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將至,家樂福卻如墜冰窟。
作者 | 吳雯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盛夏將至,家樂福卻如墜冰窟。
最近,家樂福的日子堪稱大寫的“難過”:在廣州因拖欠租金被勒令撤場,在上海關停首家會員店,而近一年時間家樂福已關店多達91 家。
這個源自法國的老牌零售業巨頭,曾在中國遍地開花,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牛超市”。如今,家樂福的處境正如其法語含義一樣,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未來,家樂福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
出現在家樂福廣州百信廣場店多個入口處的醒目公告,暴露了家樂福的艱難處境。
公告內容顯示:“廣州家廣超市有限公司(即家樂福)拖欠我司租金以及其他費用,嚴重違反合同約定。現我司已解除與家樂福之間的租賃關系,并且要求家樂福立即搬離場地。”
原來, 家樂福廣州百信廣場店因拖欠商場租金及其他費用,即將被商場運營方廣州百信商業有限公司“掃地出門”了!
目前,家樂福百信廣場店仍在正常經營,但生鮮區和冷藏品區有少量貨柜出現商品空缺,而不少冷藏柜中放置了大量衛生紙、食用油等本來只需要常溫保存的商品。
伴隨輿論持續發酵,家樂福方面回應稱:“家樂福百信廣場店確實存在拖欠商場租金的情況,但是目前正在積極協調溝通中,租金正在逐步償還,家樂福完全沒有關閉百信廣場店的打算,其與商場簽訂的排他性租約在2032 年才到期。”
其實,在本次被勒令撤場消息傳出前,家樂福百信廣場店的經營面積已經由兩層縮減至一層,直接砍掉了一半。
進入2023 年,家樂福在廣州現存門店僅剩3 家,包括百信廣場店、員村店、康王店。然而,今年3月底,康王店在合約未到期、未與業主溝通的情況下突然宣布撤場,如今已經正式閉店。
倘若百信廣場店撤場,那么家樂福在廣州運營的門店將僅剩員村店一家。
當下,員村店的情況與百信廣場店類似:生鮮區和冷藏品區的貨架上出現明顯空缺,部分商品和貨架標注不匹配,并且也在冷藏柜中放置了大量卷紙。
而康王店的倉皇收尾,難免讓外界產生聯想,擔憂起百信廣場店和員村店的未來。
實際上,家樂福拖欠租金的問題不只出現在廣州地區,今年5 月以來,北京、昆明等地多個家樂福門店相繼曝出因拖欠租金被業主方勒令撤場的消息。
二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家樂福大賣場遭遇現實暴擊的同時,家樂福會員店也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五一”前夕,家樂福上海成山路會員店宣布:因業務調整于2023 年4 月28 日停止營業,持有CC 會員卡的消費者,可以在上海其他家樂福會員店、家樂福門店及線上家樂福小程序繼續享受會員權益,持有該店購物卡的消費者,后續可以在上海其他家樂福會員店和家樂福門店正常消費。
目前,上海成山路會員店已經拉下了卷簾門,外部玻璃門也上了鎖,透過玻璃往里看,內部都搬空了。這意味著,家樂福上海成山路會員店迎來了閉店結局。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成山路會員店是家樂福在中國的首家會員店,于2021年10 月開業,運營至今尚不足兩年時間,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據悉,會員店業務是家樂福中國于2021 年新推出的項目,時任家樂福中國CEO 田睿表示,未來家樂福會員店將逐漸拓展全國布局,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更多新一線城市,規劃在未來3 年內拓展100 家付費會員制的會員店,“以上海市場為例,3 年后,開車15 分鐘一定有一家家樂福會員店。”
面世初期,家樂福會員店堪稱穩扎穩打。繼成山路店開業后,同年12 月底,家樂福在上海青浦區開設了第二家門店;2022 年9 月初,家樂福上海嘉定區開設第三家會員店,9 月底,第四家家樂福會員店選址中山公園附近,并開業經營。
作為家樂福在國內的首家會員店,上海成山路店在開業初期曾經人流如織,并因此受到競爭對手的“攻擊”。開業當天深夜,家樂福官博就發文稱,收到大量品牌供應商表示不再合作的意愿,起因是其直接競爭對手給品牌供應商下達了“二選一”的指令。
彼時,上海成山路店內部分貨品被供應商臨時雇人現場掃貨買斷,導致家樂福會員消費者無法購買所需商品。與此同時,家樂福中國的供應鏈危機開始顯現。今年年初,家樂福大賣場甚至出現商品短缺、貨架空置的現象。
重壓之下,家樂福會員店的處境日益艱難。今年4 月,位于上海中山公園附近的家樂福會員店關停;“五一”前夕,上海成山路會員店也迎來了閉店結局。目前,家樂福會員店僅剩上海南翔店、青浦公園店兩家。
從當前現實出發,家樂福要在“未來3 年內拓展100 家會員店”的計劃似乎成了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而現存家樂福會員店的未來,也因一系列變故逐漸撲朔迷離起來。
三
家樂福是最早進入中國內地的外資零售商之一,也是中國零售商超行業的“元老級”存在。
據悉,家樂福集團(Carrefour )是一個國際化零售連鎖集團,由付立葉和德福雷家族于1959 年在法國布洛涅- 比揚古創立。家樂福的法語名稱Carrefour ,意為“十字路口”。
1995 年,家樂福率先登陸中國,在北京開出第一家門店,憑借自創的“大賣場”模式以及琳瑯滿目的商品,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前往購物體驗。
