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5G持續落地的背景下,IoT行業迎來了新的變革,從最新市場動作來看,一眾玩家都在開啟新一輪的調整與加碼。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在5G持續落地的背景下,IoT行業迎來了新的變革,從最新市場動作來看,一眾玩家都在開啟新一輪的調整與加碼。
像前不久隨著華為Mate 40系列而來的,還有旗下智能手表、智能音箱、耳機等IoT生態產品升級;美的展開了新一輪的小家電布局,意在開拓更為廣闊的IoT市場;還有百度更是動作不斷,先是發布小度智能屏X10,進一步鞏固其在家庭IoT場景的統治地位,隨后借助雙十一這一檔口,聯合歐普、方太、美的、創維四家頭部智能家電品牌,在智能家居場景步步突進。
在一眾品牌動作的背后,我們發現“破圈”成為IoT賽道的新常態,而誰能在這條賽道脫穎而出,或許也即將見分曉。
押注IoT,品牌們在搏什么?
IoT確實已經不是什么新東西,從多年前開始,各方巨頭就已經涌入其中,有智能手機廠商們、互聯網巨頭們、各路家電品牌甚至許多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跨界而來。
為什么?這兩年雙十一期間IoT市場的火爆,或許給出了一個原因。如今年雖然雙十一仍在進行中,但有關產品卻早已出現“買爆”,從各大品牌給出的數據來看,OPPO宣稱其IoT產品,11月1日開售僅1秒鐘就超過了去年全天總量的銷量,產品銷售額增長24倍;小米號稱11月1日—11月3日,小米IoT包攬三大平臺,115項第一;小度智能屏產品更是斬獲全平臺銷量&銷售額的雙冠王,同比增長超過150%。
由此可見消費市場對于IoT產品的關注已經空前,面對IoT這條千億級賽道,品牌方沒理由不投入其中,然而賣硬件還是其次,IoT背后的價值才是關鍵。
在5G時代下,萬物互聯生態必然將迎來一次大進擊,各類品牌在此時都在對IoT領域進行擴張,既是理所當然,也是不得不為。是因為現如今許多領域天花板已顯,而IoT市場則是一個嶄新的利潤增長點。
另外,IoT的受眾越來越多樣化、年輕化,對于許多新生代消費群體而言,“智能”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掌握IoT對于品牌而言相當于掌握未來。
例如在家庭IoT場景,智能手機也好,智能音箱也罷,又或是路由器、智能門鎖,關于誰才是最佳入口,至今也沒能比出個答案。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誰能占領這個“控制中臺”誰就將掌握家庭IoT場景的話語權,于是我們才看到了各路廠商的紛至沓來。
這些年,隨著人工智能跨越式發展,加上5G落地的不斷加速,無論是科技研發還是應用落地都進入到了一個高速期,而IoT更是人工智能、5G應用的核心領域之一,像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他們在5G領域都有一定的理解與技術理解,至于百度其作為目前國內最大人工智能企業之一,他們在占領IoT高地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在經歷多年發展,IoT賽道也逐漸出現了先后順序,華為、小米、百度們一躍成為了代表性玩家,但這還只是現階段,接下來市場對于玩家的考驗將會更進一步,不管以什么形式、什么產品加入其中,IoT賽道的硬性門檻只會越來越高。
站穩IoT還需具備“三大底座”
千億IoT市場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嗎?就現在而言是的,只要你布局早、發展快就能占得一席之地,不過這種局面或許也將無法持續太久,IoT對于“底座型能力”的要求越發苛刻,未來這一市場注定也只屬于少數人。
1、 不以開放為前提談IoT都是“耍流氓”
“開放”條件是IoT長期的價值體現也是歸屬,現在而言其在整個IoT體系中也越發重要。
但其實,現階段整個IoT領域能夠真正做到“開放”的卻是不多,例如蘋果,它們在IoT領域布局得也早,2014年拿出了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經過一定認證程序,第三方廠商可以接入其中,看起來是“開放”,但蘋果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標準來進行各品類設備之間的互通和協作,也就是說如果是使用蘋果全家桶,用戶在使用上不會出現障礙,若不是,用戶則需要付出去額外的學習成本。
又例如小米,相對蘋果而言,小米的“開放”程度要更高一籌,卻依舊有許多產品以及功能還是需要依托于其小米自身硬件,否則無法實現。
小度算是現階段真正“開放”玩家的代表之一,像此前的“星球計劃”,這是小度傾力打造的智能家居開放平臺,其目的就是接入全球家電廠商,真正實現一臺設備就能實現萬物互聯。截至2020年10月,小度可以控制的IoT智能家居設備已經超過了1.7億,500+品牌和平臺,60個品類。
顯然,蘋果和小米能運行“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玩法,原因在于這些品牌有著巨大的硬件做體量支撐,但是一家之力又如何與整個市場抗衡?
