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晚舟,發聲了。
孟晚舟,發聲了。
作者 | 霍云
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
孟晚舟,發聲了。
自華為Mate 60 Pro開售以來,這家代表中國技術硬實力的公司就成了全球科技焦點。伴隨“2023年度世界計算大會”召開,華為引發熱議。今天,科技行業又因華為振奮人心。剛剛,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發布了關乎中國科技未來的超級計劃。
孟晚舟在9月20日召開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表示,華為將推行“全面智能化戰略。”她指出,首先要讓“所有對象可聯接”;其次要讓“所有應用可模型”;最后要讓“所有決策可計算”。若“全面智能化戰略”順利實施,那么中國勢必會站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這是一則令中國科技振奮、轟動全球的大消息。
一
科技行業,沸騰了。
很少發聲的孟晚舟今天突然發聲,她在“華為全聯接大會”罕見透露了華為接下來要去實現的超級布局——“全面智能化戰略”,用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為人類創造未來。
孟晚舟表示,“全面智能化戰略”首先要讓“所有對象可聯接”。當前,全球智能化進程基本圍繞在網絡與物理實體的連接上,華為要做的事是,不單要物理實體連接,也包括邏輯、虛擬連接;不僅包括數字化設備,還包括傳統終端和裝置,使數據上得來,意圖下得去。
其次,要讓“所有應用可模型”。通過大模型范式,讓智能應用快速惠及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最后,要讓“所有決策可計算”。以算力的無所不在,加速智能的無所不及,并讓數據的潛力在計算中不斷地釋放與疊加。孟晚舟認為,算力是AI的核心驅動力,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決定著AI迭代與創新的速度,同時也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速度。
“華為將發揮在計算、存儲、網絡等領域的優勢,打造AI集群,實現算力、運力、存力的一體化設計,突破瓶頸,打造中國堅實的算力底座,為世界構建第二選擇。”孟晚舟表示。
就在孟晚舟發聲不久,與華為有關的多個話題沖上熱搜。不少網友評論表示,“昨天任老爺子分享的內容已經感到無比震撼了,沒想到孟晚舟今天就發布了更震撼的計劃。”
9月19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與ICPC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一屆“ICPC&華為挑戰賽冠軍杯”上流出了一份談話紀要。這份紀要里,他提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任正非說,“我們即將進入波瀾壯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規模之大不可想象,基礎就是大算力。”
昨天任正非提大算力,今天孟晚舟提大算力,發展大算力,華為站出來了。
二
為何說華為站出來了?
全球科技到了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誰掌握大算力優勢,就能掌握全球科技話語權。
今年,全球掀起了一波AI、ChatGPT熱潮,不管熱潮有多熱,故事講的多么花里胡哨,背后驅動因素離不開芯片與大算力。AI與ChatGPT及衍生的AIGC,本質上為大算力產物。
2012年,“ImageNet計算機視覺挑戰賽”上,圖靈獎得主杰弗里辛頓秀出了大算力的早期概念,他帶領團隊用卷積神經網絡算法一舉奪冠,掀開了超越人類肉眼的AI序章。
4年后,AlphaGo戰勝李世石,使AI火出圈,更關鍵的是讓科技界人士意識到AI背后的芯片價值,一時間,全球半導體巨頭紛紛押注AI芯片,AI公司則探索大算力。大洋彼岸,“中國芯片四小龍”與一些科技公司積極謀劃推進大算力,但大算力要搞起來不容易。
靠ChatGPT席卷全球的明星公司OpenAI,用了5年時間才訓練出一個AI模型,且要配上英偉達的芯片在特定場景下實現更高算力提升,也就是說,提升算力需要很多先決條件。
可這些先決條件對中國公司來說,哪一個不卡脖子?好在,華為站出來了。
不得不說,任正非是真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在歐美沒有奠定大算力優勢地位之時,“國產芯片之光”華為海思就在悄悄布局芯片與大算力,其在2013年推出的第一款SoC芯片麒麟910打開了國內大算力的想象空間,直到集成AI計算平臺NPU的麒麟970問世。
2018年,華為海思再創奇跡發布采用“達芬奇架構”的昇騰910,實現低功耗到大算力場景的全覆蓋。至此,華為在全球大算力站穩腳跟,而華為鯤鵬的到來徹底打開了國產算力生態的想象空間。為何孟晚舟有底氣提出“全面智能化戰略”?就在于中國大算力不輸歐美。
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僅是參與者,未來智能化時代中國企業勢必會引領全球科技創新。
三
華為站出來了,是否意味著全面智能化時代馬上來臨?
