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
投資家網獲悉,專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奕斯偉材料)近日在科創板的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成為“科八條”發布以來首家未盈利企業獲受理公司。隨著奕斯偉材料進入上市征程,西安也迎來了2024年最大IPO。
奕斯偉材料,名字聽著或許陌生,背后卻站著“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市值1600億元A股龍頭京東方創始人王東升。2019年,京東方完成了新一輪董事會換屆選舉,王東升功成身退,給自己準備了人生另一事業,“在外資長期占據主導的硅片市場,實現國產替代?!?/span>
這就有了奕斯偉材料的誕生。得知王東升二次創業,中國投硬科技的資本躁動了,大家聞訊趕來,支持科技創新。成立至今,奕斯偉材料獲得6輪融資,金額超100億元,投后估值240億元。頗為罕見的是,有超50家VC/PE、產業資本入股奕斯偉材料,見證震撼時刻。
京東方在科技圈的故事廣為流傳,它攻克了中國“缺芯少屏”之少屏的痛點。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中國液晶電視面板廠全球出貨量市占率達到了驚人的67.7%,眾多企業中,“國屏一哥”京東方依然稱霸全球,出貨量530萬片,排名第一,同比暴漲38.9%。正是因為有京東方,中國在全球的面板市場才會“一騎絕塵”。而在京東方的成長中,創始人王東升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92年,一家電子管廠連虧7年、瀕臨破產,時年35歲的王東升放棄了高薪待遇、接任廠長。一年后,他打開了電子管廠的另一扇窗,帶領員工自籌650萬元種子基金參與股改,成立了京東方前身。在王東升“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京東方用5年時間扭虧為盈,于1997年在深圳B股上市,2001年增發A股。該階段,全球彩色顯像管大熱,王東升卻預見性的提出了不同見解,他認為,“彩色顯像管是過渡,液晶顯示技術會是未來主流。”這個預判關乎了京東方的全盤方向。雖然,王東升有一番見解,但還是遭到了業內否定,外資甚至揚言走錯誤戰略的京東方根本活不下去。可王東升堅持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他又給京東方定下了三步規劃,“并購、消化吸收、再創新?!毕韧ㄟ^并購,殺入液晶面板。2005年-2006年,全球液晶面板遭遇下行周期,王東升再次備受質疑,各家買買買、加大投入成本,王東升反向操作,停止并購,號召團隊發力技術、磨礪意志、提升核心競爭力。2007年,行業回暖,捂了幾年錢、“走自己路”的京東方用過硬的產品比同行率先走出了低谷。“別人瘋狂,他冷靜。別人冷靜,他瘋狂?!?/span>剛走出低谷,京東方碰上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有了“前車之鑒”,無人敢出手了。王東升繼續反向操作提出,“冰局破冰,變局求變。”憑借幾次“反周期”策略,京東方拔地而起,在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占據一席之地。2010年開始,京東方逐年擴產,不斷挑戰技術上限,打破了外資主導行業的時代,扭轉了中國液晶面板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經此一役,王東升被譽為“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創立京東方,是王東升前半生的夢想,他要讓中國液晶面板引領全球。2019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發生了一件大事,王東升功成身退。他沒有像其他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一樣,坐享果實。在把京東方帶入全球霸主的穩定期后,62歲的王東升,決定開啟人生二次創業,要在芯片半導體制造的關鍵材料硅片,突圍。硅片是微電子的成員,如果說芯片是現代科技的“大腦”,那么,硅片便是芯片的“小腦”。小腦是動手能力,用硅片制成的芯片是半導體界的“神算子”,運算速度快、高效。反過來,硅片技術不行,芯片就很難行。解決了“少屏”問題,王東升把目標放在“芯”上。讓中國徹底擺脫“缺芯少屏”。本著新的理想與初衷,王東升踏上了硅片創業旅途。席間,也有媒體人問過王東升為何要從京東方退出來,畢竟,不愿意交出接力棒的創始人太多了。