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機構“軟實力”傳統的“募投管退”理論,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時代變化。
STRATEGY
180年前,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說道:“昔日的君主只靠物質力量進行壓制,而今天的民主共和國則靠精神力量進行壓制,連人們的意志它都想征服。”上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進一步提出“軟實力”概念,強調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達到目的。
中國打造國際“軟實力”的步伐早已加速。2015年6月,57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北京,亞投行宣布成立,外媒體把這個日子稱為“中國世紀的里程碑”。對于私募股權行業來說,亞投行本身也可以是母基金和GP的重要出資人。
2019年12月,亞投行宣布董事會已批準投資兩只私募股權基金:中信資本泛歐亞基金和SUSI亞洲能源轉型基金。亞投行將通過基金促進私人資本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并為基金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做出貢獻。
隨著私募股權行業主要矛盾的變化,ESG等先進投資理念的引入,以及年輕一代人才的需求變化等因素,中國投資機構也進入了比拼“軟實力”的新時代。
一、投資機構“軟實力”
傳統的“募投管退”理論,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時代變化。如果說“IRR”、“DPI”、“IPO”等業績指標,以及資產管理規模等是投資機構的“硬實力”,那投資哲學、品牌價值觀、投資人關系、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社會影響力等無形資產就是投資機構的“軟實力”。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升機構“軟實力”:
一是募資軟實力。國內私募股權行業“馬太效應”越來越嚴重,正處于優勝劣汰的殘酷清洗期,在從“個人LP時代”到“機構LP時代”的劇變中,未來能夠活下來且活的好的機構,一定是具備良好募資策略、優秀募資人才、強大機構LP資源,形成了強大募資系統能力的機構。
二是投后軟實力。傳統的投后管理,是以給項目提供“增值服務”為核心,募資寒冬引發了投后管理的一次重大變革:以“退出”為導向的投后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以“退出”為核心能力重組投后團隊成為重點。
三是品牌軟實力。未來投資機構的品牌建設,應該從面向項目為核心,到面向行業和LP為核心進行轉變。一篇文章、一個專訪,受眾是創業者、還是行業和LP,要表達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機構的年會,受眾是Portfolio還是LP,也需要不一樣的策劃。品牌到達一定高度之后,會形成鮮明的品牌調性和突出的品牌核心價值觀。
四是人才軟實力。疫情期間,投資暫停,一些投資人才的時間突然變得不值錢了,而募資人才和投后人才卻倍加繁忙。投資機構正經歷從投資人才為核心,到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轉變。如果投資機構在追求投資回報的同時卻在雇傭人才方面大打折扣,結果只能是將機構資產推進巨大的風險中。
五是風控軟實力。瑞幸造假事件就讓我們見識了,整個“中概股”乃至整個中國資本,在外部風控上的脆弱和不堪一擊,可能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才能逐漸消化這些不利的沖擊和影響。
二、正在變化的“主要矛盾”
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說:“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疫情后日益強烈的報復性消費的需求,和口袋里沒錢之間的矛盾。”
資管新規之前私募股權的主要矛盾,是一二級市場資產價格倒掛和中外資產價格倒掛。當前私募股權的主要矛盾,是投資機構在最好的Vintage Year大肆抄底的需求,和募資寒冬之間的矛盾。
對頭部機構來說,“冬天”是狩獵最好的季節。賣方市場終于變回了買方市場,他們集中資本,精挑細選,加大籌碼,許多頭部投資人一邊嘴上說著冬天,一邊心里偷著高興,但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美元機構投資人,人民幣投資人不是在募資,就是在去募資的路上。
不光本土頭部美元機構在狩獵,許多外資機構紛紛選擇在北京和國內設立資管機構或者“抄底”中國資產。證監會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高盛集團獲準對高盛高華持股比例將從33%增至51%,摩根士丹利對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
在疫情期間,全球知名投資機構橡樹資本在北京設立公司,這是《外商投資法》今年1月1日實施以來,首家在中國境內以英文名稱注冊的金融機構。英國最大人身險公司保誠集團合資資管公司落地北京,成為今年以來在京落戶的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人民幣募資寒冬和美元LP的強勢,共同導致了投資機構募資系統、投后系統、以及品牌系統的新變化。
三、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中國創投發展了20多年,有很多天才投身其中,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中,7位中國投資人躋身20強,沈南鵬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一,他們其中不少人當年是各種競賽冠軍,甚至名校“少年班”出身。
改革開放后才出生的新一代“天才”們,受到的國內外經濟差距的沖擊,遠沒有上一輩人那么大,今天的北上廣深,現代化程度已不輸任何發達國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如果說20年前人們自我實現需求的衡量標準主要是金錢,那顯然今天自我實現的衡量標準更加多元和高級。
當然風險投資行業不能只靠幾個“天才”來支撐,當我們把“天才為何成群地來”這個問題的外延擴大,變成“人才為何成群地來”,那么除了金錢方面的投入之外,更加理解和尊重年輕一代人才的需求變化,才是核心。
機構要尊重新一代人才的不同訴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創造開放平等的辦公環境、對女性員工的尊重、同事之間健康的競合關系、管理制度的靈活性、愿景使命價值觀的統一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對于GP來說,人才競爭的環境更加兇險。當人才進入創投行業之后,首先面臨的就是LP的截留。當LP開始直投,與GP形成一定的競爭關系,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之戰也開始醞釀,市場對GP提出的人才投入要求就變得急迫起來;而當LP的人才想要流動的時候,做慣買方的他們,大部分不想去賣方。
