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今年1月裁員10000人的基礎上,微軟開啟了新一輪裁員,已有多名微軟員工在社交網絡宣布失業。
作者 | 吳雯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今年1 月裁員10000 人的基礎上,微軟開啟了新一輪裁員,已有多名微軟員工在社交網絡宣布失業。
在頻繁裁員的陰影之下,也有難得一見的好消息:微軟對動視暴雪的5000 億天價收購案,在屢屢碰壁后迎來了新的轉機。
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因持有動視暴雪的股票,或將從中獲利超10億美元。股神不愧是股神,這一波操作下來,巴菲特簡直賺翻了。
一
2024 財年剛剛開始,科技巨頭微軟再度曝出大動作。
近日,微軟宣布了新一輪裁員計劃,預計將影響到客戶服務、客戶支持和銷售部門的員工。
或許不想引發外界太多關注, 微軟一位發言人拒絕說明最新一輪裁員將波及多少員工。但據外媒報道,微軟將在總部所在地華盛頓州裁員 276 人,其中66 個是虛擬職位。
微軟想把事情壓下去,但員工總要吃飯的。目前,已有多名微軟公司員工在社交網絡LinkedIn 上更改了個人資料,宣布他們失去工作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輪裁員是在微軟今年1 月宣布裁員10000 人的基礎上進行的,當時裁員人數不到公司員工總數的5% 。
從時間軸來看, 裁員似乎成了微軟的慣性動作,因為其在新財年開始時重組了部分業務。今年 1 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發布一份備忘錄表示,微軟將改變硬件陣容,并整合其租賃的辦公地點。
“組織和勞動力調整是我們管理業務的必要和常規舉措。”微軟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將繼續優化和投資戰略性增長領域,為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昨日之因,今日之果。此前新冠疫情期間,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受到需求增加的提振,產品銷售呈現逆勢增長趨勢,為抓住這波行情,全球科技公司紛紛增加員工數量,微軟也不例外。
但自2022 年以來,在需求萎縮、美聯儲加息、宏觀經濟下行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手機和PC 行業普遍經歷了幾乎一整年的銷量下滑,消費電子行業的不景氣也在2023 年持續影響著產業鏈。
為應對美國經濟下行,微軟在上一財年已進行三輪裁員。具體來看,去年7 月、10 月,微軟兩度裁員,合計涉及2800 名員工,主要集中在營銷部門;今年1 月,微軟再度宣布大規模裁減10000 個工作崗位。如今,微軟開啟了新一輪裁員,影響幾何還有待觀察。
二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根據美國數據網站Layoffs.fyi 的統計,年初至今全球共有798 家科技企業宣布裁員,總裁員人數超過21 萬。對比發現,去年全年科技企業裁員總人數約為15.4 萬。不到半年時間,科技企業們的裁員規模已經趕超去年全年。
從公開數據來看,美國科技行業仍是裁員的主角,包括云計算、社交媒體、流媒體、手機等諸多行業的巨頭。 當行業“寒冬”來臨,微軟、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先后宣布裁員計劃,以縮減規模來減少日常開支。
今年1 月,亞馬遜宣布開啟迄今為止科技巨頭史上最大規模裁員,預計裁員1.8 萬人,涉及亞馬遜電商與人力資源、體驗和技術等部門,亞馬遜CEO 安迪·賈西向全體員工表示,“亞馬遜從曾經的經濟不確定性和困難中走過,我們將繼續這樣做。”
緊隨其后,Meta 在今年3 月開展第二輪萬人大裁員,并取消大約5000 個空缺崗位的招聘計劃。Meta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發送給員工的內部信中甚至表示,在某些情況下,裁員可能會持續到年底。
而微軟在大規模裁員之外,還有別的節流措施。今年5 月,微軟表示,今年將不會為全職員工加薪,這是科技公司在擔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緊縮開支的最新跡象。
其實,從關鍵數據來看,微軟的財務狀況不錯。2023財年第三財季(2023 年第一季度),微軟實現營收528.57 億美元,同比增長7% ;實現歸母凈利潤182.99 億元,同比增長9% ,一改前兩季度下跌14% 、12% 頹勢,超出分析師預期。
目前,微軟業務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生產力與企業流程、智能云和個人計算業務。其中,智能云業務以最高占比、最快增速,驅動了微軟整體業績增長。
具體來看,微軟智能云業務在2023財年第三財季實現營收220.81 億美元,同比增長16% ,占總收入42% ,成為微軟亮眼成績單背后的重要推手。
微軟首席財務官艾米· 胡德曾對外表示,公司將繼續投資云基礎設施,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相關支出,“預計由此產生的收入會隨時間推移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因提前押注AI 業務實現“名利雙收”。早在2019 年,微軟耗資10 億美元,投資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OpenAI ,并成為其有限合伙人。
