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萬億級的能源數字化賽道再起波瀾。
作者 | 星晴
來源 | 粒場財經(ID:lccaijing)
近日,萬億級的能源數字化賽道再起波瀾。
7月10日,能鏈(能鏈云/團油/快電)宣布完成9億元D輪融資,成為國內能源數字化領域率先進入D輪的科技公司。
自2015年以來,國內一些扎根能源數字化領域的玩家便開始嶄露頭角。除了能鏈之外,還包括滴滴司機能源服務商小桔車服、智慧油站服務商喂車車、柴油B2B電商找油網、成品油B2C電商易加油及佰付美等等。
雖然各家從不同環節、不同應用場景切入,但都是以數字化、互聯網的方式,對傳統而笨重的能源行業進行著改造與升級。短兵相接之下,火藥味格外濃烈。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相關能源數字化服務商早已登陸資本市場,作為行業標桿的FleetCor就是其中之一。
能源數字化巨頭FleetCor
FleetCor是全球領先的企業支付解決方案公司。對于這個公司定位說法可能有點高大上,但其經營模式與我們所熟知的電商極為相似,是將加油卡、商業支付和數據解決方案按照線上和線下販賣出去。
FleetCor在全球暴得大名,最大原因是其201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并在之后股價、市值迎來暴漲。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7月20日,FleetCor(NYSE: FLT) 股價10年來翻了近11倍,由23美元到259美元,市值也相應飆升至217億美元的高位。
目前,FleetCor已成為美國軟件信息技術與外包領域排名第十的企業,業務分布于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和亞太地區等100多個國家,為超過80萬的商業客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
以加油服務起家的FleetCor,業務收入結構囊括燃料、住宿、通行費、企業支付和禮品5個板塊。其中燃油板塊是其重要收入來源,占其總營收的44%左右。
數據來源:FleetCor年報
顯然,經過多年的發展,FleetCor的格局越來越廣闊,并滲透到更加多元化的市場之中。在FleetCor如此豐富的板塊布局里,所表現的營收狀況也是漂亮的上揚趨勢。
數據來源:FleetCor年報
上市10年來,FleetCor的營收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2019年其營業總收入已達26.4億美元的高位。其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于美國,英國,巴西等,占其總收入的87%。
雖說FleetCor最知名的標簽已經是“企業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并且收入來源多元化,但其依然被認為是能源行業數字化的標桿,最大的原因是,其成長歷程中有著濃烈的“能源基因”。
孕育于能源變革時代
FleetCor成立于1986年,其起家業務是向美國的廣大商用車車隊發行燃油支付卡。
FleetCor為什么能在能源數字化這個領域找到商機,并且逐步做大做強?這就需要回顧一下當時美國的能源零售與消費行業大背景。
美國之所以會成為全球石油消費第一大國,汽車對燃油的消耗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家”,一直是全球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伴隨汽車業的發展,自1907年世界上第一座“駛入式”加油站誕生以來,美國加油站走過了100多年的歷程,加油站的數量也經歷了潮起潮落的過程。
20世紀40年代之后,隨著美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1950年代美國開始州際高速公路網的修建,帶動美國的成品油市場需求迅猛爆發,加油站經營的毛利率高達20-30%,因而加油站數量迎來爆發式增長。到1977年,美國的加油站數量達到26.3萬座的峰值。
此后,由于供給過剩、競爭激烈,美國的加油站行業在進入1980年代后,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漫長市場洗禮。到2013年,美國的加油站總數已經跌至15.3萬座,累計降幅超過40%。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整理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加油站行業出現了兩大典型現象:
其一,油品毛利率下降和非油業務發展。由于油品銷售成本不斷上升,油品利潤呈現稀薄化趨勢,加油站的毛利率先是降至1980年代的16-20%,再降至1990年代的6-10%。在這種情況下,單靠油品銷售很難支撐加油站的日常運營,于是加油站開始發展非油業務,因此便利店加油站成為了行業發展趨勢。
根據全美便利店協會NACS統計,加油站便利店1971年僅有1400座,1985年達到5萬座,2000年達到9.34萬座,2010年達到14.63萬座。現在美國加油站中,非油業務平均占到利潤來源的50%,一些做得好的甚至占到了75%以上,由其是大型超市加油站。
其二,跨國石油公司逐步退出零售市場。隨著加油站毛利率的降低以及便利店加油站的興起,跨國石油公司逐步放棄了他們在美國的加油站資產,退回到更加有利可圖的上游業務。
