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阿里云、騰訊云2019年收入狀況相繼披露,中國云計算雙寡頭的格局基本確立。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隨著阿里云、騰訊云2019年收入狀況相繼披露,中國云計算雙寡頭的格局基本確立。
但這種格局只是建立在當前的技術背景之上,新的云計算架構理念——Serverless正在全球范圍內鋪開,行業在迎來新的競爭變局。
Serverless直譯為“無服務器”,是一套架構體系,包括網絡層、計算層和數據存儲層等,國際范圍內最先由AWS 2014年推出的Lambda開始。
它并不是指不需要服務器,而是計算資源作為“服務”而不是“服務器”的概念出現,可以近似理解為,云計算的計算資源變成一個池子,開發者們從中索取一份一份的“服務”,其結果,是開發人員不需要過多考慮服務器維護等問題。
2017年,全球云計算廠商爭相推出Serverless服務框架,近兩年由于IoT、邊緣計算、混合云、5G等概念的興起,Serverless成了云計算架構里的“當紅炸子雞”,全新的架構理念直接影響了開發者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巨頭在特定層面的“搶跑”就不意外了。
例如,騰訊云最近在線發布了Serverless數據庫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這是國內第一次出現Serverless數據庫(DB)。而騰訊云這個動作,不僅是數據層的Serverless搶跑,也給云計算行業的Serverless迭代加了一把火,一場架構層面的“代差優勢”爭搶已經開始。
揭開傳統云數據庫的隱藏痛點,就看懂了Serverless浪潮的直接動因
騰訊云官宣為自家的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設定了很多優勢,而其實這些優勢說到底都來源于行業層面Serverless DB對傳統云服務架構下數據庫的優勢。
理解了傳統云數據庫的“隱藏痛點”,就理解了為什么Serverless浪潮在全球云計算領域興起,為什么騰訊云此時要搶跑Serverless DB推出獨立的產品。
1、“按需分配”是再合理不過的訴求,但技術卻長期不能支撐
在非專業人士的直覺里,云計算的數據庫最好是能夠是實現“按需分配”,在享受云服務的時候,要多少就分配給多少,用戶峰值來了就增加(“擴容”),峰值過去就減少(“縮容”),這樣,“租用”就不會浪費。
而現實是殘酷的,由于服務“顆粒度”等原因,供給與需求的貼合往往很難,很多云數據庫的服務只能是階梯式的手動擴容或縮容,而且開發者為了保證用戶體驗,不管什么“檔位”的服務都必須以最高預測的負載為準申請服務。
而Serverless DB的擴縮容過程如同海綿,在請求增長時自動擴容,在請求降低時自動縮容,如圖:(來源:騰訊云發布)
可以看到,Serverless DB已經無限接近“按需分配”,云計算平臺的服務資源閑置,開發者的資源浪費問題都得到最大可能的解決,由于可以實現自動平滑配置而不需要人工操作,擴縮容的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2、成本“不應有的浪費”卻被行業長期默認
接上文,在傳統云數據庫架構下,粗糙的階梯式擴/縮容造成浪費,其后果還直接體現在成本上——那些被閑置但在舊有條件下為了用戶體驗避免不了的數據庫空間,開發者都是要掏錢的,這情況被長期默認。
騰訊云說自己的Serverless DB產品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能幫助開發者降低70%成本,操作方式是“按量付費”——用戶不需要為數據庫的閑時進行付費,而是按照數據庫資源響應單元來進行計費。
這一數據是否準確暫且不論,Serverless DB的省成本能力確實可觀。
從實例來看,這是一個游戲應用2019年三種數據庫擴/縮容方案所占用的資源情況:
三種顏色線條中間區域的面積,基本可以看作成本的差別狀況,很明顯,Serverless DB能節約大量的成本,騰訊云說自己的產品節約最高70%并非吹噓。
3、所謂“彈性方案”,其高門檻將很多開發者拒之門外
如果打開很多云計算的數據庫功能介紹,往往會發現諸如“彈性擴展”等字眼,表示自己的服務可以較為自由地收縮,作為產品亮點進行宣傳。
事實上,這類“彈性方案”本質上是一種策略上的彈性而非技術上的彈性,即開發者需要實現預估自己的產品的負載量,例如一款游戲什么階段玩家特別多,什么時候人潮回落,設定好數據庫需求的方案,對應進行手動的容量調整。
預估得越精細,這種“彈性”就越接近“按需分配”,顯然,這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多數開發者都很難準確預覽負載,手動的調控也很難把握。
騰訊云說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的用戶在購買之后只需要通過組件一鍵創建數據庫實例,“最快1秒鐘就可以完成部署”,這種傻瓜式的部署同樣來源于Serverless DB的智能化“膨脹”和“縮小”能力,開發者能藉此有更靈活的業務開發模式和更快捷的上云體驗。
也即,Serverless DB可看作天然的、精確的、不需要人為干預的“彈性方案”。
巨頭搶跑Serverless DB,要的不只是“解決痛點”?
