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影視行業,頭部影視公司通常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些特征有時會反映在題材、故事上,有時是在制作、技巧上。
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在影視行業,頭部影視公司通常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些特征有時會反映在題材、故事上,有時是在制作、技巧上。
東方明珠(600637)旗下地處上海的尚世影業,就以鮮明的當代都市、家庭、職場特色讓人印象深刻。電視劇《蝸居》《杜拉拉升職記》和正在熱播的《兩個人的世界》里,都有尚世影業的印記。
在影視行業變化迅速的當下,政策導向、市場口味、播放方式的變化,都給影視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堅守特色的同時,順應影視市場發展需要?近日,東方明珠副總裁、尚世影業總經理魚潔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
關注現實題材
證券時報記者:有人說尚世影業是一家“擅長做地域特征電視劇”的影視公司,您認同這一標簽嗎?
魚潔: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標簽和特質,尚世影業從成立到現在,一直以現實主義手法創作都市題材為主要特色。我們未來的創作規劃仍將高舉現實主義大旗,反映時代變遷和火熱的都市生活,尤其關注上海題材。
我們較少涉獵不太熟悉和擅長的領域,這也是我們的一種行業辨識度。影視公司一定要有辨識度,什么都做,可能什么都留不下來。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甜寵劇、懸疑劇等比較火熱,公司有沒有做這類題材?
魚潔:我們也會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輕體量、小而美的短劇,包括懸疑、甜寵、校園偶像劇等,但主要采用網絡定制劇的方式。定制劇的利潤雖薄,但可以拓展一些新的題材,也可以歷練團隊、培養新人,所以我們這類劇主要由年輕團隊參與。新人如果沒有做過小體量的作品,未來也很難一下成就大作品。
證券時報記者:公司對每年的制作、發行節奏有何規劃?
魚潔:我們主控的臺網劇年產2部左右,這是我們的主力產品,還有若干部小體量的網絡定制劇等。每年2部向播放端輸出,再新開啟2個項目,這樣的資金投入和產出節奏比較正常,能夠良性循環。
我們一般不會鋪太開,年產3部5部壓力就大了,而且市場容量也有限,2部生產2部問世這個節奏,能讓我們更加聚焦精品創作。
能打動人才是好作品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什么樣的作品算優秀作品?
魚潔:好作品一定是能夠打動人,引起觀眾共情、共鳴的,它會讓人思考,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比如我們最近播的《兩個人的世界》,里面談到了落戶、購房、炒股、子女教育等現實問題,都源于在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的現實生活,大家看了會有共情共鳴,尤其在“滬漂族”中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影視創作切忌“懸浮”,很多創作者流于表面,可能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證券時報記者:是否有機制能保障影視公司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魚潔:影視創作是創新的工作,每個環節都有不確定性,科學的機制設計可以提升抗風險能力。比如創作人捆綁機制,增強編劇、導演等核心團隊的力量;或者對劇本的嚴格評判機制。但很難通過一套固定的流程,保證每部劇只成功不失敗,即便好萊塢有著成熟工業化運作體系的大公司,每年也有很多內容不達預期。
影視劇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任何成功都不可能復制粘貼,這正是影視行業具有挑戰性,同時又極具成就感的地方。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影視創作過程中,前期更重要還是后期更重要?
魚潔:我個人認為,前期相對更重要,前期最重要的是劇本。現在很多作品前期創作時間很短,拍好后花大量時間做后期。我們寧愿把大量時間放在磨劇本上,因為拍攝和后期的流程已經很成熟了,但劇本是一個創意工作,它就像房子的基礎,如果根基不牢固,是無法建造高樓大廈的。
證券時報記者:對于影視公司來說,產量重要嗎?
