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騎手小哥,撐起一個IPO奇跡。
閃送,這個曾被市場多次猜測的“獨角獸”,如今終于站在了納斯達克的大門前。

根據中國證監(jiān)會官網的披露,BingEx Limited(閃送必應有限公司)已經完成了境外發(fā)行上市備案的關鍵一步。

隨著備案的順利推進,閃送有望在年內完成美股IPO,進一步鞏固其在即時配送服務領域的競爭地位。
從最初的傳聞,到如今的“確鑿”消息,可以說閃送IPO的每一步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這一消息的公布,無疑是對市場猜測的最好回應。
畢竟,在即時配送這條賽道上,其他品牌早已搶先一步,享受了上市帶來的光環(huán)和資金。但閃送,卻像是那個在角落里,默默打磨著自己的劍的劍客,直到今天才露出鋒芒。
看看閃送的同行們:
美團、餓了么通過其龐大的配送網絡早已登陸資本市場,而像達達集團這樣的專業(yè)即時配送玩家,也在2020年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閃送的IPO步伐似乎慢了半拍。
這一刻,雖然來得晚,但絕不意味著弱。
即時配送領域“黑馬”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問題,一直是打工人的痛點,也是即時配送行業(yè)的試金石。
在2013年,當電商的洪流席卷中國,物流配送成為制約用戶體驗的瓶頸時,閃送誕生了。它的初衷簡單而明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題,強調速度和時效性。憑借這一清晰的市場定位,閃送迅速在即時配送領域嶄露頭角。在傳統快遞行業(yè)普遍采取的批量處理、多單合并配送的模式下,閃送卻反其道而行之,堅持每單任務由一名閃送員獨立完成。最終,靠著“一對一急送”服務模式,硬生生在同城即時速遞領域殺出一條路。這個模式,牛就牛在時效和安全上,甚至可以說是殺手锏。在傳統的快遞模式中,多個訂單可能會由同一個配送員進行配送,這樣在處理多個訂單時可能會出現混亂或延誤。相比之下,閃送的“一對一”模式則完全避免了這一問題。它摒棄了傳統配送中的拼單方式,每位騎手從取件到送達,全程只為一個客戶服務,直接點對點送達,中途不繞彎不耽擱,效快得驚人。據官方數據,閃送能做到平均1分鐘響應,10分鐘上門取件,1小時內送達全城,這種速度與效率,在即時配送領域堪稱翹楚。更重要的是,“一對一”的服務模式讓閃送在安全性上也占據了優(yōu)勢。在整個配送過程中,物品僅經手一名閃送員,減少了交接環(huán)節(jié),有效降低了物品丟失或損壞的風險。這對于那些對時間敏感、安全性要求又高的用戶來說,簡直是救星。比如,著急送重要文件、貴重物品或者蛋糕、新鮮食材,閃送無疑成為了用戶的首選。在即時配送市場中,閃送的“一對一急送”模式無疑是一種創(chuàng)新,讓閃送在用戶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公司在市場中贏得了競爭優(yōu)勢。隨著差異化服務的深入人心,閃送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張,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再到更廣闊的地區(qū),閃送的業(yè)務版圖不斷擴大。截至2024年6月,閃送已經覆蓋了全國290座城市,憑借近300萬的騎手大軍,服務超過1億用戶。
在閃送的成長歷程中,資本市場的支持起到了關鍵作用。自2013年成立以來,閃送完成了多達11輪融資,累計獲得了數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從經緯創(chuàng)投、鼎暉投資的天使投資,到后來順為資本、五岳資本等機構的持續(xù)加持,閃送的融資之路仿佛是一場接力賽,每一輪都有新的資本力量加入。盡管資金的接力不斷,但它的上市時機,卻錯過了資本市場的鼎盛時期。換句話說,閃送的上市之旅,其實本可以更早開啟,但公司內部規(guī)劃和外部市場的變化,兩者的交織使得它未能在2019至2021年間,即資本市場的黃金時段,完成上市。如今,隨著閃送準備在納斯達克敲響上市的鐘聲,它將踏入一個競爭愈發(fā)激烈、市場環(huán)境更加錯綜復雜的新階段。它像是舞臺上的遲到者,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卻又帶著滿滿的期待,渴望在聚光燈下綻放光彩。速度與成本的雙刃劍
憑借“一對一急送”的獨特模式,讓閃送在速度上遙遙領先。
速度固然是閃送的王牌,但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中,僅僅依靠速度遠遠不夠。當市場逐漸飽和,用戶需求日益多樣化,閃送的創(chuàng)新焦慮也隨之而來。在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下,“一對一急送”模式的適應性也不同。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需求量大,這種模式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但在一些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qū),這種模式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因為騎手和車輛的利用率不高。況且,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由于需要更多的騎手和車輛,閃送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管理和監(jiān)督這些騎手和車輛。