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在學術會議上宣稱電子煙導致心力衰竭,遭到多國公共衛生專家辟謠:已有權威研究證實電子煙不會誘發心臟病,ACC的研究存在嚴重缺陷,結論完全不成立。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在學術會議上宣稱電子煙導致心力衰竭,遭到多國公共衛生專家辟謠:已有權威研究證實電子煙不會誘發心臟病,ACC的研究存在嚴重缺陷,結論完全不成立。
ACC的研究聲稱,與非煙民患心力衰竭的幾率相比,電子煙用戶的患病率要高19%。但是在ACC的研究中,只要使用過1-2次電子煙,或者曾經是煙民,后來改用電子煙的人,都統統被稱為“電子煙用戶”。這一定義引起了多國控煙專家強烈不滿。
美國控煙專家Gal Cohen認為,ACC的研究存在“驚人的研究缺陷”,他指出,使用卷煙會讓煙民患心力衰竭的幾率至少增加2倍,研究不調查研究對象的吸煙史,就無法區分導致心里衰竭的是卷煙還是電子煙。氣憤的Gal Cohen還曾聯系報道該研究的媒體,詢問對方是否看過研究全文。
有疑問的不止Gal Cohen一個。希臘心臟病專家Konstantinos Farsalinos發現,研究并未保留初始的射血分數(診斷心力衰竭的關鍵數據),這樣就無法判斷研究對象的患病時間——有人可能參與研究前就患上心力衰竭,只是沒有癥狀,自己不知道而已。
《美國心臟協會雜志》曾在2019年發布一篇研究論文,稱吸電子煙導致心肌梗塞。后來該論文因存在重大失誤被撤回,原因是其調研對象用電子煙之前就是心肌梗塞患者。同樣的錯誤在5年后重演,令Konstantinos Farsalinos困惑又無奈。
“即便不看細節只看結論,用一兩次電子煙就會致病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患不患病,不可能和是否只使用過電子煙有關,也必須結合電子煙的使用強度。否則從生物學角度上看,根本不可信。”Konstantinos Farsalinos說。
其實早在2021年,美國預防醫學學會就已證實,心臟病發病率的高低取決于一個人的吸煙史,與使用電子煙無關。英國鄧迪大學還曾發現,煙民改用電子煙后,心臟健康狀況得到了有效改善。“血管功能每提高1%,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會降低13%。我們發現,當煙民改用電子煙1個月后,他們的血管功能平均提高了1.5%。”鄧迪大學心血管醫學和治療學教授Jacob George說。
國際獨立醫學期刊《內科與急診醫學》近期發布的研究指出,許多聲稱電子煙對公共衛生健康有害的研究都存在缺陷。但數據顯示,這類研究至今依然在被廣泛傳播和引用,誤導公眾。“我們希望公眾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關于電子煙的研究報道,畢竟事實證明,一些‘科學’研究根本不科學。”意大利慢阻肺知名專家Riccardo Polosa說。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內科和急診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電子煙已成為美國最受歡迎和最有效的戒...
近日,虹口區2025年“3·5”學雷鋒文明實踐日主題活動在虹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魯迅公園內隆重舉行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