2000年前后,西方石油巨頭開始在行業兼并過程中,成規模地交換或出售加油站資產。2007年,BP公司決定將其在美國的加油站悉數出售,隨后,??松梨凇⒖捣?、雪佛龍等跨國公司紛紛宣布退出美國的下游市場,這股“退出”風潮很快席卷其它發達國家市場。
FleetCor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美國加油站處于劇烈變革中的1980年代。
FleetCor 1.0:
鏈接商用車隊與加油站
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出現了三大痛點:
第一,在競爭加劇、行業加速淘汰加油站的進程中,微利的加油站需要更多的客流,通過薄利多銷的方式,以賺取微薄的利潤。特別是,1989年之后,美國汽車行業進入了成熟期,每千人汽車保有量穩定在800輛左右,成品油的銷售完全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數據來源:國元證券(10.740, 0.33, 3.17%)
第二,在便利店加油站興起、石油公司退出下游的過程中,加油終端品牌趨于分散化,各品牌對應的加油卡支付系統也趨于分散化。
第三,商用車隊在加油支付過程中,使用現金、通用信用卡、或者零散的加油站支付卡,造成車隊的支付效率底,車隊整體運營成本高,還存在員工欺詐和濫用燃料支付報銷的行為。
于是,FleetCor架設了一個通用支付系統,并開發出了加油通用支付卡。一方面,向美國的龐大商用車車隊推廣通用支付卡,另一方面,將自己的支付體系接入各大加油站系統。
站在商用車隊的角度,FleetCor統一的支付卡不但優化了支付效率,還利于車隊的能源消耗成本管理;而站在油站的角度來說,FleetCor的統一支付網絡擁有龐大商用車用戶,顯然有利于銷量的增長。
因而,無論是下游的商用車隊,還是上游的加油站,都樂見其成。
于是,FleetCor開始了銜接商用車主與加油站的龐大支付網絡建設,直到建成全美最大的能源支付網絡。
2010年,FleetCor實現納斯達克上市。
數據顯示,2005-2010年,FleetCor的營業收入從1.43億美元增長至4.34億美元,凈利潤從0.31億美元增長至1.08億美元。
數據來源:FleetCor年報
走出美國,跨地區經營
FleetCor考慮到美國燃料背景優越,車隊還擁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龐大客戶群體,再加上Packaged Facts研究公司預計2009年全球信用卡預計購買總額會達到6.8萬億美元以上。此天時地利的情況下,FleetCor立即在2005年鋪開了國際燃料信用卡支付業務。
清晰的發展思路,是將FleetCor業務推向國際市場的無形的手。
FleetCor決定,一方面,線下與國際石油公司和商業車隊合作。例如英國石油(BP)(包括其子公司Arco)、雪佛龍和Citgo三巨頭,以及大量的石油市場營銷人員。另一方面,線上建立6大閉環網絡和第三方支付網絡。從2005年開啟國際業務以來,FleetCor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美國以外的業務收入占到了FleetCor總收入的40%。
數據來源:FleetCor年報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而FleetCor的實踐證明了從商用車對燃料支付板塊切入的正確性。
由此,FleetCor總結出了商業車隊將在燃油消費市場上無往不利的三大理由:
◆經常性收入。每使用一張信用卡,C端客戶就會依賴FleetCor的支付程序來控制他們自己的經常性運營開支,而B端客戶則會簽訂多年的服務合同,建立穩定性的用戶信用基礎。
◆顯著的運營效率。高度可擴展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強大的現金流,給償還債務、進行收購和為未來業務增長提供了資金保障。
◆降低資本支出。以專業化的信息服務,為客戶提供增值功能和數據;針對成本管理,結算服務挖掘客戶的潛在價值”。
截至2009年,FleetCor的專業支付解決方案已初具規模,他們將此支付購買方式叫做“SMARTER PURCHASING”,即為智能購買。
國際化燃油業務版圖,給FleetCor帶來了巨大收入的同時,也留存了隱患。
2010年,英國石油(BP)、雪佛龍和Citgo三大合作伙伴,所帶來的綜合收入占到了FleetCor總收入的11%,但這部分收入來源僅取決于FleetCor維持這些合作關系的能力。公司的服務必須依托于合作伙伴的品牌進行銷售,如果他們不能維持或者有意縮小品牌效應供應,公司運營將受到限制。
FleetCor曾表示,“突然有家開證銀行通知不再續簽的情況,當時的業務有1.4%與這家銀行有關,所以平時FleetCor必須要同時維持多家客戶關系,實時找到適合的替代品,否則就會產生不利影響。”
此時,初步具有市場規模的FleetCor必須將燃油板塊做大做強,且將其打造成成一對多的供應商和服務商模式。
FleetCor 領導人認為:
“我們的信用卡片不能只是用于加油,對于燃油市場價格的波動,各國匯率的不斷調整,以及各國石油政策的差異性等問題,任何一項不可抗力都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業務”。
可以看出,FleetCor確信單押一注遲早會吃虧,發展多元業務才是收入穩定,公司成長的必經之路。
FleetCor 2.0:
收入多元化,開啟王者之路
FleetCor認為,開疆拓土的必經之路就是“收購”。
利用收購的方式,一方面將FleetCor的燃料業務這條根莖再次向下深入,另一方面,新生出:住宿、通行費、公司支付和禮物等其他配套服務業務。