與此同時,同質化的服務模式讓眾多平臺難以突破重圍,而騎手權益的保障不足,更是引發(fā)了社會對這一新興職業(yè)群體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騎手,這個在即時配送行業(y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速度和汗水支撐起了整個行業(yè)的運轉。可是,他們所面臨的高強度工作、不穩(wěn)定的收入、缺乏社會保障等問題,卻鮮為人知。他們頭頂烈日,腳踏寒霜,只為將每一份訂單準時送達,卻常常在權益保障上處于弱勢地位。閃送的300萬騎手,是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其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管理一支擁有300萬騎手的隊伍,確保每位騎手都能提供一致的高標準服務,這對閃送來說,管理起來肯定不容易,而且每個人的工資都是成本。這就像是一個雙刃劍,一邊幫他們贏得了市場,一邊可能也在偷偷吞噬他們的利潤。由于“一對一急送”模式需要更多的騎手和車輛,因此成本相對較高。每個騎手的工資、車輛的維護成本以及運營成本等,都是閃送需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種模式對騎手的要求較高,騎手的培訓和招聘成本也相對較高,閃送還得想辦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的利潤不會因為成本增加而受影響。此外,即時配送行業(yè),普遍存在低利潤率的問題。閃送的“一對一急送”模式,這個服務聽起來挺高端的,就像是給你的東西開個“專車”,而不是跟其他包裹擠在一起。但這種服務成本肯定高,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為了快點拿到東西多花錢,這就讓閃送在價格上有點尷尬,高不成低不就。在即時配送這個看似簡單卻充滿競爭的賽道上,閃送的差異化戰(zhàn)略,是否真的能夠持續(xù)奏效,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千億級市場“護城河”是否牢固?
巨頭入場,跑腿江湖風起云涌。
從最初的快遞包裹,擴展到更廣泛的服務領域,在即時配送的賽道上,跑腿服務正迅速成長為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guī)模可能會飆升到664億。這么大的蛋糕,自然吸引了各路英雄好漢,從家喻戶曉的美團、餓了么等大平臺,到專注于跑腿服務的順豐同城、閃送等專業(yè)公司,各路英雄好漢都試圖在這個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在這個市場中,每個玩家都在挖空心思,打造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就像在自家領地周圍挖一條深深的護城河,防止別人輕易闖進來搶生意。這些大公司一個個都財大氣粗,技術先進,可謂是來勢洶洶。美團靠著自己送外賣的本事,開始送起了別的東西;順豐利用自己送快遞的網絡,也開始在城里搞起了快速送貨;達達和京東一拍即合,做起了快速送貨的生意;滴滴和哈啰這樣的出行公司,也讓自己旗下的司機和單車開始送東西了。與此同時,小型跑腿公司也不甘示弱,小公司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通過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以及高性價比的優(yōu)勢,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UU跑腿,他們服務種類多,價格還便宜,性價比高。愛跑腿就比較個性化,可以幫排隊、取號,甚至是幫你辦事。365跑腿則是服務范圍廣,覆蓋本地生活的各種需求。現在的跑腿市場,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各家公司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群雄逐鹿,各出奇招。有的公司為了能在市場上占個位置,甚至開始打價格戰(zhàn),把價格壓得很低。還有的公司在技術上創(chuàng)新,比如用無人機送貨,或者是用智能系統來提高送貨的效率。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資源優(yōu)勢,小公司則有自己的小聰明,有著更多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跑腿小哥們兒也不容易,風里來雨里去,掙的都是辛苦錢。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要想在跑腿行業(yè)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有強大的實力和獨特的服務,還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提高服務質量。畢竟,跑腿行業(yè)的競爭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只有那些真正有準備、有策略的玩家,才能在這場戰(zhàn)爭中生存下來。至于閃送的“護城河”是否足夠堅固,還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