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華盛十分希望,能夠成為喚醒超能力的那一聲號角
如果仔細查看券商行業的歷史,會發現大約在2013年是一個有意思的轉折點。這一年美國互聯網券商Robinhood誕生。就在這前后,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券商紛紛問世。既有一些互聯網券商從一開始就以全線上業務為起點,也有老牌券商,如美國盈透證券(IB),在這場大潮中也開啟了以App為唯一入口的全移動交易業務。2016年,華盛證券作為年輕的互聯網券商之一,也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pp華盛通。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不到10年的時間,互聯網券商的影響力就遍布市場。2021年美國股市的GME事件,讓華爾街空頭叫苦不迭,也充分說明了年輕的互聯網券商與“Z世代”——完全出生在數字時代的年輕群體——發生耦合后所具備的影響力:年輕的投資者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互聯網券商進行交易,也更加習慣于社區化的交流,最終形成了所謂的“金融民主化”浪潮。
這僅是年輕人和互聯網券商之間發生的一次化學反應。隨著互聯網券商業務的不斷發展,這一行業中會不斷孵化出新的力量、新的代表以及新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券商:年輕投資者與新經濟的節點
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年輕的互聯網券商們目前大體上擁有幾個固定的特征:首先,在當前合規經營的要求下,主要從事美股和港股的交易;其次,受到券商整體傭金下行乃至零傭金的影響,交易傭金不僅極低且仍有下降的空間;第三,在傭金下降的情況下,互聯網券商正在通過衍生業務,例如財富管理等業務尋找贏利、拓寬本行業的業務邊界;第四,除了在衍生業務有所發展外,各個互聯網券商還對接了大量B端業務,而這些業務主要以新經濟公司為主——這與資本市場對于新經濟企業的熱情是一致的。
新經濟公司正在日益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香港恒生指數公司在2022年中前將俗稱“藍籌股”的成份股從當前的52只增加到80只,其中新經濟成份股整體占比從當前的44.5%提升至52.4%,整體指數的面貌會進一步向新經濟傾斜,反映出香港市場受益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不斷回歸和上市,日益成為投資中國內地新經濟的橋頭堡的地位。
互聯網券商對于新經濟的熱情并不僅來自于資本市場的影響。這要歸結于它們第五個共同點,那就是用戶與新經濟所具有的時間共性。按照已上市的互聯網券商公布的數據看,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主要互聯網券商,它們的用戶平均年齡都在30-35歲上下,基本上與新經濟起步成長同步。
華盛證券CEO張霆對年輕用戶的認知更加細化。他發現至少有67%以上的華盛用戶年齡在25-34歲之間,而華盛用戶在2020年有53.47%跑贏了恒生指數,20.36%跑贏了納斯達克指數。張霆對于這一組數據的解讀是:“必須站在正在升騰而不是衰落的一邊,你的未來才會充滿無限可能。”
互聯網券商作為聯通年輕投資者和新經濟企業之間的重要節點,具有強烈的共生性。獲得36氪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最具影響力互聯網券商的華盛證券,其執行董事彭穎曾用一句話簡潔地總結了券商、用戶和新經濟企業之間的關系:“我們和許多科創企業一樣流淌著互聯網的血液。
對于互聯網券商來說,在這一共同的基因上建立與年輕投資者之間的建設性關系,就成為券商自己維系生存和發展的戰略所需。
“關注年輕成長,站在崛起一邊”
今年6月,華盛證券迎來了自己成立5周年的日子。在同一時間里,這家互聯網券商進行了品牌升級,不僅強調自身是“年輕投資者的伙伴”,同時還提出了新的價值觀:“華盛作為新浪集團成員,關注年輕,并正在成長中的力量,選擇永遠站在崛起的一邊,與年輕用戶共同成長。”
華盛證券吉祥物發仔
這一輪品牌建設和經營,華盛作出了“擁抱年輕人”的態勢。這里面很有趣的一處在于,互聯網券商們的用戶已經是“年輕人”了,為什么還要強調“年輕”這一價值觀?
