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新物種的出現,需要多長時間?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魏啟揚
一個新物種的出現,需要多長時間?
從夏王朝初年(距今4000多年前)的奚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到德國人卡爾·本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輛汽車(1885年10月),其中間隔了近3000年。
然而滴滴出行從誕生之日算起,到“出行新物種”——定制網約車D1的發布,期間僅僅只用了8年時間。
8年時間,放置于歷史長河之中,很短,幾乎只在眨眼間的滄海一粟,相比馬車到汽車近3000年漫長而艱巨的進化過程,更是不值一提。
可是,滴滴出行卻在這8年時間內,通過D1的發布,完成了對未來出行工具的全新定義,對未來出行概念的全新描述。
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不就是一輛車嘛,到底有什么特別的?
這個問題,只有在坐過D1之后才會有明確答案。
出行方式進化,滴滴D1成為一個歷史節點
從最開始的步行,到發明輪子后,通過馴化的鹿和馬進行牽引,人類實現了不靠自己的雙腳也能出行。
從蒸汽機的出現,到內燃機的進化,在機械動力出行時代,人類實現了從火車到汽車的躍遷,進入20世紀后,技術推進下,更是出現了飛機、潛艇、火箭、宇宙飛船……這類更加高效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出行工具。
每次技術進步都為出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改變的不光光是突破人類體力限制的活動半徑和生活半徑,更是人類的出行方式與生活方式,尤其是以汽車為載體的私人出行工具的演進,讓我們對出行的內涵有了全新的認知。
在兒時記憶中,父親一腳一腳蹬著家里那輛“二八大杠”,我愜意坐在后座,問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或是看著天上的月亮數著星星,在父親堅實后背的遮蔽下,那是一段永世難忘的時光。
考入省城的大學后,長沙城內往返于火車站和大學城之間的“立珊專線”(公交車)成了我的出行首選,相比父親蹬的自行車,“立珊專線”的座位寬敞了很多,速度也快了不止一點,但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被售票員用力推進車廂的上車方式,以及每到夏天擠在人群中陣陣傳來的汗臭味。
好在進入21世紀的中國是一個消費爆發的時代,畢業后沒幾年,我就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臺車,那種由汽車所帶來的榮耀感,那種想走就走的自在感,讓我迷戀了很長一段時間。
可是當作為“車主”的新鮮感到期之后,當對“司機”這個新的身份感到厭倦的時候,出租車和網約車出來“拯救”了我。
特別是網約車,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都能準時前來接駕,一度讓我產生了實現階層跨越,擁有了專職司機的錯覺。
出租車雖好,但時不時遇到態度惡劣的繞路師傅,也挺鬧心;網約車不錯,可每次打到不同的車型,都會不自覺的與自己的私家車進行比較,不是座椅太硬,就是懸架太軟,在體驗上總有一點過不去的小瑕疵。
滴滴D1之所以被稱為出行“新物種”,就在于D1為乘客提供了遠超一般私家車的出行體驗,滴滴通過D1車型的標準化實現了服務和體驗的標準化,從而讓乘客產生了對“滴滴出行”品牌的依賴。
滴滴看似推出的是一款定制的新車,但實際上帶來的是共享出行的革新。
會不會很好奇,乘坐D1到底是一種什么體驗?
處處都有驚喜的叫車體驗
長沙是D1首個投放運營的城市,而我正好又生活在長沙。
話不多說,現在就去打一輛。
去年11月16日,滴滴出行正式發布D1后不久,在長沙街頭就能時不時看到D1在車流中穿梭的身影了,現在通過滴滴App,只要足夠幸運,就能打到一臺D1。
根據滴滴的計劃,在未來將為D1提供專屬入口,屆時將不會像現在這樣,打個D1還要拼人品,拼手氣了。
說實話,在我那次下單前對自己能否打到D1還是有些期待的,畢竟這樣的“神車”誰都想體驗一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當滴滴App上顯示接單的車型是D1時,內心還是小小的波動了一下,隨著D1與我的距離越來越近,我站在路邊集中精神,想著可別錯過了,得從疾馳而過的車流中把D1給“揪”出來。
可是D1讓我失算了,類似MPV的造型與青果綠色的車身顏色特別打眼,站在路旁與司機一對眼,自信的將手一揚,D1就停在了我的身旁。
從外觀來看,D1并不大啊,兩廂車的造型在尺寸上與兩廂福克斯有幾分相似,心理嘀咕著,車內空間不會很局促吧。
D1用實際表現回答我的質疑的同時,接連給了我兩個驚喜。
第一個是“嘩啦”一下打開的側開門,印象中只有像豐田埃爾法、威爾法這樣的高端商務車,再不濟也要到GL8、艾力紳這樣級別車型才有的配置既然出現在D1身上,站在乘客的角度,滴滴官方和很多媒體同行所宣傳的安全性或許很難體驗到,但由側開門所帶來的豪華尊貴感卻是油然而生。
D1給我第一印象不錯,給個好評。
第二個驚喜是,D1外觀看似很小,但內部空間卻是出奇的大,注意,是“出奇”的大。
汽車之家對車內空間進行測評時,經常會安排一個正常身材的成年人坐在后排座椅上,然后“幾拳”的距離來表現車內空間的大小,然而D1的后排空間之大,不是用拳頭所能丈量的,我坐在后排,既嘗試了葛優癱,又嘗試了翹二郎腿,D1都給到了游刃有余的信心。
A級車的尺寸、B級車的軸距、C級車的空間,這個在汽車行業過去從未觸碰的“未解之題”,D1給解了出來。
從我家到公司相需要橫跨半個長沙,中間既有城市道路,也有一段不小的環城快速路,還要穿越湘江,全程有20多公里,通常情況下需要花費1個小時。
一個小時刷刷手機很快也就過去了,但若在平時打車,特別是下班回家時,手機所剩電量本已不多,刷起手機來,就會產生電量焦慮,還有一個問題是,行車途中盯著手機小屏看,很容易就暈車了。
D1的強大之處在于它似乎早已洞察到我的出行痛點,我驚奇的發現,D1竟然在后排增設了乘客娛樂系統,那塊大屏除了顯示導航信息之外,還能支持手機投屏,不但能刷劇,還能K歌,后排座椅背板上,還借鑒飛機設計提供了USB接口、紙巾、掛鉤和杯架等配置。
細節,全是細節。
滴滴D1之前,我還沒見到有哪款家用車將乘客的需求點考慮到這么細致。
雖然很多乘客在出行中并不會用到這些功能,但并不會代表他們永遠不會用到這些功能,只要有一次途中無聊時打開大屏輕松一下,或是手機沒電時救急一下,D1就能將乘客的出行習慣改變,拉入共享出行陣營直至固定下來。
我的這次D1體驗很快就結束了,D1滿足了我對“出行新物種”的好奇,也激發了我對未來出行的想象。
總結:回應著文章開頭對D1的質疑:不就是一輛車嘛,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在我坐過D1之后有了明確的答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大家不會再想著買私家車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近日,阿里魚聯合三麗鷗、小紅書發起的首屆“三麗鷗頭號寶貝大賞”正式落下帷幕。該活動首創“用戶參與聯名...
這是全球首個CAR-T產品獲得臨床默示許可,用于治療AIHA。
近日,為期四天的Foodaily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博覽會暨每日新潮食品節(簡稱Foodaily創博會)...
成本是無人物流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既未科技推出“靈龍架構”,實現【端到端 + 無圖】方案,量產上車“靈...
近日,國內餐飲行業再傳喜訊,山東千創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創餐飲”)宣布成功完成8000萬元...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