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可能已經刷到過類似的視頻:喝美式前是滿臉皺紋、憔悴不堪的樣子;而在“炫完”一杯冰美式之后,整個人仿佛秒回十八歲狀態。雖然只是特效的夸張,但前后的對比反差,卻精準地說明了咖啡對于這一屆打工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瑞幸咖啡“全球尋豆之旅”,溯源高品質咖啡豆
這是當代年輕人的“咖啡續命”日常:每天早上真正叫醒他們的,未必是鬧鈴和夢想,而可能是一杯一秒清醒的“冰吸生椰拿鐵”;而每天的工作,可以忘記打卡,可以忍受職場內卷,但絕對不能或缺的,是那一杯我“美式”的精神慰藉。
但如何在通勤路上、辦公樓下也能夠隨時隨地喝到一杯好咖啡?作為中國連鎖咖啡品牌的代表,瑞幸其實早就已經開始答題了——2023年2月20日,瑞幸咖啡宣布啟動“全球尋豆之旅”計劃,溯源高品質咖啡豆,為中國消費者從世界帶回好豆,賦能咖啡產業品質升級。

瑞幸“小黑杯”
當你站在北京初夏干燥的空氣中迫切想要來一杯瑰夏Dirty時,橫穿整個美洲的風正越過雨林和中央山脈,抵達巴拿馬的咖啡主產區。這里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咖啡豆生長環境,而剛剛加盟瑞幸的2022年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Anthony Douglas,正帶著瑞幸的尋豆師團隊探訪咖啡莊園、拜訪巴拿馬精品咖啡協會會長,并在當地進行杯測,選出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咖啡豆。

2022年WBC冠軍Anthony Douglas正在進行咖啡豆杯測
這是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也是一家源自中國走向全球的咖啡公司所能夠帶來的中國咖啡浪潮新想象力。
盡管咖啡常常被認為是舶來品,但在當下的中國,咖啡浪潮已經從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抵達所有的“五環外”和小縣城,成為年輕一代最不可或缺的選擇。
艾媒咨詢《2022-2023年中國咖啡行業發展與消費需求大數據監測報告》顯示,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預計咖啡行業將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但報告同時也指出,隨著中國消費者飲用現磨咖啡習慣的逐步養成,消費者對于咖啡本身風味和品質上的追求越來越高。
這種要求能夠在瑞幸的需求中得到印證。按照瑞幸咖啡此前披露的數據,以花魁單品為例,2022年初,瑞幸采購總量90多噸花魁5.0生豆,僅十天就賣掉近半。之后,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瑞幸團隊幾乎是以“海上攔截貨柜的方式”,趕在春節前“搶到了”39.2噸花魁5.0,并在2月15日前完成烘焙順利發往各城市倉。
但被“搶奪”的花魁,僅僅只是咖啡豆需求側大爆發的一角側影。更大的市場潛力,體現在瑞幸拿出的極為漂亮的一季度財報之中。
根據瑞幸咖啡5月初披露的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第一季度總凈收入為44.3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5%。2023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為6.784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為15.3%。與營收增長同步,瑞幸咖啡月均交易客戶數第一季度約為2949萬,同比增長84.6%。
無論是利潤率還是用戶增長,自2020年的動蕩調整之后,瑞幸正在通過深耕產品戰略,打出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而其中足以記入全球頂級商學院案例的產品創新,就是生椰拿鐵的推出。上市僅一周年便賣出1億杯的生椰拿鐵,很快便成為2022年行業風味咖啡創新的關鍵詞,各類生椰元素的咖啡產品,幾乎成為咖啡圈門店菜單新“標配”,更是反向輸出到國外市場。
第一次,中國咖啡品牌也有了影響全球市場的能力。要知道,中國過去在全球咖啡市場參與度有限。據統計,中國咖啡產量占全球1%左右,消費占到全球2.5%。但毫無疑問,生椰拿鐵一款爆品,就足以證明,這是一個增量空間難以想象的巨大藍海市場。
而這也能夠通過瑞幸掌舵人的判斷窺見端倪。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一此前在一次會議上就明確指出,未來瑞幸在全球的優質咖啡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將有效推動瑞幸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和完善產業鏈,打造世界級咖啡品牌。
咖啡愛好者都知道,咖啡豆的保鮮期并不算長;而且對于運輸和保存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穩定的咖啡豆品質,是最基礎也最考驗功底的能力。
受產地、海拔、氣候、處理工藝,以及全球物流供應鏈等復雜因素影響,咖啡豆的上下游流通,中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鏈路,如何讓大洋彼岸的新鮮咖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數千公里的漂流、并保持原有風味地抵達可能是中國內陸小城市的門店,其實對于企業的供應鏈來說,意味著極大的挑戰。
但更大的困難在于,如何保證咖啡風味的標準化——你在北京CBD喝到的那杯生椰拿鐵,和在安徽一座縣級市聯營店喝到的口感沒有任何差別。但要知道的是,咖啡的口感受多重因素影響,很容易產生味道的不一致;這也就意味著,在到手的一杯現磨咖啡的上游,從一粒富含水分的咖啡果被采摘下來的那一刻開始,高度標準化、精細化的品控之旅就已經正式開始。
從這個角度來說,瑞幸的尋豆之旅,其實本質上是農業產業化的轉型升級之路。
這個五月,你或許已經喝過了瑞幸的SOE云南小柑橘系列;一杯夏日陽光般的明亮果香,讓人仿佛瞬間抵達麗江和大理的柔軟陽光里。在和巴拿馬緯度相近的中國云南,同樣是全球咖啡豆的重要產地之一。根據《2021年度云南省咖啡產業發展報告》,云南省培育了7種新的高產優質咖啡品種。不過,在云南省官方出版的咖啡行業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了云南咖啡產業的不足之處:產業品牌建設滯后。雖然“云南小粒咖啡”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少一個足夠大的品牌將它推廣到全世界。
瑞幸毫無疑問正在成為咖啡云南味道的發揚光大品牌。今天我們喝到的SOE云南小柑橘,其實已經不是瑞幸第一次挖掘云南味道。為挖掘寶藏風味、支持云南咖啡產業發展,瑞幸接連在2021年推出SOE云南紅蜜,2022年上線SOE云南普洱,都在用戶口碑中收獲了巨大的好評。
而在中游的探索中,據媒體報道,近兩年,瑞幸持續投入建造自有智能化烘焙工廠。這不僅僅是為了穩定咖啡風味和降成本因素。更重要的考量是,為終端門店的快速發展預期,穩定輸送著新鮮烘焙的咖啡豆產品。