魚潔:還是求精更重要,要做就做精品劇,而不是粗制濫造。常規影視公司一年的產量不會很高,每年能進一線衛視黃金檔的劇也沒有多少部,現在產量已經遠超平臺需求,很多作品還沒面世就進了片庫,給影視公司的資金壓力和美譽度損傷是很大的。所以一般頭部公司會有計劃、有節奏地去規劃劇作生產,求質不貪量,尚世也是走的這條精品化路線。
市場更趨理性
證券時報記者:近幾年影視產業經歷了持續調整,您覺得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魚潔:市場越來越回歸理性,很重要的一點變化是大家更尊重創作,回歸藝術創作本身的規律來了,我覺得這很重要。
之前行業在資本逐利的大環境下,出現過偏離藝術創作規律的現象。現在演員和經紀團隊會主動要求先看劇本,看完以后如果覺得質量不是很好,或者不是自己的戲路,也會拒絕,越來越注重專業性。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行業內編劇人才比較匱乏,在這方面公司有何準備?
魚潔:編劇團隊確實非常緊缺,所以有些公司已經開始自己培養編劇,影視行業的核心要素就是人,頭部作品不是憑空出來的,一定是一個非常優質的班底做出來的。
我們現在也在通過工作室或者其他靈活的機制,鎖定一些核心的前期主創人員,希望通過機制設計,做好人才引進和梯隊培養建設。
證券時報記者:這兩年公司電影項目做得不多,未來有何布局規劃?
魚潔:相比電視劇,電影是一個不確定性更高、更市場化的產品,而且電影的內容創作只是一方面,適銷對路的營銷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會更謹慎地做電影的投資,小步走,而不是激進地去做項目。
我們會瞄準一些重要檔期,與優質伙伴合作開發一些項目,明年我們也會有一些小體量電影項目上映,這也是規避不確定性的一種方式,希望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證券時報記者:國外比較流行的季播模式是否有可能在國內流行?
魚潔:季播模式一定會存在的,但暫時不會成為行業的普遍模式。我國電視劇的播放和觀看模式是經過很多年形成的,老百姓把電視劇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娛樂方式,習慣每天追劇。
而季播劇在創作上要求高概念、強情節,對劇本的創作和電影質感的拍攝要求極高,現在很多團隊的創作水平還跟不上。當然海外的季播劇目創作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種播放模式也可以倒逼我們創作出一些小而美的精品短劇。
嘗試8K制作
證券時報記者:尚世影業這些年的作品里,您覺得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部?
魚潔: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作品都是做的“第一次”。比如我們曾經做過一部動畫電影叫《江南》,以江南造船集團前身江南制造總局為故事背景,當時這類重工業題材的動畫電影還從來沒有人做過,也填補了中國動畫現實題材的空白。
我很難單純從投資回報的維度去評判哪部作品最有價值,在一部作品上做出新嘗試,在行業里領風氣之先,都讓我非常難忘,都很有價值。
證券時報記者:《兩個人的世界》拍了8K版,目前4K尚未普及,嘗試8K電視劇的意義是什么?
魚潔:《兩個人的世界》是8K制作,我們是做給未來的。未來8K硬件設備肯定會大量普及和降價,客廳里掛的可能會是8K電視機,但是等它普及了再做內容就跟不上了,要提前儲備。很多事情一定要有人去做,雖然可能有不確定性,但我們需要有超前意識,其實也是一種使命感。
證券時報記者:《兩個人的世界》首次把全網獨播放在百視TV,這也是一次新嘗試嗎?
魚潔:這次在百視TV全網獨播是一個開端,也是百視TV的標志性事件。這次嘗試,開辟了自制劇制播宣一體化的新路徑,也是上市公司“BesTV+”流媒體戰略的具體實踐。
作為東方明珠旗下戰略性產品,百視TV需要一些優質獨播內容來增強影響力,之前我們曾在綜藝上做過一些嘗試,此后,電視劇將是另一個重要發力點。
證券時報記者:您對未來兩三年的影視市場有什么看法?
魚潔:未來市場會更趨于理性,市場對頭部劇、優質劇的需求永遠是旺盛的,能受到認可的一定會是精品內容。
未來市場上可能會形成以幾家公司為代表的的頭部陣列,而中腰部的公司,如果不找準自己的定位,可能會在市場中迷失,需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產品序列,有自己的行業標簽和廠牌屬性。
未來尚世依然會繼續走精品化創作路線,同時在多元化上持續發力。希望通過三五年,打造出一批風格多樣,有自己特質的精品內容,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核心主創團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