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自媒體《WhatonBusiness商業評論》發布一則對譽衡集團原董事長朱吉滿的公開道歉信。
近日,自媒體《WhatonBusiness商業評論》發布一則對譽衡集團原董事長朱吉滿的公開道歉信。
該自媒體為北京沃頓商業咨詢有限公司旗下賬號。根據該道歉信,該賬號于4月3日在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題為《董事長被捕 105億付之東流》的文章。該文章雖然在形式上是對朱吉滿先生從商經歷細節的描述,但實際上卻以添加不當標題等方式詆毀企業家形象聲譽。
這對于
上述侵權文章,短短11個字的標題中,“董事長被捕”以及“105億”等內容元素頗為吸引人眼球,但卻嚴重失實。
近年來,譽衡集團及朱吉滿的一舉一動倍受媒體關注。不可否認,隨著公司大舉并購以及醫藥、資本市場的變化,“藥王”昔日的風光逐漸消散,難免令人唏噓。
謠言止于智者。
這不難理解,自媒體時代,流量成為了法寶,部分自媒體賬號過度追逐流量,通過危言聳聽甚至傳播虛假消息或惡意扭曲真相,以博關注。
網絡向來不是法外之地。此次,北京沃頓商業咨詢公開
但是,
事實上,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離不開公平公正的法律環境,對于造謠抹黑、惡意中傷民營企業的行為,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
3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任申月在“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國家網信辦準備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具體開展三方面治理工作:一是依法依規及時處置網上涉企業的六大類虛假不實信息,具體包括捏造事實、主觀臆斷、歪曲解讀、惡意關聯、蓄意炒作和翻炒舊聞等。二是依法依規處置網上涉企業家的六大類侵權信息,具體包括泄露個人隱私、詆毀侮辱謾罵、虛構私生活話題、關聯炒作負面新聞、捏造違法犯罪事實、違規使用姓名肖像等。三是嚴厲打擊網上惡意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甚至從中牟取非法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4月28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的通知》中提到,要深入清理處置涉企業、企業家虛假不實和侵權信息,堅決打擊惡意炒作行為;
8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提出28條具體措施。其中提到,開展“打假治敲”等專項行動,依法打擊蓄意炒作、造謠抹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網絡黑嘴”和“黑色產業鏈”。
政府出臺這些政策和措施能夠對違法行為起到有效規范作用。而這次訴訟的勝利,既是朱吉滿拿起法律武器維權成功的成果,也是對國家網信辦“清朗”行動的踐行。
回看朱吉滿的經歷,更值得思考的是,當顛覆降臨,對于醫藥行業及各方參與者而言,如何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如何以創新為刃破除增長桎梏?危與機向來并存,答案也許在變革與動蕩之中。
2025 年開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來,“人工智能 +”“大模型”“算力” 等關鍵詞寫入全國兩會政府...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