王東升在一次分享時表示,“一個企業如果一直靠創始人做到底,不能算成功,創始人不在的時候仍然發展得很好,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好的企業需要源源不斷流入新鮮血液。實際上,硅片創業也跟王東升這些年的經歷有關,他發現,“國內半導體硅片產能集中于8英寸及以下, 12英寸硅片大部分要進口?!本〇|方跟全球芯片半導體行業打了多年交道,深知硅片短板的痛。西安是中國新晉崛起的“硬科技之都”,芯片半導體產業鏈配套成熟。由此,奕斯偉材料選擇落戶西安,研發制造12英寸硅片(硅單晶拋光片、外延片)產品。得知王東升二次創業,中國VC/PE行業異常興奮。除了“中國液晶顯示產業之父”的身份,王東升其實算是中國最早的產業資本“鼻祖”,他1992年就拉著員工自籌種子基金。中國VC/PE啟蒙的標志性事件是,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揣著1000萬美元回國創立IDG資本,對美元資本入華及本土創投生態的形成影響深遠。細算下來,王東升更早一點,他的前瞻性、思路很超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也是在用“投資、創業、孵化”的方式搞事業。王東升創業的號召力空前,投硬科技的VC/PE、產業資本坐上飛機,集聚西安。天眼查APP顯示,奕斯偉材料成立至今拿到6輪超100億元融資,投后估值240億元,吸引大批資本入股,參與數量之多,在整個創投史上極為罕見,資本組成了一團火,錘煉中國硬科技。參投的VC/PE、產業資本包括:IDG資本、博華資本、眾行資本、天堂硅谷、東方江峽、宏兆基金、華亮投資、吉富創投、芯動能投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睿勢基金、鈦信資本、國合新力、華泰紫金投資、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渝富控股、長安匯通、尚頎資本、國投創合、源碼資本、國開科創、廣投資本、國壽股權、泓生資本等超50家投資機構押注。超50家資本聯手投資一家硬科技,是中國創投史上的震撼一幕。幾年下來,奕斯偉材料不單是王東升的“芯夢”,它們已是中國最大12英寸硅片廠商。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奕斯偉材料的月均出貨量超45萬片,在全球12英寸硅片市場擁有一片天。全球知名的美光科技、格羅方德、日本鎧俠是奕斯偉材料的客戶。外資巨頭要購買奕斯偉材料的硅片,用到晶圓廠準備芯片制造前道工序。“小腦”關聯“大腦”。12英寸硅片價值有多大,不言而喻。不過,硅片行業同樣非常燒錢。財務層面,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奕斯偉材料分別實現收入2.08億元,10.55億元,14.74億元、14.34億元;扣非凈利潤為-3.48億元、-4.16億元、-6.92億元、-6.06億元。奕斯偉材料營收逐年擴大,虧損也在擴大。對此,奕斯偉材料給出解釋,“新入局者一般需經歷4-6年的經營虧損期?!?/span>硬科技前期虧損,不能算是一件新鮮事。A股市值6900億元的芯片龍頭中芯國際,早年便是虧出來的,產業資本華登國際持續投資,足足陪跑了20年。科技創新沒有捷徑,離不開政策、人才、資源扶持與資金投入,過程枯燥、煎熬。所以,硬科技創業有著較高的門檻與壁壘,也需要“耐心資本”長期陪伴、多元化的融資通道。好消息是,政策有福音。奕斯偉材料很幸運,是證監會《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科八條”)發布以來,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業。硬科技,不盈利能IPO,是對中國科技創業者最大的鼓舞,找錢容易了。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富裕的香港很關注內地硬科技。前些日子,香港特區政府參與設立了總規模100億港元的產業引導基金,涉及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技術、芯片半導體多個賽道。香港一出手,就投了中國最火的具身智能獨角獸銀河通用,香港方面表示,后續會拿出大批資金設立各類產業基金,投資內地硬科技,這是創業者需要的“耐心資本”。站在一級市場角度,創投圈近年最大的變化是,愈發青睞硬科技,抱團合作了。過去“獨投”是VC/PE最愛說的話,投資人格外看重“誰獨吞了好項目”。當下,VC/PE的邏輯悄悄轉變,很難聽到“獨投”的故事。一方面是,主流投資趨勢轉至硬科技,單一資本很難拿下體量龐大的項目,風險未知;另一方面是,扶持硬科技是長久行為,資本抱團能聚力與爆發。奕斯偉材料IPO,是個“樣本”,大家都在“陪跑”,共同親歷中國科技劃破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