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份即將結束,創新藥行業的三季度“考試”也將落下帷幕。
10月份即將結束,創新藥行業的三季度“考試”也將落下帷幕。
從表象看,盡管整個行業依舊是動蕩不安,新藥研發扎堆“內卷”、商業化挑戰重重、資本寒冬仍在蔓延,但從業績來看,情況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一方面,隨著頭部創新藥企產品力、商業化化能力不斷得到證實,其收入持續高增長,盈利能力增強;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藥企,在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中也迎來了階段性成果。
兩大因素的共振,使得“減虧”陣營進一步擴大。種種跡象表明,在泡沫過后的寒冬中,創新藥的生態格局正在重塑,韌性開始顯現,行業頭部公司開始加速邁入新周期。
最新公布的三季報中,榮昌生物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 01 / 收入繼續高增長,毛利率顯著提升
“基本盤穩固”,是榮昌生物財報發布后,市場一致的反應。
榮昌生物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延續了高增長的勢頭:
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達到4.7億元,同比增長34.6%;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至前三季度,總收入規模則達到了12.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57.1%。
過去一年中,整個外部環境對于創新藥企業的商業化并不十分有利。相較于去年同期,榮昌生物今年前三季度收入規模的大幅加速增長,顯得尤為難得,這也進一步凸顯出其商業化管線中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較強的產品力,以及公司日益強大的商業化能力。
隨著收入的持續增長,榮昌生物的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持續增強:
2024年1-9月,公司毛利率達到79.8%,同比提高了2.9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達到了82.1%,同比提升了約6個百分點。
毛利率提升反映了公司在生產和運營方面的改進和優化。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生產工藝的持續改進。隨著榮昌生物新藥產業化三期、四期項目的陸續投入使用,生產工藝得到不斷優化調整,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原因之二,是規模化產能的持續提升。目前,榮昌生物擁有包括21個2000升的生物反應器,總產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眾所周知,大分子藥物的生產過程涉及細胞培養、純化、填充等多個步驟,這些步驟的設備和設施成本很高,而通過規模化生產,這些固定成本可以分攤到更多的產品單位上,從而有效降低每個單位的成本。
原因之三,是實施精細化管理。榮昌生物著力推動精益生產各項措施快速落地,持續提升了運營效率,進一步降低了綜合生產成本,并反映到了盈利能力層面。
通過以上三措并舉,榮昌生物的毛利率得到顯著提升,營業成本實現持續下降。從已公開的數據可以看到,今年前三季度相較于2022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收入規模增長超過1倍,但營業成本僅僅增加了9.37%。
收入持續增長,潛在盈利能力增強,市場對榮昌生物的預期也在提升。10月30日,榮昌生物發布季報后首個交易日,公司港股股價大漲14.13%。
/ 02 / 銷售費用率大幅下降,打贏成本控制戰
實際上,榮昌生物的降本增效不僅僅體現在產業化環節,而是深入到了公司經營的各個層面。
在控費方面,榮昌生物三季報最大的亮點在于銷售費用率的大幅下降。2024年1-9月份,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率為51.5%,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6個百分點。并且,從季度表現來看,其銷售費用率也在持續穩步下降。
也就是說,榮昌生物的高增長并不是以增加銷售投入為代價換來的。這也釋放出幾個積極的信號:
第一,其商業化團隊已經度過了市場導入期,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意味著后續團隊的產出能力將會持續增加;第二,規模效應同樣在銷售費用層面得到體現,銷售費用率進入持續收窄的階段,意味著后續整體盈利能力有望增強。
同時,榮昌生物的管理費用也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前三季度,榮昌生物管理費用支出為2.3億元,同比呈下降趨勢。
在良好控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同時,榮昌生物的研發投入也得到了優化。第三季度,公司的研發投入為3.47億元,相較二季度環比下降27%。
研發費用得到控制,并不意味著縮減了未來的預期,而是公司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體現:根據此前公開信息,榮昌生物基于環境變化調整策略,集中資源推進3期臨床試驗項目。
這意味著,更精確的項目評估和資源分配策略,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投入的整體效益。隨著新適應癥的獲批上市,預期將為公司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從而為公司的財務狀況提供有力支持。
從總體費用增長趨勢來看,榮昌生物的成本控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也在最核心的利潤層面得到了體現:第三季度,榮昌生物虧損額收窄至2.9億元,環比減少虧損33%。
隨著盈利能力的持續增強,以及成本控制的持續推進,未來實現盈虧平衡也就水到渠成了。
/ 03 / 創新成果加速釋放,“硬核”支撐穿越周期
榮昌生物的積極表現不僅在財務數字上得到體現,還在業務層面上有所展現。創新藥的商業模式通常是研發先行、產出隨后。基于過去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榮昌生物目前正處于創新成果穩步釋放的階段。
在第三季度,泰它西普迎來了第二個適應癥類風濕關節炎(RA)的獲批上市。
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疾病,被稱為人類致殘的“頭號殺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人數將達到4220萬(包括中國620萬人),到2030年將達到4500萬(包括中國640萬人)。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標準治療主要包括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傳統免疫抑制劑及TNF-α抑制劑等藥物。對于上述療法無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存在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急需新藥突破這一瓶頸。
泰它西普展示了成為治療新選擇的潛力。2023年11月15日,公司在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年會上公布了泰它西普治療RA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數據顯示,在24周時,與安慰劑組相比,泰它西普組的ACR20應答率達到60%,較安慰劑組的26.9%有顯著提高,最終數值實際上與國際上銷售規模最大的生物藥物(59%)相媲美。
泰它西普的重癥肌無力適應癥的上市申請已于10月26日獲得正式受理,并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預計泰它西普將加速迎來上市的第三項適應癥。此前的2期臨床數據顯示,泰它西普針對重癥肌無力顯示出優異的療效:一方面,治療起效迅速且效果顯著;另一方面,泰它西普的療效覆蓋面廣。
在收獲成果的同時,無論是泰它西普還是維迪西妥單抗,研發仍在推進。一方面,國際化布局正在加速,泰它西普重癥肌無力全球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已實現美國首例患者入組;另一方面,針對國內未滿足的適應癥也在加速向前,例如維迪西妥單抗聯合PD-1治療一線尿路上皮癌的3期研究已經完成患者入組,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伴肝轉移適應癥上市申請已獲正式受理,屬于突破性療法,并被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
可以預見,隨著藥物獲批、新適應癥上市,將持續貢獻可觀的收入,并進一步支持榮昌生物投入研發,進入“現金流—創新”飛輪加速的階段。
不斷提升的自我“造血”能力,進一步支撐了榮昌生物穿越周期的底氣,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從而讓公司的財務結構變得更加穩健。截至9月末,公司在手現金儲備11.2億元,外加可觀的銀行貸款授信額度,以及公司強勁推進的商業化進程,現金流問題變得更加安全可控。
從財務數字到業務層面的穩健表現,背后貫穿始終的,是榮昌生物的長期主義思維導向,這或許也將給我們提供一些穿越周期的啟發。
目前,針對重癥肌無力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膽堿酯酶抑制劑、糖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缺乏有效的精準靶向治...
在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張家港廣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廣大特材 ")憑借其卓越的技...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