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消費市場潛力持續釋放。后疫情時代,餐飲市場穩定恢復,涌現出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食品安全依然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確保“舌尖上的安全”,構建高質量的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始終是消費新時代下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議題。
近日,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21)》中指出,當前中國食品安全的互聯網輿情仍負面消息和謠言泛濫,影響著消費者對食品供應的信任度。改變這種狀況的辦法是開展有針對性的可持續科普。
餐飲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性凸顯,食品安全問題仍是關鍵
從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及2022年市場前景預測》數據來看,2021年全國餐飲收入46895億元,與上年相比由負轉為正增長18.6%,兩年平均下降0.5%,還未恢復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10434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同比也轉為正增長,增速為23.5%。全國餐飲收入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高于上年0.5個百分點,而且增速再次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領先優勢擴大至6.1個百分點。2021年全國人均餐飲消費3320元,同比增速由負轉正為18.6%。
中國餐飲市場發展狀況(2012~2021年),數據來源:中國烹飪協會
(備注:限額以上餐飲業通常是指餐飲企業,指年營業收入達到200萬以上的經營餐飲活動的法人企業,或者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產業活動單位)
但受疫情反復沖擊,餐飲業經營影響明顯,據相關信息顯示,餐飲業正在不斷調整發展策略,除了采取關停部分門店措施外,之前備受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企業青睞的商場紅利也在逐漸減少。
2月21日,海底撈(6862.HK)發布盈利預警:2021年全年預計虧損38億元至45億元。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海底撈的凈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合計約43億元,而2021年公司直接預期虧損至少38億元。對此,公司解釋稱2021年關閉了300多家餐廳,以及餐廳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處置長期資產(房屋、設備等)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元至39億元。同時疫情、快速擴張、內部管理等多項問題也對企業經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行業發展難題頻現,探索深層次變革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而食品安全作為餐飲企業的發展之本,從長遠來看,是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守住食品安全,餐企才能進一步在產品發展、服務體驗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擁有更深層次的豐富與提升空間。
食品安全問題是餐企的生命線,隨著居民健康消費意識的不斷加強,其對食品安全健康問題的關注度及要求均在不斷提升。去年,食品安全問題多次上榜熱搜,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不容小視。
“十四五”規劃指出,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加大重點領域食品安全問題聯合整治力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抽檢和監管執法等。部分省份也相繼針對食品安全提出發展目標。
為強化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2021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提出加強連鎖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監管,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以餐飲新零售企業鍋圈食匯來說,產品安全層面,公司通過提供產品方案和配方設計委托第三方工廠加工,同時對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監督、把控,從源頭到門店,層層把關產品質量。十幾道管控體系的檢驗檢測,并通過優選供貨商、設立駐廠品控和意見反饋搜集等方式,多舉措嚴格保障品控質量。
其中,在消費者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品質和健康成為食品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據融360發布的《Z世代養生消費調研報告》顯示,有91.60%的受訪者表示最注重身體健康,Z世代反而成了重度養生愛好者。國元證券發布的《2022年新零售行業年度策略報告》中也指出,在當下,“人貨場”三因素均展現新特性,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軍,悅己和社交為核心消費訴求。
對此,在品類品質層面,鍋圈采用互聯網化產品研發流程,以提升從用戶需求到終端產品的轉化效率,保障產品創新力和優質性。鍋圈在全球各地配備了200人的買手團隊,通過專業視角,挖掘研發好食材,確保消費者足不出戶,亦可在鍋圈一站式買齊全國乃至全球特色食材。據鍋圈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新品從最初的用戶洞察,到最終的成品生產大約只需要35-40天,大大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產品迭代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鍋圈大部分采用單品單工廠模式,挑選合作工廠的最優勢產品,而非整包形式。這樣既保證了單品的生產工藝,也能保證整體品類的高效供應。尤其是在此次春節期間預制菜年夜飯訂單劇增的情況下,單品單廠的生產模式能夠保證供應庫存調配的及時性,確保消費者拿到的每一份食材都是完整、安全、健康,且美味的。
從整體來看,鍋圈始終以便民服務為核心,以數字化升級為抓手,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全面提升便利化、標準化、智慧化和品質化經營管理。以“多、快、好、省”的理念服務更多居家用餐需求,加快便民生活圈建設,讓社區經濟實現既能買得到,也能買得好、買得放心,買得開心,真正提供給社區居民有溫度、有品質、有健康的食材選擇。
預制菜“大熱”,但仍不乏“吐槽”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總消耗量達174.72萬噸,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8300億元。從叮咚買菜的銷量數據來看,春節期間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倍,7天售出300萬份,客單價增長超過一倍。此外,阿里巴巴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淘寶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盒馬預制菜銷量增長345%。
盡管如此,預制菜在火了的同時,也存在不少爭議。有信息顯示,其存在加工中偷工減料、食材不新鮮、口味不佳等問題,引來消費者不少“吐槽”。
2月18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預制菜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調查報告顯示,超六成消費者表示菜品口味不佳,預制菜標示信息不明確,物流配送以及提貨問題也較多。
沙利文白皮書指出,預制食品行業的先行者鍋圈食匯,正在用它的商業邏輯與發展方式探索與建立著三大行業標準,即天然優質的產品矩陣、線上線下全消費場景貫通和數字化賦能,多舉措切實解決行業中存在的食材偷工減料、產品新鮮度與口味質量等問題,通過更高水平的線上化和數字化支撐,提質增效,為千家萬戶提升幸福指數。
作為國內預制食品行業的先行者,鍋圈在傳統預制食品模式之上,力求不斷創新和升級,布局多元化創新性品類發展,服務更多的用戶群體和用餐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健康的“在家吃飯”解決方案。
關于預制菜食品生產方面,業內人士指出,快速成長的預制菜市場,需要監管部門、平臺、商家等攜手加強管理。相關部門應及時發布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違規銷售情況,建立風險評估等級,加強對預制菜市場的監管。平臺也應通過建立評價機制、跟蹤用戶投訴、重視市場反饋等方式,加強對平臺商家的管理,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全面保障。
2025年清明小長假臨近,租車市場迎來春季首個出行高峰。據神州租車清明預訂大數據顯示,作為春節后首個...
此次IPO項目全球發行約1.215億股,招股價為每股8.27港元,預計凈集資額最高約9.73億港元。...
這里是以“為美好,在舍得”為主題的舍得酒業第四屆老酒節活動現場,這里更是圍繞著“老酒”生產、釀造、表...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