彼時,中國最大的國資系零售企業聯華超市尚在初創階段,民營超市物美剛剛創立第一家賣場,沃爾瑪尚未在中國開店。搶占先機的家樂福,在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相當于“躺著賺錢”。
自首店開業后,家樂福就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短短數年間,家樂福先后落地中國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至2010年,家樂福達到了巔峰時期,在中國開出210 家大型綜合超市以及24 家便利店,覆蓋全國22 個省份以及51 個大中型城市,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牛超市”。
然而,家樂福的零售神話并沒能維持太久。一方面,大潤發、永輝超市等本土零售品牌逐漸崛起,家樂福早年積累的優勢逐漸喪失;另一方面,電商平臺開始興起,并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開來,擠占了傳統大賣場的生存空間。
雙重夾擊之下,家樂福很快呈現頹勢。2012年后,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和利潤雙雙進入下滑通道。2016 年,家樂福的單店業績從2009 年的2.35 億元下滑至1.58 億元,這還是在合并計算整個大中華區后的結果,同年大潤發、沃爾瑪的單店業績分別為2.54 億元、1.75 億元。
家樂福官網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12 年至2017 年,家樂福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額從55.83 億歐元下降至46.19 億歐元,減少9.6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5.44 億元),降幅超過17% 。
連年虧損的家樂福中國,在2019 年“賣身”蘇寧易購。當年6 月,蘇寧易購宣布以48 億元的價格收購家樂福中國80% 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并承擔其債務。蘇寧易購對這起收購給出的解釋是:旨在補齊大快消品類的供應鏈,發展到家業務。
蘇寧易購入主后,對家樂福中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0 年,家樂福中國實現了近8 年來的首次稅前盈利,但這次短暫輝煌猶如“曇花一現”,很快便歸于沉寂。
積重難返的家樂福中國,至今尚未擺脫虧損困境。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 年,家樂福中國的凈虧損分別為3.04 億元、7.95 億元、33.37 億元、28.32 億元,四年間累計虧損72.68 億元。
圖片來源:蘇寧易購2022年年報
進入2023 年,家樂福中國繼續掙扎在虧損泥潭里。今年一季度,家樂福中國的營業收入同比暴跌66%,比“腰斬”更慘,也讓母公司蘇寧易購的日子雪上加霜。
四
事實上,沒能成功拯救家樂福中國的蘇寧易購,自身的日子也不好過。
回顧收購家樂福中國的2019 年前后,正是蘇寧易購意氣風發時,當時其投資觸角不斷外延。
例如,蘇寧易購曾先后豪擲22 億元收購PPTV 、42 億元收購天天快遞、40 億元投資中國聯通、95 億元入股萬達商業、98 億元合資恒寧商業、34 億元投資華泰證券、27 億元收購萬達百貨、30 億元與銀泰合資等。
據財報數據顯示,2015 年至2019 年,蘇寧易購的總投資額合計為716 億元。超700 億的對外投資,既提高了蘇寧易購的市場影響力,也在資金流動性方面埋下了一顆巨雷。
2020 年底,蘇寧易購陷入了沉重的流動性與債務危機。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蘇寧易購的投資缺少主線和邏輯,與被投方也多止于財務關系,缺少協同。
結果直接體現在財報上,自2020 年起,蘇寧易購由盈轉虧。2020年至2022 年,蘇寧易購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23 億元、1389 億元、713.7 億元,同期凈虧損分別為42.75 億元、432.6 億元、162.2 億元,過去三年累計虧損高達637.55 億元。
圖片來源:蘇寧易購2022年年報
2021 年7 月,蘇寧集團官方發布公告稱,創始人張近東正式辭去蘇寧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等職務,退居名譽董事長。張近東的兒子張康陽,則當選為非獨立董事。
截至2022 年底,蘇寧易購的負債總額高達1248 億元,蘇寧易購這座高樓似乎岌岌可危。而曾經頻繁現身各大富豪榜的張近東,如今已經淪為“負翁”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母公司蘇寧易購自顧不暇,家樂福中國的日子可想而知。“春節”過后,全國各地家樂福超市被曝出現商品短缺、購物卡消費受限制等情況。一時間輿論嘩然,“家樂福要倒閉”的傳聞甚囂塵上。
雖然家樂福中國進行了緊急澄清,但此后不斷傳出壞消息,關閉門店似乎成為常態。2022 年,家樂福關閉了58 家門店。今年1 到3 月,家樂福再關閉33 家門店。短短一年多,家樂福中國關閉門店多達91家。如今,家樂福的關店風波已經從大賣場蔓延至會員店。
當下的家樂福,其真實處境正如其法語含義一樣,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未來,家樂福又該何去何從呢?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