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全球面對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與我國實施“雙碳”戰略的背景下,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投資理念加速普及,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資管行業在ESG投資領域不斷興起。
近年來,在全球面對氣候變化等重大挑戰與我國實施“雙碳”戰略的背景下,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投資理念加速普及,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資管行業在ESG投資領域不斷興起。
12月20日,國投瑞銀發布《中國資管行業ESG發展研究報告2023》(下稱《報告》),全面呈現國內外資管行業ESG投資的監管要求、行業現狀及趨勢,意在啟發業內對于國內外ESG投資發展差距以及目前國內資管機構ESG投資面臨難題的思考與討論。
國內ESG投資按下“加速鍵”但問題仍存
《報告》提到,近年中國對金融支持ESG領域愈發重視,2020年“雙碳目標”的提出,引發了資本市場對于氣候變化議題的強烈關注;2022年,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首次納入“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國務院國資委成立“社會責任局”,指導所監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踐行ESG理念,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隨著國內ESG標準指引、政策法規、企業實踐等方面的持續完善,中國ESG投資按下了“加速鍵”。
不過就現狀而言,中國與歐美發達市場ESG投資規模存在較大差距,據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晨星統計,截至2022年末,全球可持續基金總資產規模達2.744萬億美元。其中,歐洲占到總規模的81%,是目前最發達和多樣化的ESG市場,其次是美國,約占13%。亞洲(日本除外)可持續基金的總資產接近520億美元,環比增長2.9%,中國是亞洲可持續投資規模最大的市場。
全球可持續基金發行季度數據
目前國內ESG投資發展存在哪些挑戰?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認為,一是ESG信息質量參差,評估結果缺乏可比性,投資者信息獲取渠道單一;二是投資者對ESG的認知程度普遍不足,資管機構能力建設整體薄弱,資金方引導作用有限。“目前中國ESG投資面臨企業自行披露的信息質量參差、可用性差,對ESG表現進行評估的結果透明度低、可比性差,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滯后性強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ESG投資的發展。”他稱。
在滬上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看來,中國現階段的ESG投資主要有三個方面問題。一是ESG投資缺乏統一標準,中國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權威的ESG標準和指南,目前主流評級機構有20多家,選用的評級指標、形式不盡相同,不同的評級機構對同一家企業可能得出不同的評價等級。二是投資主體ESG信息披露不足,雖然近年中國企業已開始積極推進ESG信息披露,通過ESG報告及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報告書等不同類型的報告,但披露比例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投資者認知欠缺,ESG投資是一個新興投資領域,投資者對ESG投資的概念和方法并不了解,且相比傳統投資,ESG投資標的往往具有更高的倫理、環境、社會成本,所以短期投資回報率沒有及時體現,導致許多投資者猶豫不決。
合力解決資管行業ESG投資發展障礙
《報告》介紹,當前積極踐行ESG投資的中國資管機構包括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國投瑞銀、興證全球等,具體落實舉措包括搭建ESG投資管理體系、應用ESG投資策略、發行ESG投資產品等。證監會在2022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要求,引導基金行業總結ESG投資規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踐行責任投資理念,改善投資活動環境績效,服務綠色經濟。
《報告》還提到,雖國內資產管理機構對新產品興致不減,2022年新發行約60只可持續發展基金,但截至2022年底中國可持續基金存量規模較2021年有所下降。可見,解決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資管行業ESG投資發展障礙問題至關重要。
首先是監管層應重視政策及標準的制定。長期從事ESG研究的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湯勇軍認為,隨著“雙碳”目標確立,監管層有必要提升對企業ESG信披的標準和要求,同時還應積極參與國際ESG相關標準的制定。他介紹,中國證監會曾公開透露將向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提交建議,反映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國際ESG準則在頒布前會充分考慮到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國投瑞銀總經理王彥杰提到,部分基金公司做ESG投資時,需通過三方評級機構的方式使ESG相關信息更加公開透明,ESG投資策略、評級缺乏統一標準,相關產品雖以ESG為名,但實際上在投資流程或標的的選擇并不嚴謹,這也要求監管層制定有關標準,以確保投資者能夠買到自身青睞且遵循ESG投資策略的產品。
針對部分公募基金ESG產品“漂綠”現象,湯勇軍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均提到應效仿歐盟推出的《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條例》(SFDR),致力于對ESG投資產品的綠色顆粒度做不同的分級,提高披露要求。
其次資管機構需加強對ESG投資的認知與研究。邱慈觀稱,國內ESG投資發展時間短,很多事情還在摸索,國內一些資管機構發布的ESG投資產品,從發行文件看,數據基礎比較薄弱,編制方法較為粗糙,策略使用略顯呆板,距離主流化尚有相當的路程。
對于ESG投資回報問題,王彥杰認為,ESG投資終極目的是挑選出具備更優公司戰略的標的,在降低投資風險的同時實現對投資回報的改善。從投資回報來看,市場上有較多數據可證明ESG投資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風險調整后的回報。從與中國股票市場相關的MSCI指數來看,不論是過去5年還是10年,相關數據驗證了ESG表現比較好的公司帶給投資者的長期投資回報,要優于不重視ESG政策的企業。
此外,針對不少投資者認為ESG投資是在做公益這一認知誤區,王彥杰認為,這需要機構進行耐心細致的投資者教育,讓廣大投資者了解ESG投資能為自身投資帶來可靠收益。
《2023年中國資管行業ESG發展研究報告》由國投瑞銀與財聯社聯合編撰。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子刊發布的論文指出,電子煙對心血管健康的危害遠小于卷煙...
12月17日,由游戲茶館主辦的2024年第十二屆“金茶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游族網絡憑借優異的全球化...
自然界中鈉儲量豐富,其地殼豐度是鋰元素的400倍以上。如果將其中1%做成鈉電池,按照全球儲能每年新增...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