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廠家虧到不愿意賣
碳酸鋰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鋰電池、玻璃陶瓷、冶金、醫藥等領域。特別是在前兩年,因為新能源汽車爆發帶動鋰電池需求,碳酸鋰價格曾一度逼近60萬元/噸,引起產業與資本的巨大關注。
然而,今年以來,在前兩年下游巨大需求催生的擴產浪潮之下,擴產的產能在今年逐步釋放,導致年內碳酸鋰市場供應遠大于需求,在此背景下碳酸鋰價格年內又一度暴跌超60%,幾周前才剛剛跌破20萬元/噸的關口。
但是,到今天,僅過了半個月左右,碳酸鋰市場又出現了供應不足價格大漲的情況,刺激A股鋰礦股大漲。
"腳踝斬"的鋰礦股,要反轉了?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被基民吐槽最多的基金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像葛蘭那樣重倉CRO的醫療基金,另一種是像前海開源的崔宸龍那樣重倉鋰電、光伏的新能源基金。
持有這些基金的基民們,相信很多都已經早已無力吐槽了,只希望持有的基金能夠回來一點減少虧損!
今天大漲的鋰礦股基本都是新能源基金的重倉股,這樣的大漲或許能夠短暫的安撫一下基民流血的心吧,特別是千億“鋰王”天齊鋰業(002466.sz)的漲停對于當天持有它的基金凈值將做出重要貢獻。
(鋰電池板塊截圖)
今天鋰電池概念股這樣的大漲,可能與兩大“鋰王”天齊鋰業、贛鋒鋰業(002460.sz)周末的兩大動作有關。
5月12日,兩大“鋰王”同時發布項目投資公告,天齊鋰業計劃投資30億在張家港保稅區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贛鋒鋰業計劃投資25億在襄陽市建設新能源鋰電池生產研發項目。
(天齊鋰業公告截圖)
(贛鋒鋰業公告截圖)
兩大“鋰王”在年內碳酸鋰價格觸底反彈之際,一個加碼上游氫氧化鋰,一個積極向下游擴張,這樣的動作其實都顯示了兩大“鋰王”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導致A股早已“腳踝斬”的鋰礦股大漲!
自2021年9月以來,西藏礦業(000762.sz)最大跌幅超69%、天華新能(300390.sz)最大跌幅超68%、融捷股份(002192.sz)最大跌幅超66%、盛新鋰能(002240.sz)最大跌幅超60%、永興材料(002756.sz)最大跌幅超55%、天齊鋰業最大跌幅超54%……
(西藏礦業股價走勢截圖)
面對這樣的跌幅,今天鋰礦股的這點漲幅顯然無濟于事,人心思漲,但愿這一次鋰礦股真的能夠反轉。
一季度鋰礦公司業績暴跌
愿望永遠都是美好的,但現實也永遠是殘酷的。
自去年年底以來,碳酸鋰的價格突然從近60萬元/噸的高位崩潰,短短不到5個月就暴跌至最低17萬元/噸左右,跌幅達到71%,比鋰礦股跌的還要慘烈!
但是,鋰礦股卻早在去年8月就已經見頂轉跌,一路跌勢如也非常“絲滑”。
鋰礦股股價提前見頂反映的,一是板塊估值可能確實已經太高,二是未來業績可能下降的預期。
去年“鋰王”天齊鋰業的業績炸裂,同比超10倍的增幅,其他鋰礦股贛鋒鋰業、盛新鋰能、西藏礦業的業績增幅也至少2倍起步,都說明了2022年鋰礦公司太賺錢!
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隨著碳酸鋰價格的崩跌,去年還業績暴漲的鋰礦公司,今年一季度一下就突然陷入了業績暴跌的困境,西藏礦業凈利潤暴跌86.82%、融捷股份凈利潤暴跌75.56%、盛新鋰能凈利潤暴跌56.67%。
(數據來源:通達信)
今年一季度整個A股能源金屬行業,只有天齊鋰業一家凈利潤是增長的,連另一“鋰王”贛鋒鋰業的凈利潤也大幅下滑超32%。
這樣的業績對比鋰礦股股價的跌幅,倒還挺合理。
虧太多了,供應商惜售催生價格反彈
兩大“鋰王”低位加碼也罷,A股鋰礦股超跌反彈也罷,奇怪的是,半個月前還供應過剩的碳酸鋰行業,怎么突然一下就變成供應不足了呢?
說起來,這個過程倒有點像散戶炒股一樣,虧20%還比較害怕繼續下跌,當虧50%、60%的時候基本就麻木了,一直持有不賣算了,等待價格重新漲上來再賣吧。
這個過程放在產業界,比如當下的碳酸鋰產業就體現為碳酸鋰供應商的惜售!
要理解這個過程還是結合碳酸鋰價格的走勢來看比較易懂。
(資料來源:生意社)
可以看到,自今年3月初以來碳酸鋰價格一度暴跌超50%,但自4月底開始逐步觸底反彈,至今居然已經漲近40%,僅5月以來反彈幅度就已經達到24.71%,與此同時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也已經反彈19.5%。
原因就是供應商惜售導致的。據報道,有鋰鹽廠家表示,每天詢價的人很多,但成交依舊不是特別理想,整體有價無市,前期虧損面已經比較大,現在也不著急出貨。
(資料來源網絡)
顯然,這波碳酸鋰價格的突然大幅反彈是由上游廠商心態的突然轉變導致的,惜售以人為的方式減少供應,但下游需求依然不足,也就很難推動碳酸鋰價格的持續大幅上漲。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國內各大車企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并未提升新能源汽車銷量,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仍然小幅下滑3.6%。
此前,今年4月初,伴隨碳酸鋰價格跌破20萬元/噸之際,孚能科技(688567.sh)董事長也曾表示,過去市場飛速發展,整車廠為了完成業績賠了不少錢,今年整車廠很難再拿出很多錢去“賠”了,按照今年的形勢,預計碳酸鋰價格將飛速下降,很有可能探到10萬元/噸以下,因為碳酸鋰實際成本在3萬元/噸左右。
(資料來源網絡)
所以,從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并不能支撐碳酸鋰價格的上漲,但是由于鋰鹽廠商已經大幅虧損,產生了“不愿意賣”的惜售情緒,導致碳酸鋰市場出現短暫的供應收緊,但由于需求不足整體還是有價無市,A股鋰礦股再想來一波2021年那樣的大行情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了。
2025年一季度泓德泓華混合基金凈值增長率為4.4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0.87%。
今日,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之際,安踏集團連續第10年對外發布《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及管...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