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曝驚天大丑聞,又一日本軍工巨頭承認造假!
146年!
一家企業擁有如此歷史,是常青的。
24年!
這家企業造假如此之久,是恥辱的。
日本再曝驚天丑聞,又一百年制造業巨頭承認造假。
造假不斷,爆雷無數;
日本制造業,早已混亂不堪。
單單今年,就有小林制藥紅曲風波,“正露丸”連續造假30年,之后又爆出多家日本車企違規造假,如今日本軍工巨頭川崎重工也承認造假了......
埋頭造假,事后道歉!
工匠精神,值得推崇;但“躬匠精神”背后,就是信仰崩塌!
匠之不存,技將安在!
日本制造業,也確實有很多年,沒有制造出令全世界尖叫的產品了。
日本制造的神話早已破滅,去日本搶馬桶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了新的答案。
01
日本制造,大事不妙!
繼多家日本車企違規造假之后,又一百年軍工巨頭“爆雷”。
據央視新聞,因日本制造業巨頭川崎重工存在篡改船用發動機測試數據的不當行為,8月2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對川崎重工公司神戶工廠進行現場檢查。
21日,川崎重工發布信息稱,已確認該公司存在篡改船用發動機測試數據的不當行為。
具體的不當行為包括在工廠進行的發動機測試過程中,為了將燃油消耗率保持在客戶允許范圍內,并減少各種數據的偏差,對檢測設備進行改動及篡改數據。
據了解,川崎重工連續24年以上在商船引擎上持續造假,涉及的船用發動機總數達673臺,其中27臺提供給了日本籍船只,646臺提供給了外國籍船只。
隨后川崎重工對不當行為道歉,并稱將繼續展開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情況。
據此前報道,7月初,川崎重工被曝出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存在長期勾結,操控分包商捏造虛假交易,獲得十多億日元秘密資金,用于行賄海上自衛隊潛艇隊員。
談及日本的軍事工業,三菱重工肯定首當其沖,但鮮有人知的是,在日本龐大的軍事工業體系中,還有一家不顯山露水,卻實力超群的企業,那就是——川崎重工。
川崎重工是日本重要防衛軍工生產商之一,每年與防衛省相關合同額達到2000億日元以上,目前日本現役22艘潛艇中,半數為川崎重工生產。
沒想到,日本軍工巨頭也造假,日本制造業之亂象可見一斑!
在大家還在討論川崎重工會怎樣時,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川崎重工的股價下跌不止,截至8月22日收盤,川崎重工股價報收4876日元,跌1.32%,近一個月內已下跌19.37%,總市值8417.9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2億元)。
02
猶記得,上世紀日本制造也曾風靡全球,產品只要貼上“日本制造”的標簽,就能被視為“質量保證”。
不得不說,那時候有些人對日本制造的崇拜,到了魔怔的地步,去日本掃貨的國人也不在少數。
甚至于在國內爆出“飛去日本搶購馬桶蓋”這樣的新聞,現在回想著實搞笑,其實那時候的日本制造就早已開始糜爛了。
日本大型重工業公司IHI旗下子公司被指已連續21年篡改船舶和陸地用發動機的燃油數據,數據造假的機器占比高達79%;川崎重工連續24年篡改船用發動機測試數據;日本知名腸胃藥“正露丸”的生產商日本極東公司被曝已連續30年篡改該藥品的試驗數據;三菱電機被曝數據造假長達30多年......這些動輒造假20年以上的丑聞僅僅才是日本制造業崩塌的冰山一角。
今年6月份,豐田、本田、鈴木、馬自達、雅馬哈發動機5家車企在車輛性能測試中均存在違規行為,共38種車型存在認證欺詐問題。
這5家車企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可以說是日系車的牌面,可惜在車市激烈競爭中也淪陷了!
毫無意外的是,通報發布后,豐田、本田和馬自達三家企業立馬就相關事件鞠躬道歉。
造假這種行為本身就損害了日本汽車工業的信譽,豐田CEO豐田章男還不想認賬,可知造假行為背后輕則車修人傷,重則車毀人亡。
拿生命安全當兒戲,日本制造業亂象令人發指!
半年前的小林制藥公司含紅曲事件,截至7月21日,該事件中正在調查因果關系的死亡病例超過100例,就醫消費者超過2270人,累計460余人住院。
篡改質檢報告、安全問題頻出......“潰敗,造假不斷,制造混亂!”這恐怕是這些年,日本企業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吧!
03
在很多日本人心中,川崎重工也算是日本軍工制造的代表,曾是閃耀著“日本制造驕傲”光輝般的存在!
川崎重工起家于明治維新時代,前身為成立于1878年的川崎筑底造船所,1896 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這就是川崎重工業的前身。
1939年,該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1969年,川崎重工制造了日本首臺工業機器人,標志著工業機器人商業量產的開始。
目前,川崎重工業務涵蓋航空、航天、造船、鐵路、摩托車、機器人、車輛機械等領域。
作為以重工業聞名的大型跨國企業,川崎重工年銷售額突破了1.7萬億日元,總資產更是高達2.5萬億日元。
這些數字也許體現不出川崎重工的真正實力,在軍事領域,它更是日本自衛隊耐以生存的根基。
它能生產潛艇、戰斗機、直升機、教練機、運輸機以及導彈等各式武器,如今已成為日本乃至世界軍事工業的知名生產商。
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財年,川崎重工營收1.8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5億元),上年為17256億日元。全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5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直接腰斬,上年為530億日元。
現代做商業如同逆水行舟,哪怕是百年企業不思進取也難常青,輝煌只能屬于過去!
2018年,川崎重工曾擊敗中企拿下紐約地鐵超200億元的超級大單,然而投用僅幾個月就因質量問題被停運。
其實早在中標紐約地鐵前,川崎重工就被曝出生產的新干線列車出現質量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船舶制造業并不是川崎重工一家有問題。
今年 4 月份,日本制造巨頭 IHI 公司也承認至少 20 年來偽造船舶和鐵路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數據,包括 4361 臺發動機的測試數據被篡改,其中絕大多數(4215 臺)是為國內外客戶提供的船舶發動機。
7月又在日立造船子公司 “日立造船海洋發動機”(熊本縣長洲町)和“IMEX”(廣島縣尾道市)也發現船舶用發動機燃耗數據遭篡改。
04
隨著日本制造業的“造假丑聞”頻頻爆出,日本制造業自我吹捧的所謂的“工匠精神”,一步步滑落成為“躬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緊扣細節,近乎偏執,力求完美,即便利潤很低,也要將產品做到最好。
“工匠精神”是存在于世界的,也許曾經的日本制造代表過,但中國制造自古就是匠師級,如今更是世界級。
中國的基建、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領先于世界,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反觀日本制造業丑聞不斷,這是為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大量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的難題,為保住市場份額,各大公司降本提效,把壓縮成本當作首要目標。
與此同時,很多歷史悠久的制造業企業開始面臨設備老化等問題,企業運轉壓力倍增。
當然,往昔輝煌帶來的自負心理也讓一些日本企業管理者習慣性對問題“視而不見”。
總之,川崎重工的數據篡改只是冰山一角,這種不正之風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傳統藝能。
究其根本,日本制造業失去了“創新”的動力。
創新迭代,是制造業持續向前的本源性驅動力。沒了技術創新,什么“工匠精神”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我們這一代人,注定將會看著日本制造從知名到平庸最后走向衰?。?/p>
在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讓老年群體共享數字化便利,成為銀行業服務升級的重要課題。
在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關注愈發聚焦于動力性能、安全配置、續航能力、智能化...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