2、 生態是基礎,也是底蘊
如果說開放是前提,那目的是什么?答案當然是建立更加龐大的生態資源。
“生態”將決定最終IoT的強度。其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自身的“生態能力”,即能否提供完善的IoT服務,這與企業的背景相關。像一眾手機品牌,他們在構建IoT生態時所具備的優勢在于龐大的硬件系統,短板也很明顯,就是其本身“無法提供輸出性服務”,如智能家居的背后往往需要內容和服務生態支撐,在這一點上無疑小度就更勝一籌,背靠百度生態,無論是搜索、還是內容,小度具備著先天優勢,小度相當于一次性占據“出口”+“入口”雙重話語權。
另一個,則是“生態閉環”,也就是“朋友圈”,這一點就與“開放程度”息息相關,像此次雙十一小度與家電品牌的聯動,就是一次“朋友圈”的展示,早些時候還有“閃連活動”除了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外,也進一步加強了自己IoT的覆蓋能力。
像小度其強大的IoT生態下,既為B端用戶打通IoT的連接能力,也是在為C端用戶提供更多的智能設備,最終也是品牌方自己的實力體現。
3、 “滿足千人千面的差異化需求”是最終要求
消費市場對于IoT要求越來越高,一個重要指標在于“在同一場景內滿足差異化需求的能力”,簡單來說例如在家庭場景中,即要滿足父母老人,也需滿足夫妻兒女的不同需求。
在這一條件下,首先就對設備提出了要求,智能手機在這個環節就被淘汰,因為設備首先必須要是一臺“公用設備”,不可能一臺手機誰都使用;其次,還需要設備具備技術達成能力。
前不久,小度發布的智能屏X10則成為首個滿足這一需求的IoT產品,小度X10中配備了“聲紋識別功能”,是指能夠記錄并識別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聲音,并在喚醒小度時快速響應,以提供個性化的功能體驗。以小度的話來說,這是針對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做更好的滿足,使這些針對特定群體開發的產品和功能具有“尖刀效應”。憑借這些獨特的能力,小度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成績異常耀眼,截止11月1日24點,小度斬獲全平臺智能音箱品類銷售額冠軍,全平臺智能屏品類銷量&銷售額雙冠王。
在IoT的賽道上,小度無疑成為了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范本,原因正是其完美消化了“三大底座”,未來這也必將成為IoT玩家的硬指標。
IoT“破圈”的故事最終將走向哪里?
開頭有提到,“破圈”正成為IoT領域的新常態,而在“破圈”的道路上,也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先后。
1、從客廳到廚房,下一步將是全屋智能
以往IoT中臺其掌管范圍大都集中在客廳或是臥室,但顯然這太過于局限,整個家庭場景應該都屬于IoT應用的“基礎場景”,但真正實現全屋覆蓋的玩家還真不多。
現在大量品牌都在尋求這一步的突破,但是也都有著自己的難言之隱。比如硬件廠商們,他們只能依靠大量的硬件堆砌,才能實現全屋覆蓋;而一些集成商他們雖然有辦法實現不同品牌、不同場景的串聯,卻因為自己沒有一臺靠譜的“中控”設備也注定走不到最后一步。
從單一場景走向全屋智能,軟硬件缺一不可,這里就體現出小度選擇“全開放式”玩法的前瞻性,從DuerOS開放平臺開始,小度就一直在與不同場景的家電品牌合作,如歐普、創維、方太、美的、TCL,這使得小度可以將能力覆蓋到家庭的每一個角落,將智能家居從臥室、客廳帶入廚房,進一步推動全屋智能。
總而言之,“全屋智能”是家庭場景下IoT的必然方向,關注主動權的戰爭就看誰能最快實現。
2、從“基礎場景”外延,小度先行一步
除了“基礎場景”,IoT還有著進一步的“外延”,可以稱之為“突破場景”的破圈,也就是走出家庭場景,走到了更為廣闊的公共舞臺。
進一步來說,就是市場對于服務能力的要求不再停留于單一的家庭場景或是單一設備,車內、酒店等諸多場景、設備都在賦予IoT更大的可能,這里不得不提到的又是小度。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就是一個極好的案例,酒店房間里的小度,為每一位住客提供在家一樣的便捷服務,從自動開關窗簾、開關燈到語音呼叫客服等,小度為IoT開拓了全新空間。
又比如,前不久隨著小度耳機再次升級,使其集AI語音助手、智能翻譯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搭配小度APP,還可以語音查路線、問天氣、聽新聞、查百科資訊等,相當于讓用戶無時無刻都在體驗智能化所帶來的便利?,F階段,小度可以提供20余種跨場景、跨設備的解決方案。并且,小度在家庭之外的三個場景做到了全國第一,酒店地產場景、車載場景、隨身場景。毫無疑問,在“基礎場景”外延,小度已經先行一步。
持續“破圈”將使IoT的故事延續,最終走向哪里,其故事還需品牌和市場一起腦洞大開。
總結
在IoT時代,無論對于手機廠商、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家電品牌來說,競爭格局都已不再相同,“一招鮮”或是單一能力很難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相反這將成為一場持續的技術創新競賽,成為一場持久戰。布局早是先機,發展快是優勢,但“長期能力”才是決定性的“勝負手”,這場IoT戰事前路幾何,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4月22日,Cleer重磅發布了新一代旗艦產品——Cleer ARC 5 音弧 開放式AI耳機,據介...
近日,進口跨境免稅電商平臺“澳免跨境全球購”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東升資本...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