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孫子兵法》言:“善戰者,求之于勢。”謀發展、謀大局,同樣需要考慮到“勢”的審度和運用。
(王深虎攝)
文/ 童創、易不二 、行川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孫子兵法》言:“善戰者,求之于勢。”謀發展、謀大局,同樣需要考慮到“勢”的審度和運用。
9月17日,領導考察湖南長沙縣山河智能時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要“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這既是領導對湖南發展的新定位,更是對全國五強縣、“工業強縣”——長沙縣的殷切期望。
夯基壘臺,必將積厚成勢。作為中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在“中部模范生”的美譽之下,懂得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長沙縣,在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環境中,更是書寫了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牢牢把握發展良機、聚勢而謀、擘畫美好未來的發展范本。
逆勢而上,星沙勢進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呈下行趨勢,長沙縣審時度勢,迅速調整,聚焦經濟,通過全力以赴抓產業、抓項目、抓城市、抓民生;“六穩”、“六保”工作成效顯著,以逆勢而上的信心和行動打贏了一場“硬仗”。
在疫情防控方面,樹牢“一盤棋”思想,建立“五方四步三統一”工作機制;在經濟復蘇方面,率先出臺應對疫情19條措施,率先召開銀行機構、房東、重點企業、服務業座談會,從項目審批、金融服務、減稅降費、減免租金、穩定用工等多方面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盛磊/攝)
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經濟復蘇,兩線作戰的長沙縣取得了雙重勝利:2月12日,長沙縣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5月初,縣區復工復產企業共9700家,復工30萬人,復工率、員工到崗率、產能恢復率均達95%以上,其中經開區復工復產率100%。
經此一疫,當國家的發展路徑隨之調整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湖南也緊跟步伐,緊扣“十四五”規劃,積極謀劃大長沙都市圈,加速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進程,并確立了以長沙為核心的“3+5”城市群建設。
(章帝/攝)
在長沙市委市政府提出“一體雙翼”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夯實長沙極核的發展路徑時,長沙縣借勢積極推行“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規劃戰略,以深處長沙腹地的區位優勢和深耕工業領域的產業優勢,與內五區形成錯位發展,大力推進全面融入大長沙都市圈的產業之“城”建設,成為大長沙都市圈至關重要的戰略棋子。
通過防疫、發展兩不誤的硬核手段,逆勢而上的長沙縣利用自身優勢,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截至今年9月,長沙縣市場主體達到141302戶同比增長19.49%。并且,重大項目都在全力推進落地實施:三一智聯重卡項目總投資220億,將成為三一首個規模過千億、達到1500億的單體智慧園區。鐵建重工第三產業園、索恩格新能源汽車技術全球研發中心等優質項目加速推進。諸多成果在長沙縣這片熱土上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并成為湖南、乃至中國工業制造業的標桿。
(莫湘雄/攝)
順勢而為,星沙勢成
在大長沙都市圈的強勁發展勢頭下,長沙縣正在產業、城市、民生與人心四個層面打造出自己的優勢。
1、產業之勢,以“三產主導,四新經濟”謀產城產業發展。
經過“南工北農”到“強南富北”再到“強園富縣”的發展進程,長沙步入了三產主導的協同階段,呈現出第一產業優勢、第二產業強勢、第三產業順勢的局面。
優于第一產業。以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為平臺,在北部鄉鎮重點建設有機茶葉、優質稻、羅代黑豬等一批優勢農產品基地,打造了“金井”、“湘豐”、“高橋銀峰”等中國馳名品牌,并通過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逐漸構建出“一區兩廊三帶”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章帝/攝)
強于第二產業。以“強園富縣”為主導,形成了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格局,其中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更是成長為兩大千億產業集群。在2019年,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為601.8億元,同比增長10.0%,成為拉動全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順于第三產業。在“優二興三”的產業發展方向下,著力打造北部生態服務城,進一步發揮縣域第三產業的優勢。緊扣強在產城、重在民生的發展思路,將長沙縣打造為現代化品質之城和綠色宜居的“秀民”集聚之地,助力“右岸經濟”起飛。
隨著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化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價值被長沙縣不斷挖掘。其中以第二產業向“智造”轉型升級的路徑最為典型,三一集團、鐵建重工、山河智能、長城金融等企業先后獲評9個國家級項目,包括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3個、智能制造專項2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2個、工業互聯網專項2個,四新經濟被持續激活。長沙縣已步入“三產主導,四新經濟”的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章帝/攝)