這要從“年輕人”的定義說起。從年齡層來說,“年輕人”這個群體之下存在廣闊的細分空間。隨著時間的變化,“年輕人”這個群體本身也在流動和分化,具有旺盛的成長性。既有剛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也有年輕創業者,還有在數字科技中從事開發的大量年輕工程師。他們對市場的認知會隨著閱歷、手中持有的資金以及需求的變化而出現改變。因此,通過品牌進行重新定位,做到與各個細分層面的年輕人建立伴隨和互動關系,有利于獲得更加明確的用戶認知。
華盛的品牌升級,正是將重點落在了年輕投資者的這種成長性之上。一方面,華盛延續了此前“社區+交易”的做法,以社區構建與年輕投資者的互動關系,尋求在這種互動關系中發展出來建設性的力量;另外一方面,則是在產品開發方面不斷貼近年輕人,包括推出自研柜臺交易系統滿足快速及時且多元化的客戶需求。在華盛成立五周年之際,華盛證券還通過各大自媒體平臺推出華盛證券App功能說明,主要以年輕客戶習慣的圖文和創意短視頻的方式,尋求與年輕投資者的進一步接近。
在最近的周年慶祝活動中,華盛借助App平臺華盛通推出主題“讓錢轉起來”的嘉年華互動。這一次的活動完全走純線上和年輕化的路線,同時還在線上社區則舉行了“華盛嘉年華”主題互動內容包括小游戲、抽獎、與網絡大咖線上交流,以此提升年輕人的參與頻率。不論是“讓錢轉(賺)起來”還是“華盛嘉年華”,主辦者并不以拉新為主要目的,而是強調“站隊年輕人”,深化華盛與年輕人的互動。
很少有券商從“年輕人”的角度去理解行業變化。從這個意義而言,華盛的“年輕化”,或者也是對自身行業的一次開拓性探索。
華盛的“長期主義”
華盛進行“年輕化”探索的同時,正值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一個高潮期。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有20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而去年同期只有6家。在募資金額上總計有43.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3.7億美元。4月到5月間,又有7家中國企業在美股上市。這27家企業當中有至少17家為健康醫療、大消費和軟件科技等領域的新經濟企業。這還不算即將到來的滴滴赴美IPO,如果成功,將會創下繼2014年阿里巴巴之后中國公司在美規模最大的IPO。
新經濟資本市場正在朝著券商和它們的年輕投資者們拉開大幕,這是一個高歌凱進的時代,市場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組合,各個券商在策略上高舉高打,大開大闔。但這也是一個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時代。隨著大量的新客戶涌入,過度的流量營銷并不能培養友好和忠實的客戶,流失客戶的風險始終如影隨形。
相比同行,華盛更加傾向于沉穩的風格。用華盛管理層的話來說,更加傾向于“長期主義”。對于這個名詞的定義,華盛擁有自己的看法:“(長期主義)并不是說放任時間帶來的自然成長,而是在以目標為導向的前提下,在“合規、真實、積極、信任”的價值觀根基之上,積極的挖掘當下年輕人的動向與共情,在創造價值這一個真實的初心之下,不斷迭代成長,依托華盛的技術、精神、服務、溝通等等方面的力量,去加速目標達成,并以結果作為衡量標尺。”華盛認為,“每一個人都具備創造價值的能力,只是缺少喚醒它的途徑,而華盛十分希望,能夠成為喚醒超能力的那一聲號角。”
如果用通俗的語言解釋,華盛的“年輕化”與“長期主義”的第一要務是守住年輕人這個基本盤,以更好的技術、更好的體驗和社區共建等方式,避開券商陷入價格戰的窠臼,以時間換取客戶基本盤的擴展。其次是通過“年輕化”,對年輕人這一市場建立更加深刻的、細分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建立更新且更靈活的策略。兩者疊加,將會構建華盛證券區別于同行的企業特征,即所謂“互聯網文化3.0”,一種不同于1.0版工程師文化和2.0版用戶體驗文化的新的互聯網精神。
“3.0文化是什么,也是目前華盛正在成長到的一個階段,是不光擁有可以解決的技術,和融入場景的的解決方案,還有對于人心,對于心理映射的洞察。”今年華盛內部一次溝通會中如是提到。
這一切的成功與否,就交給商業邏輯、市場發展和時間推移來證明了。
當前,國內新一輪科技、產業和消費變革持續深化,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從 “要素驅動” 向 “創新驅動”“內...
作為高端現制酸奶領域的創新標桿,Blueglass再度突破行業邊界,正式推出全新升級的植物GLP·1...
作為高端現制酸奶領域的開拓者,Blueglass始終以「科學營養+極致體驗」為核心,持續引領功能性飲...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