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互聯網+”一樣,AI早已從“陽春白雪”的黑科技成為能普惠千行百業的“基礎能源”,而生物醫藥則是AI落地的熱門行業。
就像“互聯網+”一樣,AI早已從“陽春白雪”的黑科技成為能普惠千行百業的“基礎能源”,而生物醫藥則是AI落地的熱門行業。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企業打造出完整的商業閉環,實現規模化營收并奔向資本市場,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觀察窗口。
11月30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從3560萬元增長至1.3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93.4%。
早年的服務營收只是冰山一角。晶泰與禮來的AI小分子新藥發現合作,首付款和里程碑款便高達2.5億美金。隨著合作管線的進展,未來的里程碑款、商業化分成,代表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商業模式上,晶泰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相較于依靠管線的biotech模式,走創新平臺模式的晶泰科技通過大量的合作,廣泛播種,分散醫藥研發的高風險,服務訂單創造穩定現金流并不斷增長;而底層技術具有高度可延展性,業務不斷豐富。
如今,晶泰科技不僅在AI制藥領域越拓越寬,從小分子藥物發現,拓展到抗體等蛋白質藥的研發,還跨圈進入了鋰電等新材料領域。
相比于新藥研發市場前景,新材料研發市場同樣值得關注。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年全球該市場規模達到148億美金,預計2030年將增長至585億美元。
從“智藥”到“智造”,不斷點亮業務板塊的背后,是晶泰科技試圖打造AI生態的決心。
最終,晶泰科技能收獲多大成果還有待時間驗證,但其發展思路卻值得市場借鑒。做新技術,走新模式,從概念驗證到教育市場,這不是好走的路,但或許正如馬斯克所說:
難,才有我做的價值;難,才有機會取得不一樣的成就。
/ 01 /艱難的探路者
在商業領域,有兩種創業路徑,一種是模仿式創新,另外一種是開拓式創造。
第一條路因為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鑒,方向較為清晰;而第二條路沒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鑒,需要重新構建一套完整的商業閉環。
晶泰科技選擇了第二條路。
8年前,三位來自中國的博士后,在麻省理工校園產生了晶泰科技的構想,回國創業后,晶泰科技幾乎是國內最早的AI制藥初創企業。
創業之初,公司選擇運用底層量子物理技術,攻堅難度較大且經濟效益好的環節——晶型預測。
一旦臨床候選藥物的化合物結構確定后,研究人員就要確定藥物晶型,這不僅關系著藥物質量、制劑設計,還涉及藥物專利保護時長。
傳統方法周期長,在成本、準確性、通量上也存在瓶頸。而晶泰科技對藥物晶型的預測,是通過量子化學計算與AI結合的方式,計算分子與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并以此判斷不同晶型的穩定性、溶解度等關鍵性質。這樣一來,晶泰科技可以在沒有很多數據積累的基礎上完成預測,并獲得大量虛擬數據。
但當時,AI制藥還是前沿的概念,客戶是否買單尚不確定;行業層面,AlphaGo還未掀起波瀾,國外AI制藥也才剛起步不久。
轉折點在2016年。AlphaGo震驚世界,晶泰科技帶著自研的量子物理+AI算法參加輝瑞組織的晶型預測盲測比賽,以100%的預測率奪冠。
2017年初,晶泰科技成為輝瑞藥物晶型預測等服務的供應商,并不斷擴展合作,包括基于其AI技術,為輝瑞定制化開發人工智能藥物模擬平臺,用于新藥發現。
產業層面對于新技術方案的接受需要過程,從嘗試到認可。國外大藥企更樂于率先為新技術買單,但要求也更苛刻。
說到底,行業早已認清AI制藥的工具屬性,無論概念多前沿,最終還是要回到為藥企創造價值這一衡量標準。
如何走通這條路,AI制藥企業持續摸索,這幾年來行業的發展模式也不斷演化。
從晶泰科技的發展階段來看,2015年至2018年,是其算法落地、驗證,從晶型研發向新藥研發進軍的階段;2018年至2020年,晶泰從一家純算法的研發科技公司,通立建立濕實驗室,獲得虛實結合的研發能力,還搭建了小分子藥物發現平臺、抗體、多肽及蛋白質療法的藥物發現平臺。