瑞幸尋豆師在埃塞俄比亞辦公室進行咖啡豆杯測
至于在下游的門店,瑞幸的快跑更是實現了好咖啡的更大范圍覆蓋。6月5日,廈門中山路旗艦店開業,標志著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已達1萬家。其實早在瑞幸突破8000家門店之時,它就已經成為中國本土咖啡市場門店數量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連鎖品牌。而從8000家到邁向一萬家咖啡門店的旅途,不僅僅是瑞幸品牌本身的加速度,其實同樣也是咖啡文化在中國的擴散浪潮。
而且廈門中山路旗艦店開業,瑞幸為其特別準備了三款限量新品:源自巴拿馬、危地馬拉及哥倫比亞的瑰夏新品咖啡,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高品質味覺體驗,也讓這個咖啡中的“超級貴族”得以被更多人享受到。平價與高品質看似是一對矛盾,瑞幸卻在其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與此前的現磨咖啡品牌熱衷于主打“第三空間”不同,瑞幸的選擇是反其道而行之——去空間化,回到咖啡豆本身的力量。能夠看到的是,近年來瑞幸一方面不斷下沉二三四線城市,通過“自營+聯營”的方式把店開進一個個地級市甚至小縣城,迅速做大門店規模、擴大可觸達人群。另一方面,瑞幸專注于豆子本身的風味去綁定消費者的口味、實現用戶粘性,這不僅僅是回歸商業的本質,同樣也是咖啡產品的一次重大創新。
用優質的咖啡豆、高標準的供應鏈和觸達更多人群的門店,瑞幸的咖啡創新模式已經十分清晰;而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模式正在徹底改變國人將咖啡等同于速溶咖啡的認知,為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提供一杯真正能夠“續命”的現磨咖啡,這是瑞幸們的挑戰,同樣也是未來無盡的商業新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