2009年4月,FleetCor完成了對住宿管理項目供應商CLC Group Inc.的收購,收購總價為1.691億美元,其中1.611億美元以現金形式支付,800萬美元以E系列可轉換優先股的形式支付。
此次收購,使得FleetCor滲透了住宿支付業務。住宿業務具有特定的客戶群體,如長途運輸司機?;诳蛻羧后w的長途運輸的特性,而全球市場的商用車隊龐大的數量,僅在2010年,美國和加拿大的企業住宿顧問網絡(CLC)就覆蓋17000家酒店,實現了總收入10.4%的住宿和遠程信息技術產品的收入占比。
2013年,FleetCor自行建立專屬巴西通行費Auto Expresso網絡。Auto Expresso網絡處理的通行費交易超過巴西90%的收費公路,并為超過400萬標簽持有者處理通行費。通信費業務成功占FleetCor總收入的13%,成為收入來源的第三大板塊。
2014年11月,FleetCor以34億美元收購了Comdata Inc.。Comdata提供機隊的虛擬卡和禮品卡業務,已經的解決電子支付方案超過20000的客戶。此次收購補充了FleetCor目前在美國的燃料卡業務,并在虛擬支付業務中增加了一項新產品——禮品。
2016年8月,FleetCor以大約1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TP所有的流通股。STP是巴西的一家電子收費支付公司,并在巴西各地的許多殼牌站點提供無卡燃料支付。此次收購的目的是擴大巴西的收費市場份額,并且使得公司支付業務正式上線。
看來,FleetCor的收購之路存在著深刻的考量的同時,也具有獨特的增長戰略。
首先,深入目標市場。FleetCor通過增加更多的客戶、向現有客戶交叉銷售額外的產品和服務、建立額外的戰略關系,以及進行收購來擴大目標市場的存在。
其次,拓展產品和服務,進入新的地理市場。FleetCor將通過在車隊卡產品中引入新的產品特性和功能,包括額外的維護、住宿、旅行和娛樂功能,來增加收入。
最終,通過戰略性的收購尋求增長。從2002年至2019年底,FleetCor已經完成了超過80項收購,完全符合了其全球收購戰略的計劃,即尋找有吸引力的資產和業績上升的目標。與此同時,依然在國際市場部分具有較大的滲透空間,將尋求更多機會的戰略收購來增加客戶基礎。
收購增長戰略的最終定位于用戶數量的穩定積累,以及業務收入的多元化。
數據來源:FleetCor年報
如此收購,FleetCor成功完成了業務板塊的10年進化,升級為多元化業務2.0版本。也正因如此,才有了FleetCor上市之后市值的10倍增長。
無論是住宿、公司支付、禮品等收購式增加業務,還是自行培育成功建立海外巴西市場的通行費業務,都是建立在燃料業務市場的基礎上形成的增值服務,最終又完善了公司的支付解決方案。
截至2019年12月31日,FleetCor已經實現北美專有支付網絡和國際專有支付網絡共13條,第三方支付網絡7條;FleetCor在B端,實現個體商戶對接2.29萬家,加油點對接14.87萬家,維修點對接44.97萬家,燃料站點對接24.44萬家;在C端已經建立了一個擁有大約80萬商戶的專有網絡。
說完FleetCor,歸根結底,我們要將視線從大洋彼岸拉回中國。
誰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國的能源科技公司也無不例外都想成為下一個“FleetCor”。
在探尋“中國版FleetCor”之前,先來看看中國的能源產業鏈。
滿是痛點的中國能源產業鏈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與汽車相關的油、電消費額達3.4萬億,如果加上產業鏈上游,則是高達10萬億的市場。
很顯然,這是一個足以與餐飲、零售并駕齊驅的龐大市場。
但這龐大的能源流通與零售行業,卻顯得傳統而笨重。環視產業鏈上下游,幾乎處處都是痛點。
先看上游煉廠。我國煉油總能力每年約8.6億噸,但實際每年出產不到7億噸,煉廠產能過剩率超過20%,庫存超過90天。
接著看中游油站。目前全國加油站總數大約12萬座,按消費者實際需求匹配,7萬座就足夠,說明加油站整體上是過剩的。能鏈聯合創始人王陽稱,“中國現在每三公里范圍內都有6到7家油站,其實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3到4家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所以有一大批油站會消失,因為養不了那么多油站?!?/span>
除了總量過剩,加油站行業還存在結構性痛點。在目前約12萬余座加油站中,中石化有3.1萬座,中石油2.2萬座,兩桶油合計5.3萬座,占比47%;除此之外剩余的6萬余座油站,屬于民營、二線國企及外資油站,在此我們統稱為“長尾民營油站”。
長尾民營油站數量龐大卻又異常分散,除了殼牌擁有1300座油站稍具規模之外,其他都是零星規模、分布不均,還具有一定的區域差異。比如,大橋石化基本只在河南區域,而金盾石化可能只有青島人民才知道。
這些長尾民營油站,因為極度分散又幾乎談不上任何品牌識別度,因而在產業鏈中猶如夾心餅干般的存在:面對上游煉廠因采購量太少幾無議價權,面對下游消費者即便油價更低但客流依然不足。
再來看下游終端用戶。在車主的認知中,似乎中國的油站全部都是兩桶油的,而對于那些龐大的長尾民營油站,幾乎沒有感知。在燃油成本上,司機支付的依然是高油價。中國油價批零差空間高達30%,美國只有8%,高油價推高物流成本,進而推高整個社會的商業成本。
總之,無論是上游的煉廠產能過剩,還是中游的加油站結構性失衡,亦或終端用戶的燃油成本高等問題,都意味著整個產業鏈有巨大的優化與效率提升空間。
誰將成為“中國版FleetCor”?
