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因測序技術,讓人類對生命密碼的解析變成可能。生物醫療領域也籍由基因測序技術將疾病診療推向精準醫療新時代。
基因測序技術,讓人類對生命密碼的解析變成可能。生物醫療領域也籍由基因測序技術將疾病診療推向精準醫療新時代。
新的產業邏輯也意味著新的機會,華爾街已經聞風而動。
近日,美國癌癥精準醫療公司Caris完成8.3億美金PRE-IPO融資,估值近80億美金。這家成立于上世紀的老大哥,靠液體活檢站上精準醫療風口,煥發了第二春。
這也不奇怪。此前,Caris大部分業務是基于組織活檢,不過近年來開始發力液體活檢。組織活檢主要用于診斷,液體活檢的應用場景則更豐富,包括癌癥早篩、治療選擇和復發監測等,這直接打開了公司的想象空間。
無獨有偶。2020年9月,基因檢測巨頭Illumina便以80億美金的高價,收購了癌癥早篩領域的初創公司Grail。
海外投資人已經難掩對于癌癥精準醫療公司的“熱愛”,他們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畢竟,在創新浪潮之下,國內已經誕生了一批極具發展潛力的癌癥精準醫療公司。
比如已經登陸美股市場的泛生子,在組織活檢和液體活檢均有布局,正駛入發展快車道。企業發布的最新季報數據顯示,泛生子一季度營收為92.1百萬元人民幣(14.1百萬美元),剔除新冠試劑盒外,核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2.9%,連續保持高增長,且可看到其虧損雖未繼續收窄,但主要是因為研發費用大幅增加了80.9%。在這樣一個行業里,持續加強研發投入,是對企業長期良性發展更合理的選擇,所以相對長期的虧損很正常。
當然,財報更多是財務數字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透過數字看到歷史進程和事物本質。到底,這個行業有什么秘密?泛生子的一季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
01業績持續高增長背后
泛生子Q1的業績總基調依舊是持續高增長,核心業務增速超過了年報披露的預期數字(45%-47%)。
作為癌癥精準醫療公司之一,泛生子的業務涵蓋早篩、診斷與監測、藥企服務,已覆蓋癌癥精準醫療全周期。一季度,公司高增長的營收表現主要由臨床實驗室自建項目(LDT)及體外診斷產品(IVD)兩大業務貢獻。
具體來看,公司LDT業務收入達71.8百萬元人民幣(11.0百萬美元);IVD銷售額為15.3百萬元人民幣,剔除新冠試劑盒的銷售額,IVD的基本銷售額同比增長近5倍。
泛生子業績增長強勁,與其所處賽道密切相關。目前,癌癥精準醫療的市場處在爆發前夜。舉例診斷與監測以及早篩兩個業務板塊來分析,更加直觀。
過去,通過對基因組學的探索研究,人們發現了諸多新的致病因子,持續推動高效靶向藥物的誕生。對癥下藥很關鍵,這也讓基因檢測成為腫瘤患者剛需。泛生子“診斷與監測”業務恰好處于這一市場機遇下。
就在5月份,全球器械巨頭西門子與泛生子合作,前者將利用其商業化能力,助力泛生子基因測序平臺Genetron S5及肺癌8基因試劑盒的入院銷售,這或將助力泛生子的診斷與監測業務放量起飛。實際上,泛生子入院總數已在增加,已達42家,這與其上市一年的肺癌8基因全面、簡單、快速的特色或有關系。
而從癌癥治療的全鏈條而言,癌癥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率也會極大提高。因此,癌癥早篩市場逐漸被催熟,加之技術瓶頸突破、測序成本下降等因素,更是加速了其爆發。興業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早篩市場總額已達184億美金。
當然,市場需求旺盛只是前提,企業能分到多少蛋糕,終究要憑實力說話。泛生子的良好表現,或許與其技術實力和商業化能力密不可分。
得益于突出的技術實力,泛生子的癌癥早篩產品性能在行業內極具競爭力。其最新研究數據顯示,泛生子基于液體活檢的肝癌早篩HCCscreenTM達到了88%的靈敏度與93%的特異性,以及40.9%的陽性預測值(PPV)與99.3%的陰性預測值(NPV),而金標準超聲加AFP組合敏感度僅60%左右。
并且,讀懂君觀察到,泛生子在商業化層面選擇了多條腿走路。與政府民生項目、體檢機構和醫院市場完成深度布局后,公司于上周牽手京東健康,攜手打造“癌癥全周期管理互聯網創新模式”,進一步開拓癌癥早篩業務的商業化前景。
拉長周期來看,泛生子的成長曲線才剛剛開始。這是因為,國內癌癥精準醫療領域剛剛起步。
在診斷市場,由于國內起步較晚,目前靶向療法滲透率并不高。2019年,中國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市場份額僅有26.7%,遠低于美國的85.6%。興業證券預計,2030年國內NGS癌癥伴隨診斷市場規模將達45億美金。
而在癌癥早篩市場,受限于落地產品較少、市場認知度較低等因素,市場潛力遠未被充分挖掘。興業證券預計,2030年國內癌癥早篩市場規模將達289億美金。
隨著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進步,還會開拓出更多新的市場。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泛生子在研發持續“加碼”和商業化的穩步推進,是長遠戰略目光的映射。
02研發軍備新解法,效率與質量如何兼得?
