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新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樾生物”)近期宣布已完成Pre-A輪數千萬元融資。作為老股東同創偉業本輪繼續加碼。
此次融資的主要目的是加快DEL3.0(DEL+AI)技術平臺建設與新藥管線的布局開發,滿足腫瘤免疫等領域大量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實現“以特色技術賦能新藥開發、做百姓用得起的好藥”之愿景。
去年7月份新樾生物完成由同創偉業領投的天使輪融資。同創偉業長期聚焦科技前沿創新,重點投向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技術的科技創新企業。同創偉業認為新樾生物研發團隊厚積薄發,打造出全球領先的DEL3.0技術平臺,基于該平臺技術,期望后續能夠和國內外藥企合作,從深圳出發,服務全球新藥事業。
新樾生物于2021年4月成立,是廣東省小分子新藥創新中心孵化的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新樾生物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EL3.0技術平臺和獨有的活細胞篩選技術,針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專注于FIC創新藥發現、研發和產業化,致力于成為一家國際領先、特色鮮明的生物技術公司。創新藥產業鏈最核心的技術環節是新藥發現,新藥開發費用大約三分之一是用于新藥發現和臨床前階段,歷時五到六年。新藥開發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周期長等特點,從發現新分子實體到創新藥上市的整個過程,需要合成、測試大量化合物,新的技術工具成為改變當前新藥開發現狀的關鍵因素。DNA編碼化合物庫(DNA Encoded Library,DEL)技術是一種新型的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結合組合化學與高通量篩選技術優點,高效找到與目標蛋白高親和力的小分子,能夠大幅提高藥物研發成功概率、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新樾生物開發的DEL 2.0技術可運用于基于活細胞的篩選,相較上一代技術的生化模型,DEL2.0技術的篩選無需靶蛋白的表達純化且更接近體內真實環境,拓展了可供篩選的靶點范圍,同時提高了新藥篩選的成功率。伴隨著藥物研發數據的累積以及人工智能技術(AI)的快速發展,AI在新藥發現的應用日益增多,優勢也得到突出體現。新樾生物的DEL3.0技術平臺將DEL和AI有效結合,實現互補,既可以解決DNA編碼數據庫構建質量不高的問題,也可以解決AI技術缺乏高質量大數據的難題,構建起可快速更新迭代的AI模型,顯著加快新藥開發進程。DEL3.0平臺概念性驗證工作已經完成,成果已形成論文并被高水平SCI期刊接收。成立一年多的時間,新樾生物與暨南大學丁克教授團隊聯合開發新一代靶向抗腫瘤藥物,并和禮達先導、南京晶準達成新藥開發合作,針對新型靶點開發腫瘤免疫治療藥物。DEL3.0已篩選與待篩選靶點數量達到40個左右,儲備了極其豐富的管線,部分項目數據喜人,商業前景廣闊。新樾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何詢表示:“感謝本輪投資人對新樾生物的支持和信任,這是對新樾生物DEL3.0技術平臺及管線布局的充分認可。DEL+AI非常可能成為小分子新藥發現領域主流的篩選方法,公司將持續完善DEL3.0技術平臺,開拓DEL+PROTAC、DEL+別構位點藥物開發等DEL+X新組合場景應用領域,推進在研管線,積極和國內外頂尖藥企、機構進行長期合作,用差異化技術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藥企業,我們將在此次融資的支持下,繼續擴大研發團隊、深化DEL3.0技術挖掘,布局、推進項目管線,實現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