2、城市之勢,以“一核三城、兩軸四區”謀區域布局發展。
以“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空間戰略接軌大長沙都市圈,助力從縣域經濟時代跨向大都市區經濟時代。產城之東借助“藍天之勢”鏈接全球,立體式綜合交通成為湖南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持;產城之南打造國際會展會議城,借助政策大配套、環境大優化,推動大發展,致力打造中西部地區極具競爭力的會議目的地城市;產城之西接軌長沙市主城區,國家智能制造基地,托起湖南工業的發展未來;產城之北建設高品質生態人文城區,崛起北部生態服務城。在科學的城市空間布局下,長沙縣各方面的發展得以進一步優化,為加速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進程、大長沙都市圈城市建設貢獻長沙縣力量。
在城市管理方面,通過亮化街道、綠化城區、美化環境,長沙縣使綠色出行、綠色辦公、綠色生活成為常態,實現了“居安業樂,城美人興”的大美星沙。
(資料圖)
在區域發展方面,以湖南自貿區為發展大引擎,長沙縣進一步推進與沿海發達地區對接、與國際對接,為經濟騰飛增添新優勢。
不管是從城市生活,還是經濟發展,順勢而為的長沙縣都擁有了走向大都市的廣闊道路,進而實現經濟、文化、產業等多層次的雙向增長。
3、民生之勢,以“完善配套、七星服務”謀生活服務發展。
民生從來都是城市、國家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長沙縣接連推出“民生組合拳”,堅持每年新增財力的80%用于民生,近三年民生投入443億元,重點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縣、醫衛健康強縣、充分就業強縣。
通過構建3公里教育圈、30分鐘醫療網絡、15分鐘社區服務圈、3年建造15家養老院等等舉措,長沙縣實現了學有優教、病有良醫、住有宜居、勞有厚德、老有頤養的民生之城。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20元,增長9.2%,在全國“百強縣”前十強中,長沙縣居民收入增速位居首位。
(章帝攝)
在外地上學,畢業后回到長沙縣工作的董成表示:“回來就不想出去了,不僅是因為家在這里,更是看到了教育、醫療、生活等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有了保障,很安心”。同時,長沙縣還積極為企業入駐積聚勢能、搭建通暢平臺,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并堅持把穩就業、促創業、防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人心之勢,以“厚德星沙、好人之城”謀厚德社會發展。
省委書記許達哲指出:“要把‘十四五’時期我省社會和文化事業謀劃好、發展好,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人心,須以文化認同為先。時代需要道德的文化滋養、社會需要道德的能量加持、星沙需要道德的群賢集聚、民眾需要道德的行為引領。長沙縣謀厚德文化發展,亦是在聚人心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資料圖)
近年來,長沙縣高度重視榜樣引領,營造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風尚,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如志愿者小飛、公益人唐林等等。目前,長沙縣共有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中國好人14人。
大學生志愿者林東說:“來長沙縣參與志愿活動是一種享受,每次走在這座城市里,我都能感受到厚德的氛圍,與人溫馨,也令自己充滿力量”。
聚勢而謀,擘畫未來
這兩年,長沙縣以“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城市發展框架,打開了縣域視野,對接了長沙市“一體兩翼”的戰略部署,通過內外聯動、區域互通、產業互補形成了一個“骨架堅實、肌肉豐滿、布局科學、富有特色”的產業之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注重民生投入,創建了一個栓心留人、溫暖如家的民生之城;不遺余力地踐行“強園富縣、優二興三、轉型升級、融合發展”的總要求,打造了一個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開放創新、綠色環保的生態之城。
(鄧建輝攝)
從逆勢、借勢謀定局面,到順勢、聚勢擎畫未來,長沙縣的每一步都堪稱當代城市發展的范本。亮眼的成績之下,長沙縣順勢而為、聚勢而發的腳步還在加速前進,向著“率先現代化、追趕前三強”的目標不斷進取。
面對當下,著眼未來,長沙縣始終以蹄疾步穩的奮進之態,以領導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指引,高質量推進“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的“星沙實踐”。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隨著全球物流版圖加速重構,中國物流企業憑借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創新發展,在全球物流市場中嶄露頭角。
在高端裝備特鋼材料以及高端裝備零部件制造領域,張家港廣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大特材”)憑借...
2025年,隨著綠色出行理念的深化與公共服務領域車輛改善需求的激增,小刀電動車憑借其卓越的產品性能與...
近日,IEXS盈十證券CEO Wonka Harod向記者透露,IEXS盈十與未來發展控股有限公司(...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