創新大潮下,創新療法公司、資本共同掀起研發軍備競賽,希望燒出一個未來。持續的高投入研發難免影響短期利潤表現,癌癥精準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國內尚沒有首家盈利公司出現。
可以看到,泛生子一季度研發投入50.0百萬元人民幣(7.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80.9%。
本質上,這是泛生子持續的研發投入得到市場驗證的表現。實際上,過去三年泛生子一直在加碼研發,研發投入增速分別達48.96%、61.84%、62.49%。
這意味著軍備競賽還會繼續。核心在于,精準醫療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普遍耗時較長,產品推出/迭代都需要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
當然,研發并非是盲目砸錢,而是要高效定點突破。目前看,泛生子正在努力平衡“投入產出比”。在沒有影響公司盈利能力的情況下,加大研發覆蓋全場景的多個產品,以保證持續輸出能力。
在IVD產品領域,公司之前披露,還有7款產品處于開發和臨床試驗階段,比如,與基石藥業合作開發的阿泊替尼片伴隨診斷試劑盒。
阿泊替尼是全球首款靶向PDGFRA外顯子18突變治療GIST(胃腸道間質瘤)的藥物,也是國內唯一一款針對該適應癥的靶向藥。基于此,阿泊替尼上市后帶來的診斷需求空間必然不小,泛生子也將直接受益。目前,該產品正在穩步推進上市審批工作。
而在早篩領域,基于核心技術平臺Mutation Capsule,泛生子正將早篩管線拓展至其它單癌種及泛癌種的研究。
繼肝癌產品,泛生子去年還參與了國家科技部癌癥早篩重點研發項目,在肺癌和消化道癌早篩領域展開探索。這是對其技術實力的肯定,也有助于這些領域臨床研究成果加速落地,成為公司未來增長的保障。
與此同時,公司還將臨床應用場景逐漸擴展至MRD(腫瘤微小殘留)領域。
MRD是指腫瘤患者治療后,可能殘留在體內的少量腫瘤細胞,極有可能導致疾病復發。對患者預后管理來說,腫瘤細胞含量定期復查檢測尤為重要,而基于血液等液體樣本的檢測技術和產品大概率將脫穎而出。
基于剛需、高頻的特點,MRD檢測市場發展潛力巨大。CIC估計,2030年國內MRD檢測市場規模將達145億美元。
這或許會成為泛生子繼癌癥早篩之后又一個新的增長方向。就在去年10月,公司引進Seq-MRD(血液腫瘤微小殘留病)產品后,也標志著泛生子正式布局血液腫瘤,并將微小殘留病作為第一個臨床應用產品。
與流式細胞分析方法相比,Seq-MRD顯示出更高的靈敏度,所需樣本量更少,可選擇樣本更多元(骨髓抽吸液或外周血均可)。泛生子將繼續完成Seq-MRD在MM,慢性淋巴白血病(C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驗證工作。
中國在該領域的潛在市場還很廣闊,僅2017年,新增確診的淋系血液腫瘤患者約為13.5萬人,其中NHL患者超過8萬例,ALL和CLL患者約3.5萬例, MM患者約2萬例,這些癌種的總確診人數則為新增患者的2-4倍,而Seq-MRD有望成為這些患者的標準MRD檢測。
此外,公司也已在實體瘤MRD領域持續加碼投入,以提速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落地。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思振先生表示:“得益于我們的Mutation Capsule技術,肝癌和結直腸癌實體瘤MRD檢測項目初步結果令人振奮,將轉向更大的多中心研究。”
有效率的高質量研發成果,對癌癥精準醫療領域的公司來說至關重要。今年4月,泛生子人類8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獲“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定證書。泛生子共計9項檢測產品及服務榮獲該權威認可,覆蓋IVD產品及LDT服務兩種業務模式。
這無疑為其在未來競爭中繼續領跑,增添了砝碼。
03誰掌握了產業競爭“密碼”?