這場投資中包含一項至關重要的協議:OpenAI通過微軟Azure 進行大模型訓練,相應微軟是OpenAI 人工智能新技術商業化的首選伙伴。
自2022 年11 月底以來,OpenAI 的AI 對話聊天機器人軟件ChatGPT 開始風靡全球。2 個月后,ChatGPT 月活突破1 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因與OpenAI 的親密關系,微軟從中直接受益。今年以來,因成功押注生成式AI 業務,微軟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年初至今累計漲超40% ,公司總市值達2.51 萬億美元。
三
在頻繁裁員的陰影之下,也有難得一見的好消息:微軟對動視暴雪的天價收購案,貌似在屢屢碰壁后迎來了新的轉機。
近日,微軟獲得美國法院許可,得以繼續推進以690 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公司的交易。據悉,這一裁定由美國舊金山聯邦法院法官杰奎琳·斯科特·科利作出。該判決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進一步掃清主要障礙。
早在2022 年1 月,微軟宣布將以690 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游戲公司動視暴雪。倘若收購完成,微軟旗下將擁有30 個游戲工作室,成為全球收入第三的游戲公司,僅次于騰訊和索尼。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一直試圖阻止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稱這可能給微軟帶來不公平的優勢,微軟或濫用這種優勢來壓制游戲市場的競爭。
在FTC 的請求下,今年6 月13 日,美國加州北部地區法院舊金山分院發布臨時限制令,命令微軟暫停收購動視暴雪。法院還在6 月下旬舉行了聽證會,討論是否下達初步禁令,叫停收購。
微軟董事會主席布拉德· 史密斯對此表示,對美國法院做出的支持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裁決表示“感激”。希望其他國家也采取行動,解決微軟在收購動視暴雪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據一份電子郵件聲明,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 )的態度也出現大反轉。CMA稱,它“隨時準備”考慮微軟提出的任何關于動視暴雪交易的提議,以解決監管機構的擔憂。微軟、動視暴雪和CMA 聯合向英國競爭上訴法庭提交了一份意見書,要求終止訴訟流程。
此外,歐盟、中國和其他市場的監管機構已經批準了這項交易。歐盟在5 月批準交易時表示,微軟在主機游戲市場競爭中已大幅落后,難以改變市場格局,而在新興的云游戲市場上,微軟提供的改進方案可有效緩解市場競爭擔憂。
當然,為推進并購,微軟與動視暴雪也做了不少努力。在聽證會上,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和動視暴雪首席執行官鮑比·科蒂克均承諾,將繼續向在索尼PlayStation上購買動視暴雪的暢銷游戲《使命召喚》的用戶提供該游戲,即使該游戲機與微軟的Xbox 存在競爭關系。
科蒂克在書面聲明中表示:“我們的合并將有利于消費者和員工。它將促進競爭,而不是讓根深蒂固的市場領導者繼續主宰我們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微軟能夠順利收購動視暴雪,這起高達6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00 億元)的并購案成為迄今為止游戲領域金額最大的交易。
目前,FTC 尚未表示是否會對科利的裁決提起上訴。而主張加強反壟斷執法的活動人士正敦促FTC 請求上訴法院緊急中止科利的裁決,以便進行進一步審理。美國經濟自由項目法律顧問李·赫普納發布聲明暗示科利的裁決可能并不公正,“科利法官的兒子為微軟工作這一事實可能影響了判決結果。”
天價收購案迎來轉機,無論對微軟還是動視暴雪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受此消息提振,動視暴雪股價跳漲10.02%,報收90.99 美元/ 股,創近兩年新高,公司市值一夜之間增加6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9 億元),總市值達到715.3 億美元。
除了微軟與動視暴雪喜笑顏開,“股神”巴菲特也成為背后大贏家。因為,截至第一季度末,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擁有近5000 萬股動視暴雪股份。
消息人士稱,如果微軟能夠以每股95 美元的全現金報價完成此交易,那么根據巴菲特在第一季度末公布的股份及其對該股的估計加權平均價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將獲得略高于10 億美元的利潤意外收入。
據悉,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于2021 年第四季度首次收購了動視暴雪的股份。如今,公司或將借此獲利超10 億美元。股神不愧是股神,這一波操作下來,巴菲特簡直賺翻了。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