為我所用,不一定為我所有。如何讓離職員工依然能發揮價值?如何用好第三方服務機構?如何讓LP的人才為我所用?這些都是GP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四、時代的一粒灰,機構的一座山
機構有限合伙人協會(ILPA),于2009年發布了《私募股權投資原則》,反映了有限合伙人對制定更有效的條款的需求、對提升普通合伙人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以及更能體現有限合伙人利益的管理費結構的特別關注。
此次瑞幸造假事件,一些投資機構遭受了很大的損失,更嚴重的是在品牌和市場信任方面的沉重打擊,甚至遭到背后大LP的撤資。歸根結底,是由于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缺少ILPA這樣的LP組織,以及缺少《原則》這樣的監督機制,使得一些GP的透明度不高,變成了“黑箱”。
最無辜的就是那些踏踏實實做投資的機構,他們所投的項目,最近幾年想要在美國上市恐怕很難,他們投資的項目在美股已經上市的,恐怕也會遭遇血雨腥風。另外此次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可能影響部分LP對投資一級市場的投資信心,對于本已處于募資寒冬的GP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機構頭上,同樣也是一座沉重的大山。要想大山不落在自己頭上,除了低頭看路,完善內部風控之外,還要抬頭看天,看看行業和時代都發生了哪些根本性的變化。
比如ESG投資原則,也因本次中概股做空風波格外受到大家重視。ESG投資原則中的公司治理部分,是未來企業避免被做空最有效的指導和管理機制,這使得大量的LP開始有意識的建立,在回報層面對于投資原則的認識。
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媒體以及峰會的議題設置,推動中國風險投資行業規范性的提高,推動整個行業對于風控、投后的重要性認識以及專業能力的加強。進一步引導和鼓勵以及市場的GP、LP參與ESG責任投資原則,用投資策略和理念層面的預案和認知建設,來避免行業的相關風險。推動和影響一級市場LP結構和信心的穩定性,避免GP募資的結構性倒退。
五、投資機構的“熱帶雨林”
硅谷的風險投資家霍洛維茨,在所著的《硅谷生態圈:創新的雨林法則》一書中,提出了“創新的熱帶雨林”概念。如果我們把這個概念移植到投資機構身上,同樣適用。對于投資機構來說,追求當期基金的投資收益當然重要,但如果想要成為頭部機構,管理幾十支基金,最終成就長青基業,就要逐漸構建一個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
構建“雨林”的秘方是關于人以及他們之間如何交互。有些投資機構把募資當成忽悠LP的“博傻游戲”,不將LP的最后一滴血榨干,對他們來說完全是超出常識范圍的。而“熱帶雨林”文化則正好相反,它認為交易雙方是有機會可以做到雙贏。
有些投資機構募資好像從來不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已經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雨林”,激活了更多募資的場景,擺脫了每期基金募資都要走的,那一套費力的募資流程。他們已經把LP、GP、Portfolio甚至第三方服務公司,整個鏈條里的人,都變成了共生關系,所以有些項目在長大之后,會選擇做基金的LP,就是基于這種信任和良好的共生關系,對這樣的機構來說,只有“熱帶雨林”帶來的溫暖,而沒有募資的寒冬。
蘇世民在他的新書中分享了一些工作和生活原則,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一條:“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在就職演說有句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一個人一生能取得多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能幫助多少人;一個機構能募到多少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能幫助項目多少、他能幫助LP多少。
利他主義,才是募資的終極奧義。
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對于行業監管者來說,應該大力提倡“軟實力”的建設,推進ESG等投資原則以適應中國國情的方式落地,同時應該建立一定的規則,讓破壞中國投資行業大環境的機構受到懲罰。
關于如何提升軟實力,在去年11月召開的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給出了答案。
易會滿指出,行業文化、職業道德等軟實力發展相對滯后,與業務經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比較突出,健康的投資者文化和內部人文化缺失,制約著行業經營質量效率的全面提升。行業機構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充分認識行業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行業文化建設規律,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行業文化“軟實力”,積極塑造健康向上的良好行業形象。
對于LP,應該聯合起來,共同制定中國版的《私募股權投資原則》,來指導和規范GP的行為。同時應該調整投資策略,加大投資決策中對機構“軟實力”的考核和要求。另外也要在法律層面,加強利益保護,強化LPA條款,加入“no-fault departure”條款,如果GP出現數據造假情況合作立即終止,沒有連帶責任,不退回前期費用等。
對于GP,除了以上幾部分討論到的內容,還有三點特別重要:
首先是應該不斷提高透明度,爭取LP的信任。風險投資只有基于信任才能蓬勃發展,而信任是建造在透明度上的。
其次要學會為了長期利益而克制短期利益,做時間的朋友,Think Big,Think Long。投資機構確實有可能通過不規范的行為,在短期內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收益。但長此以往,他們靠違反原則獲取的收入,將不夠彌補因為壞聲望失去的收入,這次瑞幸造假事件中,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最后是應該增強“逆商”。如何逆市融資,在面臨重大危機時如何化危為機,將不利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如何在主要合伙人Spin-off之后重塑輝煌,都取決于機構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對于第三方服務平臺來說,應該積極協助監管機構推廣“軟實力”文化;幫助LP把一些原則和共識落地;幫助GP升級軟實力系統,以適應新時代的募資和發展需求。
“軟實力”無法通過交易的方式取得,需要各方長期的共同努力建設,才有可能最終形成整個社會創新創業的“熱帶雨林”系統。
作為國內客戶聯絡領域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企業,天潤融通此舉將大力推動企業客戶在營銷、銷售、服務、內部效...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