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季來臨,寒風凜冽,草木凋零,對于大部分人群來說,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憂乎陽”的原則,既不進食生冷,也不過于燥熱,最適合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那么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相信是很多人在冬季的最佳選擇。
火鍋成為冬季新增長點,資本紛紛布局“火鍋經濟”
冬季來臨,寒風凜冽,草木凋零,對于大部分人群來說,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憂乎陽”的原則,既不進食生冷,也不過于燥熱,最適合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那么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相信是很多人在冬季的最佳選擇。
今年的冬季也不例外,隨著氣溫驟降,寒潮迅速點燃“火鍋經濟”。據獲悉,11月6日當天,叮咚買菜就售出20萬鍋火鍋;11月6日-7日海底撈全國門店到店消費人數超過250萬人次;11月8日,呷浦呷浦外送火鍋業務銷量暴漲4倍左右。
“火鍋經濟”的火熱也吸引了大批的投資方的進入,據公開資料顯示,鍋圈食匯已累計融資近30億元,投資方包括不惑創投、IDG資本、嘉御基金、啟承資本、茅臺建信基金和物美投資等;巴奴毛肚火鍋近日即將完成A輪5億元融資,由CPE源峰資本領投,日初資本、高榕資本、番茄資本跟投,并與B輪融資方開始接洽;周師兄宣布已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獨家投資。火鍋市場的高速增長,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讓人再次意識到:作為餐飲行業最大的品類,火鍋賽道將持續火熱。
火鍋市場向“精神享受”轉變,掀起自熱火鍋潮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美食的定義早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追求,更是一種精神享受。火鍋市場也不例外,“在家吃飯”的歸屬感已成為這個冬季人們吃火鍋的核心追求之一,再加上“懶人經濟”的推動,自熱火鍋行業迅速崛起。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為103.7億元,同比增長18.5%。隨著自熱火鍋領域技術的更迭以及產品的多元化口味,預計市場將保持20%的增幅持續擴容,預計2023年中國自熱火鍋市場規模將達148.9億元。
需求決定供給,順應這一市場法則,眾多火鍋品牌以“歸屬感”為抓手,深度布局在家吃飯場景,紛紛推出自熱火鍋品牌。既有傳統的火鍋龍頭企業,比如海底撈、小龍坎等入局自熱食品;也有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品牌跨界;亦有行業新興品牌,鍋圈憨憨、莫小仙、食族人和自嗨鍋等。
供應鏈成冬季火鍋市場主要推力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這個冬季在家吃火鍋將迎來持續增長,同時火鍋食材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無論是傳統火鍋食材品牌還是龍頭企業紛紛加速拓展線上渠道,此時具有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將強者恒強。
鍋圈食匯通過“門店-倉儲-物流-工廠”等一站式建設供應鏈物流網絡,實現了生產的高效性和產品的高周轉率,進而保證生產進度跟上研發進度,生產進度跟上銷售速度。以上游產業的布局以及嚴格技術、品質把控等舉措。鍋圈食匯在供應鏈領域建立了不可復制的壁壘,這也是鍋圈能夠快速進行品類拓展和復制的重要支撐力。
海底撈的成功不僅僅是前臺的貼心服務,如果沒有后臺供應鏈的支撐,海底撈不會有成功的今天。作為海底撈供應鏈的核心運營機構,蜀海投資幫助海底撈的供應鏈真正實現了全國全網平臺化服務,集中化采購、集中化中央廚房處理,使得海底撈的整個供應鏈成為傳統餐飲領域供應鏈標桿。
數字化助力今冬“火鍋經濟”發展
夯實的數據基礎建設,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與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保障。這一邏輯同樣受用于冬季的火鍋市場,火鍋業態增長的一個共通性是越來越多的火鍋餐飲企業都加強了數字化、智能化工具的應用。在一個發展迅速的成功火鍋餐企,你可以從每一個環節看到數字化技術的加入。
火鍋食材頭部平臺運營商鍋圈食匯為了促使企業數字化建設進程加速發展,與多點Dmall實施戰略合作和鍋圈APP升級,用戶不僅可以在鍋圈APP上點餐,也可以在多點平臺購物,并實現配送,或門店取貨。實現降本增效,線上線下數字化一體化服務,真正滿足了這個冬季人們對在家吃火鍋的所有需求。
冬季唯有火鍋不可辜負
寒流來襲,針對寒潮帶來的經濟現象,使得人們的消費方式也發生改變,暖冬產品成為熱銷爆款。飲食上,一頓火鍋,那些縈繞在心頭的煩惱也會隨著火鍋的熱氣,消散不見。正應了那句話:“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個冬季唯有火鍋不可辜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