邏輯上,實現干濕實驗閉環,是AI for science的必由之路。將干實驗得到的新藥和新材料結構經由濕實驗進行合成和測試,再將數據反饋到模型中,才能不斷迭代優化模型,一步步接近目標的候選,并且產生充足的結構性數據,解開數據匱乏對AI的束縛。
晶泰科技為打造數據這一關鍵地基,研發了高精度的量子物理計算方法,搭建了數據模型和算法,同時自2020年至今,投入自動化實驗室的自主研發。
2022年,晶泰科技建成可擴展、標準化智能機器人濕實驗室;2023年,其推出“晶泰智藥”及“晶泰智造”品牌。
這打通了公司原有業務的兩端。一方面,自動化實驗室產生的大量標準化數據,持續反饋給智能模型,加速迭代,實現研發的“小步快跑”;另一方面,自動化實驗有望解決AI藥物研發的數據短板問題,提升創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這條路難行,但有價值。正如上文所說,這在公司的收入層面已經得到了初步體現。
當然,選擇自主研發,前期成本投入必然巨大,但技術能實現高度定制化,未來發展也不必受制于人。2020、2021、2022年,晶泰經營虧損1.26億元、2.99億元、5.25億元,2023上半年,經營虧損4.35億元。
虧損不可避免,好在公司賬上現金、金融資產余額高達32.11億元。根據招股書,假設公司未來平均現金消耗率接近今年上半年的現金消耗率水平,其充沛的現金儲備將能維持公司運營約53個月。
另外,晶泰的投資人似乎也對其平臺和策略長期看好并支持。18C新規下,有紅杉、意像架構(背后為騰訊)、五源資本、國壽成達、人保健康養老基金成為領航資深獨立投資者,達到18C要求的上限,給創新企業更大的穩定性。
看起來,完成技術與商業化邏輯閉環的晶泰科技,正駛入發展快車道。
/ 02 /必然與偶然
行業的發展總是伴隨著必然和偶然,公司亦然。晶泰科技的發展背后也有其必然與偶然。
必然性主要在于公司底層技術基因。創始人都是科學家,來自量子物理、計算化學等基礎性學科研究領域;而跨學科融合的成功,又推動了公司在細分領域的成功落地。
在2023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上,晶泰科技的智能化自動化藥物研發平臺作為整體解決方案,獲得SAIL大獎,與華為云、高通同臺領獎,也印證了其技術實力和前瞻性。
偶然性則在于,公司當初選對技術應用場景,成功抓住國內生物科技發展浪潮。
過去幾年,在跟隨式創新時代落幕,源頭創新走上臺前的背景下,AI制藥賽道也在樂觀和質疑的雙重聲音中走上新的高度,成為中國創新“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而被寄予厚望。
也正因此,AI制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而晶泰科技已經蹚出一條路,靠著國外大藥企的訂單,加速發展的步伐。
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的政策框架下,晶泰落戶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8月29日,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給河套合作區以新的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在頂層的設計下,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而晶泰作為“標桿企業”頻頻為河套的科創新政代言,率先開始享受合作區獨有的政策紅利。
最近幾個月,晶泰科技頻繁宣布與港大、港科大、長江生命科學等科研機構合作,驗證了在“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下,其能夠爭取、整合優勢資源,獲得更大的發展動能。
11月份以來,晶泰與香港企業、科研機構合作項目
晶泰科技還有望成為率先登陸港股的18C企業之一。港交所去年10月發布18C咨詢文件后,曾邀請晶泰作為硬科技企業代表為定制政策提供反饋。今年18C的正式落地,為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了更多機會,鼓勵科技企業實踐創新。作為AI for Science 第一股,其二級市場及再融資表現值得期待。
去年,香港公布了《香港創科發展藍圖》,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發展壯大創新科技生態。晶泰科技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希望借助香港促進科技創新的趨勢,在香港建立干、濕實驗室和戰略聯盟,以支持其業務發展。