在昨天的任正非談話紀要里,他提到了年輕人才對大算力的價值與意義。所以,華為要與ICPC基金會合作,聯合舉辦“ICPC&華為挑戰賽冠軍杯”在萬千大學生里找到技術人才。
任正非認為,“科學和技術的邊界越來越接近,科學轉化為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等到大學把理論完全研究明白,再去進行技術開發,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沒有競爭力了。”
為此,華為決定每年向大學生群體投入約30-50億美元用于基礎理論研究,長期穩定地支持發展競賽,贊助全球和各區域大賽的組織。就像杰弗里辛頓一樣,去大賽挖掘牛人。
如果華為能開發出類似杰弗里辛頓的人才,大算力之上的大模型,就不是難事了,華為“全面智能化戰略”里的“所有應用可模型”、“所有決策可計算”很快便能實施起來。
物理實體方面,華為旗下有手機、電腦等一眾電子消費產品;虛擬網絡方面,華為有鯤鵬云手機、云服務器、5G,在配合大算力、大模型,華為帶來全面智能化體驗絕非難事。
不過,華為有著自己的壓力。最近一個禮拜,它們開了幾次大會,連番發布大消息,讓網友興奮,也讓全球震驚,分析師擔憂“華為能否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這主要來自“2023年度世界計算大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一番話,他提到了美國制裁、實體清單。
“包括個人電腦、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處理器、內存、存儲設備、網絡接口卡、RAID卡,還有設計工具、材料、芯片、軟件、算法等等,美國都沒有放過我們。”
四
徐直軍沒有危言聳聽,就在孟晚舟發聲前,市場傳來一個令人發指的炸裂信息。
美國2009年就對華為下狠手了。
據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號最新披露,國家安全機關破獲的系列美國間諜情報機關網絡攻擊竊密案件中,“黑客帝國”維護“網絡霸權”的卑劣伎倆浮出水面。
特別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竟然通過其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TAO)以及先進的武器庫,多次對中國進行體系化、平臺化攻擊,試圖竊取重要數據資源。早在2009年,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就開始入侵華為總部的服務器并持續開展監控,監視華為的一舉一動。
這么多年,華為不單要談發展、謀生計,突破卡脖子技術,拉動國內高端制造業,還要避開美國探子耳目,并取得全球矚目的成就,這需要何種毅力、智慧、勇氣、決心才能實現?
就像此次“華為全聯接大會”,外媒紛紛報道,轟動了全球科技界人士,沒有非凡的毅力、智慧、勇氣、決心,華為絕對不會把計劃公之于眾,這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底氣與實力。
亦是中國企業的底氣與實力。通信贏了5G,高精尖突圍了芯片,高端制造有大飛機、新能源汽車,手機敢與蘋果PK。套用知名企業家李寧的一句話,中國科技“一切皆有可能”。
隨著孟晚舟宣布“全面智能化戰略”的那一刻,一場關乎全球科技命運的較量即將打響。
2025年5月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迎來了一場聚焦再生醫美的盛會——圣博瑪集團海外戰略合作伙伴---N...
2025年5月21日至23日,挪威高端膳食營養品牌NYO3,以一場橫跨歐亞的“抗衰新物種”發布會,在...
2025年5月20日至22日, Vitafoods Europe(歐洲國際營養保健食品展覽會)在西班...
2025年5月21日,挪威高端營養品牌NYO3亮相Vitafoods Europe展會,并召開【超級...
跨境支付巨頭再獲3億美元輸血,Airwallex估值沖至62億美元加速AI金融布局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