在中國,已經可以初見“中國版FleetCor”的雛形,找油網、喂車車、易加油、能鏈(能鏈云/團油/快電)……都在各自的賽道上奮力前行,誰能成為贏家見仁見智。
在能源數字化的賽道上,這幾家公司的模式都值得考量。
找油網:聚焦于油品流通管理,柴油單品為切入點逐漸向煤油、汽油、燃料油等石油化工全品類拓展。2015年上線,在從撮合交易轉到自營模式的B2B電商零售后,找油網從主做柴油切入到成品油市場。在找油寶App發布需求后,平臺可直接通過找油物流把油品送到客戶手中。其主要針對團購用戶,收集加油站需求進行采購。
喂車車:主要以油站管理切入,解決加油站的“痛點”問題。車主們可以通過喂車車,找到全國各地的油站信息,愿景是以移動互聯網O2O模式重構汽車后市場生態圈,成為中國車主和服務終端最信任的交易平臺,
易加油:專注“互聯網+油站”領域的科技公司,基于LBS向用戶推薦附近的加油站。之后其注意到C端紅利,轉向C端主要針對運營車輛和高頻私家車。
切入模式的不同,面對相同的市場,產生的化學反應也將大相徑庭。從業務結構和戰略意圖來看,喂車車、易加油、找油網主要還是圍繞加油站或者油品業務的“痛點”需求提供服務。
而能鏈(能鏈云/團油/快電)的切入點恰恰和FleetCor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能鏈和FleetCor一樣,都是從商用車入手,著力于幫助商用車降低成本,并借此聚集其龐大的商用車用戶群體,形成最大的車主加油公域流量平臺。
2016年能鏈成立,并搭建了國內職業司機數字化加油平臺——團油,連接商用車車主與油站。團油圍繞商用車的加油公域流量池逐漸成型之后,2018年4月,能鏈推出充電公域流量國內職業司機充換電開放平臺——快電,將團油的模式在新能源領域推廣。
其次,能鏈和FleetCor一樣,將系統接入了數量龐大的加油站,最終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連接加油站與商用車的全國性網絡。
憑借強大的執行力,在短短4年時間里,能鏈通過數字化覆蓋超過1700座城市,接入超過2萬座加油站、40萬根充電樁、面向4億用戶車主提供能源供給服務。
最后,能鏈正在加速布局油站SaaS系統,以像FleetCor一樣,全面打通加油的支付環節,以建立信息化平臺實現對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
隨著2020年的到來,能鏈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將SaaS系統與團油+快電的流量中臺對接,引入AIoT等技術,打造出“能鏈云”大數據云系統。幫助加油站、充電場站等實現品牌立體升級,提供集支付營銷、零售管理、財務管理于一體的產業云解決方案。
在能鏈云上,一筆筆能源消費數據在云端留痕,商業流量從無據、無序轉為可追蹤、可積累,交易更加輕盈,流量漸具智能。云端之上,依托大數據,能鏈的能力圈層開始突破原有的連接范圍,進而實現對全產業鏈的重構。
縱觀全局,FleetCor成立至今30多年來,從一張通用油卡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建立起壁壘深厚的數字支付帝國。反觀國內,雖說萬億級能源數字化賽道前景廣闊,但對于這些新生玩家來說,依然前路漫漫、挑戰重重。
誰能成為“中國版FleetCor”?或許能鏈(能鏈云/團油/快電)已初具雛形,但各家最終會如何發展,仍需拭目以待。
當前機器人開發普遍面臨定制化程度高、研發成本大、周期長等問題,導致智能化水平和通用性不足,難以應對復...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