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年來益生菌行業的迅猛發展中,眾多品牌紛紛打出“科研”牌,競相展示自家產品的科研實力和臨床背書,似乎每一款產品都蘊含著無盡的科學與智慧
在近年來益生菌行業的迅猛發展中,眾多品牌紛紛打出“科研”牌,競相展示自家產品的科研實力和臨床背書,似乎每一款產品都蘊含著無盡的科學與智慧。然而,在這些光鮮亮麗的科研背書背后,真的都是一片美好嗎?答案恐怕遠非如此。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許多益生菌品牌所引用的科研文獻大多為英文版本,且多發表在國際平臺上。這無疑為普通消費者設立了極高的門檻,使得他們難以深入了解每一篇文獻的具體內容、實驗方法和研究結果。這種信息不對稱,不僅讓消費者難以做出明智的選擇,更為某些品牌的虛假宣傳提供了可乘之機。
(臨床文獻大多為英文內容,普通消費者很難發現和辨別)
例如,某些品牌聲稱其產品成分擁有“超大規模臨床驗證”,然而當深入探究其所提供的產品菌株名稱和臨床文獻引用時,卻發現這些文獻可能并不支持其宣傳的效果。
有的菌株甚至存在背景復雜、安全性存疑的問題,但品牌仍在宣傳中大肆宣揚其各種功效。這種明顯超出食品功效范圍的宣傳,不僅涉嫌虛假宣傳,更是對消費者健康的不負責任。
更令人擔憂的是,市面上大部分益生菌產品所含菌株并非國產,例如某益生菌品牌菌株源自丹麥,是從11個月嬰兒尿布上的糞便中提取而來。其臨床文獻也僅有1篇針對印度農村嬰兒膿毒癥的研究,以及3篇菌株基因測序或菌株定量檢測。該菌株沒有獨立的專利,僅有一項該益生菌和益生元組合的藥品國際專利公布號(印度),而且至今尚未獲得中國發明專利授權。
當前的益生菌行業在科研宣傳和監管方面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品牌方應秉持誠信原則,真實、準確地展示產品的科研實力和臨床結果;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執法力度,對虛假宣傳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理性看待益生菌產品的宣傳,避免被不實之詞所誤導。
益生菌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研的真實性和宣傳的誠信性。只有行業從業者共同努力,才能打破科研迷霧,讓益生菌行業真正造福于廣大消費者。
截止6月20日23時59分, 2025 年百度優選 618省心好物節已圓滿收官,在更長的促銷周期,更...
3月20日,鴻蒙智行2025款旗艦SUV問界M9正式發布,新增多項黑科技與升級版智駕體驗,打造50萬...
2025年3月19日,2025房地產TOP500測評成果發布會暨房地產企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盛大舉辦...
3月21日上午,維昇藥業,股票代碼2561.HK,以每股定價68.80港元,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
3月19日,騰訊(00700.HK)發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指出,2024年全年方面...
在3月20日的華為Pura先鋒盛典上,華為PuraX驚艷亮相:以獨特的16:10闊型屏設計打破傳統折...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