長而艱巨。
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近期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了一項重要...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