河套和香港對硬科技創新的鼓勵政策不斷推出,晶泰再次先人一步,在兩地進行了布局。
正是這種必然與偶然的結合,成就了晶泰科技這種獨一無二的存在。
/ 03 /優勢累積效應下走向何方
每一次產業革命,不管是蒸汽機革命還是電氣革命,本質都是工具的革命。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產業革命也是如此。
對應到晶泰科技身上,公司將這些工具一開始用于生物醫藥研究,未來工具的價值則會輻射到更廣泛的產業范圍內。
本質是因為,晶泰科技不以研究生物學為主,而是為藥物研發做新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測試。歸根結底,其是在設計新的功能材料,這個材料可以用來治病救人,也可以用來發電。
晶泰科技正在打造一個AI生態,能夠走通這條路的公司將是少數。
具體到AI制藥領域來說,因為行業進入門檻高,能爭取到足夠多藥企的合作并不容易,先行資本投入大,因此,行業將呈現集中度高的特征。
創新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更高處探索,物理學原理也是逐步總結的,可一旦計算量累積、數據量豐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同樣的算法、同樣的工具,可以引發量變到質變的升級。
正因此,獨立獲取高質量結構數據的差異化優勢和先行者的整體優勢,對后來者造成的挑戰不小。
優勢不止體現在技術層面,也體現在商業模式的驗證、閉環層面。
技術賦能客戶之外,目前,晶泰科技還圍繞上下游關鍵產業鏈和技術,孵化和投資了數家創新型公司,包括Geode、希格生科、劑泰醫藥、新生泰等,研發領域覆蓋多個疾病領域,以及人工智能賦能的藥物、新材料開發。這些公司帶著各自技術,與晶泰的平臺碰撞出新火花,既是晶泰技術的使用者,也有可能是其長線收益的貢獻者。
如劑泰醫藥作為AI藥物遞送領域的明星企業,布局以AI算法驅動mRNA遞送的LNP載體設計創新平臺,快速搭建了10余條藥物管線,涵蓋小分子藥物和以mRNA為基礎的核酸藥物,重點布局腫瘤免疫及罕見病等方向,22 年宣布連續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1.5億美元。
而萊芒生物,是一家處于臨床階段的免疫代謝創新藥物研發公司,擁有AI賦能的免疫代謝重編程技術,其代謝增強型CAR-T在IIT臨床中,以傳統CAR-T 5% 的給藥劑量實現患者的完全響應,有望以更低成本攻克難治血液瘤。
再比如希格生科,擁有自主的類器官平臺,通過與晶泰科技合作,針對全新的彌漫性胃癌靶點,僅用時6個月就將獲得癌癥靶向藥的PCC(臨床前候選化合物),一年完成三輪近億元融資。
隨著上述企業研發管線逐步露出水面,順利推進臨床,公司有機會從合作項目中獲得里程碑付款、商業化分成。晶泰科技對這些孵化創新企業,擁有最高達到 35%的持股份額。
對晶泰科技來說,處在一個不斷爆發的市場上,科技投入建立的先發優勢,將為其現有業務的持續增長提供一定的保障;而底層技術平臺的高度可延展性,AI生態的打造,正在讓其內在邏輯發生變化,進一步打開其天花板。
/ 04 /總結
回顧晶泰科技過去幾年的發展歷程,從“智藥”到“智造”的戰略布局,稱得上是一條艱難孤獨的道路,但從目前業務局面來看,這條道路正變得越來越開闊。
這也再次證明了商業界一個具有啟示意義的真理,艱難的路,往往才是正確的路。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公布我國首批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城市和項目,總數共計3...
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發布全球動力電池最新統計報告,今年前兩個月,全球動力電池裝車總量...
云南省近日出臺政策,為咖啡產業提供資金支持。該政策面向從事咖啡種植、生產加工及標志管理的企業、合作社...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批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公告,推出特色品種1254個,同時撤銷“仿種子”問題品...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