癌癥精準醫療產業鏈條極長,從早篩到診斷以及到最終的預后管理等等。這些環節,看似割裂,實則相互結合。因此,全周期布局的天花板更高、護城河更深,但難度也更大。
這是因為,“技術+先發優勢”不僅是公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也是決定精準醫療產業競爭格局的核心“密碼”。
技術驅動不難理解。正如大多數人理解的,與創新藥類似,精準醫療研發、創新能力十分重要,但不同之處在于,創新藥企巨頭不敢輕言穩坐釣魚臺,精準醫療頭部玩家則先發優勢明顯。
原因在于,一方面,先發產品具備性能優勢。在行業起步期,產品的上市窗口期異常關鍵,越早上市的產品越能更好地在真實世界驗證性能,從而不斷迭代改進;并且,由于醫生使用習慣原因,先發產品在沒有出現明顯bug的情況下,很難被更換。
另一方面,在早期實現規模化效應后,先發企業本身就比后來者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和更強的品牌優勢。換句話說,在沒有出現顛覆性產品技術的情況下,先發企業的優勢會延續。
這也決定了,覆蓋全周期的公司不僅要掌握核心技術,還要在各個環節都具備先發優勢,難度自然加大。
當然,難度加大不意味著不可行。目前看,泛生子已經掌握了競爭“密碼”。
成立之初,泛生子便基于全周期布局,瞄準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不僅能連接更多的患者、醫院、藥企,為各方提供更多價值,也能鞏固自身在產業中的競爭優勢。
經過多年的高研發投入后,在癌癥精準醫療全周期多個場景中,泛生子已完成了重要卡位。
比如,在癌癥早篩領域,泛生子的HCCscreenTM有望成為中國首個獲批的液體活檢癌癥早篩產品。這無疑會放大該產品的商業化價值。
同時,泛生子還是癌癥領域獲批IVD產品最多的公司,其中包括兩款高性能測序平臺更是其手中的“利器”,為以后試劑類IVD的銷售打好基礎。
由于測序平臺需要配備相關的IVD試劑盒,因此,占領平臺入口很關鍵。簡單來說,就像“剃須刀+剃須刀片”,一旦剃須刀打入市場,便能穩定輸出剃須刀片。這也是Illumina愿意高價收購Grail的重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說,掌握產業競爭“密碼”,并且還在持續尋求突破的泛生子,其價值亟待重新認識。
實際上,在海外商業模式得到驗證的情況下,Caris等玩家的估值普遍不低。Caris的 PRE-IPO估值已逼近80億美金,精密科學市值更是高達165億美金。
相比美國,中國市場規模并不小,但頭部玩家的估值卻要低很多。目前,泛生子的市值剛剛18億美金,處于低估的狀態。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國內癌癥精準醫療市場發展晚于美國,國內企業的商業化之路,也同樣不那么成熟。比如,精密科學的腸癌早篩產品已商業化近10年,而國內產品今年才正式獲批,差距顯而易見。
在市場眼中,更早期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但隨著天花板的提升,以及商業模式、產業邏輯的驗證,國內精準醫療頭部玩家的價值會被進一步認知。
投資最終賺的是預期差的錢。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泛生子等頭部玩家身上,或許就存在這樣的機會。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