由于無可比擬的架構優勢,通過Serverless DB產品解決痛點會給云計算巨頭帶來直接的用戶增量,但騰訊云搶跑,應該還有更多深度價值考慮。
1、界面清晰化,回歸To B服務的底層價值
Serverless技術給云計算帶來的改變是革命性的。
由于封裝了幾乎全部的底層資源和系統運維工作,等于給開發人員搞了一個“云基礎設施”包拿來就用,云服務的編程被極大簡化,業內普遍認為Serverless是繼虛擬化、容器技術之后的第三代通用計算平臺。
回到騰訊云業務上,作為騰訊To B戰略的主要承載平臺,騰訊云選擇Serverless技術既是云計算競爭的需求,也是To B服務回歸底層價值的必要——把所有基礎服務一攬子完成,開發者只需要專注于業務本身進行創新探索。
或者說,這只是騰訊在To B過程中一貫放低姿態做純粹的賦能的一種延續。
2、“全棧化”下,提供Serverless閉環服務
在疫情期間,很多騰訊云服務的企業都“從零起步”相繼推出自己的抗疫APP,包括國內疫情概覽、公司員工健康狀況實時顯示、外來人員進出登記等功能,建立全過程都在騰訊云上完成。
行話叫“全棧解決方案”——云計算平臺什么都有,開發者可以只在單一平臺上完成產品的搭建,而騰訊云的全棧架構目標恰恰也是Serverless。
在過去,騰訊云已經完成了網絡層、計算層的Serverless化服務(原理類似,網關的彈性、計算的高可用高并發等),此次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補足了Serverless DB最后一個環節,意味著騰訊云完成Serverless生態布局,在這之后,用戶能夠基于全棧Serverless解決方案構筑云原生應用。
如此,騰訊云不但搶跑Serverless DB,也通過Serverless閉環服務來占據競爭優勢。
3、解救“小眾”開發需求,滲透“厚尾市場”
有一類“低流量用戶”的開發者在數據庫方面的需求很尷尬,由于用戶數量低且穩定,在傳統數據庫模式下,它可能連最低配置的單元都沒辦法“用滿”(涉及傳統數據庫架構的顆粒度問題),會有浪費,但還是要為多余的性能進行付費。
Serverless DB滿足了這種“尷尬但廣泛存在”的低流量產品需求,騰訊云的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理論上可以接受接近于零的費用支出。
事實上,除了低流量,還有很多數據需求方面奇葩的產品,例如不可預測的工作負載、不常用的應用程序以及開發和測試數據庫(斷崖式上升、下跌,或者不連續跳躍)等,它們共同構成了開發者生態長期沒有被照顧到的“厚尾市場”,由于特異性的需求,幾乎都會傾向于選擇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這樣的Serverless DB產品。
4、以價換量打響另類“價格戰”
無法否認,云計算在激烈的圈地過程中,少不了價格戰的存在,只不過不像消費品那么惹人關注。
價格戰的本質是“以價換量”,同樣的服務通過降價競爭,從長期來看是對行業的損害。
而Serverless DB通過節約用戶成本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戶“以價換量”,客觀上也開啟了新的“價格戰”,只不過它不再是以犧牲平臺營收、扼殺創新積極性為代價,技術的換代的結果是平臺與開發者的雙贏,價格的大幅度降低來源于浪費的減少。
可以想見的是,通過較低的價格,騰訊云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能夠鎖住老客戶,而吸引更多因為成本因素而入駐的開發者,帶來類似價格戰一樣的市場競爭效果,但是,這在根本上是搶跑Serverless DB的“代差優勢”所帶來,是一種升維打擊的競爭結果。
“代差優勢”旗幟下,Serverless下一步會怎么走?
從單個案例看,PostgreSQL for Serverless后,騰訊云完成了Serverless的全棧閉環,但這種閉環,實際仍然不夠完善。
PostgreSQL只是數據庫的一種形式,按照騰訊云在線發布會上的說法,未來還將部署MySQL等數據形態。
不難看出,在“推盤節奏”上,騰訊云是有小算盤的,其他相對優缺點暫且不論,由于PostgreSQL代碼相對于MySQL更加容易開發,做PostgreSQL版本的Serverless DB,能夠在低成本、易擴容等優點基礎上,兼顧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等特性,更容易“一炮打紅”。
對騰訊云來說,不同類型的數據庫的補齊和完善將是下一步的動作。
另一方面,從落地節奏來看,按內部人士的說法,騰訊云Serverless原本服務于騰訊內部的眾多核心應用,隨著開發者生態以及開源生態的不斷完善,這些Serverless能力開始對用戶開放。
這意味著,在Serverless架構這件事上,騰訊云基本遵循先內后外的節奏,一站式的開發、部署、運維服務的不斷完善將首先以自家業務進行試水。
當然,既然能給開發者節省成本、提高效率,Serverless也就同樣能幫助體量龐大的騰訊系產品進行云服務優化。
而跳出騰訊云這個搶跑的個案,在行業內部,更多云計算也在布局Serverless,只不過還沒完成獨立的Serverless DB產品,未能形成閉環。
可以肯定的是,國內其他云計算廠商也會迅速跟進,但最終,多數云計算都會完成Serverless架構,只是看誰搶先一步。
盡管從Serverless最開始提出到現在首個Serverless DB在中國出現已經過去6年,但這場云計算Serverless的競逐,才剛剛開始。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叮當快藥配送員還為不擅長使用手機的老年人提供無須線上下單亦可送藥上門的適老化服務,幫助老年人群跨越數...
11月11日至22日,COP29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匯聚全球政府...
跨境電商行業正在迎來一個充滿變革與機遇的新時代,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力,尋求高質量的可持...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