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強強聯合,廣汽、華為“合體”
中國第五大汽車集團,終于還是忍不住了。
是的,沒錯,廣汽和華為已經“合體”辦公了!
雙方正在合力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首款產品將定位于30萬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智能汽車時代,沒有哪家車企能拒絕華為智駕系統帶來的誘惑,哪怕是“車王”比亞迪去年也和華為合作了全新的“方程豹8”,引來市場高度關注。
車市“內卷”嚴重,智駕能力就成了車企在下一步競爭的關鍵。
華為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界,就是最強輔助的代表,不僅能“開好團”,更能帶領車企“逆風翻盤”。
看看賽力斯,以前是東風面包車,現在是問界新能源;以前連虧四年,如今扭虧為盈創新高,營收更是突破千億。賽力斯去年銷量高達42.6萬輛,僅僅問界系列就交付超過38萬輛!
沒辦法,華為就是這么強大,不造車的華為給車企裝上了騰飛的翅膀。
難道,廣汽業績承壓下,也想抱“華為”的大腿了?
01
據悉,前不久廣汽集團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旨在與華為深度融合各自優勢,打造一個全新的汽車品牌。
目前廣汽、華為已經開始暫時在廣汽集團番禺總部聯合辦公,雙方會首先合作推出一款30萬級搭載廣汽超級增程+華為乾崑智駕的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算起來,廣汽也是較早與華為牽手的車企之一。
2017年,廣汽便與華為開展戰略合作,聚焦于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
2021年,廣汽埃安宣布將與華為共同開發AH8車型,可惜2年后在AH8即將量產之際,雙方合作“生變”,廣汽公告稱,AH8項目從“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華為的身份由合作伙伴轉變為供應商。
車企難逃“華為真香”定律,華為“操刀”,問界一出驚艷四座,賽力斯“涅槃重生”;后來奇瑞就和華為合作出了智界,北汽與華為合作出享界,江淮跟華為則出的是尊界。
如今,在華為鴻蒙智行的助力下,“四界”都在各自車型領域取得了不菲成績。
汽車行業也從來都不是自由競爭市場,只有好產品才可以撕開縫隙!
不得不感慨,不造車的華為,獨特的智行合作模式,深深地攪動了國內新能車市場。
去年鴻蒙智行銷量達44.5萬輛,12月全系交付新車4.95萬輛,吊打BBA等外資豪車品牌,中國車市成交均價第一。
顯然,堅持“人才至上”的華為,一直都深深具備著“破圈創新”的能力。
這次,業績承壓下的廣汽,不說是抱華為大腿,怕是也想做一次“真香哥”。
02
據2024年的數據,中國五大汽車集團分別是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
去年,不到8萬的大眾、豐田,13萬的凱迪拉克,17萬的寶馬,19萬的奧迪,21萬的奔馳,36萬的保時捷紛紛問世......這樣的價格,油車時代想都不敢想;
電動汽車時代,外資合資品牌在“價格戰”洗禮下,越“卷”越害怕,國內的傳統車企也開始愈發重視起自主新能源車品牌了。
其實,廣汽也有自己的新能源車品牌,最出名的莫過于是廣汽埃安了。
2017年,廣汽新能源成立;2019年4月,廣汽新能源Aion S上市,同年10月廣汽新能源Aion LX上市。
2020年,廣汽新能源更名為廣汽埃安,定位于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埃安正式獨立。
之后,廣汽埃安邁入高速發展,2021年累計銷達12萬輛,同比增速100%,比肩成立已久的“蔚小理”。
不過,彼時廣汽埃安大部分銷量是靠B端市場撐起的。
嚴重依賴B端忽略C端,后果極為嚴重,一旦給人留下網約車、出租車的印象,對品牌形象極為不利,高端化更是無從談起。
曾經的北汽新能源就是個慘痛的例子。
北汽新能源曾是中國新能源車銷量7連冠,如今卻淪為陪跑。2013年—2019年,北汽新能源連續7年保持國內純電市場銷量第一,2018年巔峰時銷量高達15.8萬輛。
2020年北汽新能源迅速崩潰,全年銷量僅2.59萬輛,同比暴跌82.79%,業績巨虧64.82億元,無緣新能源車爆發大潮。
究其根本,北汽新能源電動車大多定位低端,售價10萬以內,談不上什么產品力,主要賣給B端、G端,用于網約車、出租車以及政府用車。
03
很明顯,廣汽埃安也深知依賴B端的后果,所以埃安一直在努力成為自主品牌,全新品牌標識、新平臺、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全新高端車系等,埃安希望打造全新的高端車型,以高質高價的路線全面打開海外市場。
還記得,廣汽某高管曾豪言稱“廣汽埃安的目標,就是讓蔚小理變成埃小蔚”,此高調言論一出引發巨大爭議。
如今雖說夢想成為現實,不過卻有些走歪,不是小蔚不夠強大,而是理想汽車跑的更猛,一腳油門讓自己成了新勢力第一梯隊的獨一檔存在。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2024年全年交付量高達500508輛,不僅是首個突破年交付50萬輛的新勢力品牌,還僅?用了5年時間便達成這一壯舉。
當然,?廣汽埃安也不遑多讓。
2024年?廣汽埃安年銷量374884臺??。去年12月,廣汽埃安銷量達67683輛,同比增長47.31%。
不過,廣汽埃安去年的銷量不太穩定,11月前多呈現出同比下滑的態勢,最后兩個月才呈現出正向增長?。
與華為“合體”背后,是廣汽集團正面臨一定的業績壓力。
據廣汽集團最新的業績預告顯示,2024年,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為8億到12億元,同比減少72.91%到81.94%;預計扣非凈利潤為虧損33億到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廣汽集團自2012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廣汽集團的整體銷量并不差,去年12月全集團汽車銷量達28.3萬輛,同環比分別增長9.3%和42.3%;2024年累計銷量達200.3萬輛。
更匪夷所思的是,在新能源車的激烈競爭下,廣汽集團居然想要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
當然這并非無的放矢,未來三年,廣汽旗下自主品牌預計將推出22款全新車型,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
而和華為的合作,就是廣汽實現目標最大的底氣。?
04
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
放眼全球,智能汽車定義無人能夠超過華為,鴻蒙智行就是華為重視科技研發在汽車領域的又一突破!
鴻蒙智行去年銷量444956輛??。其中,問界M9累計大定突破20萬輛,多次蟬聯中國豪華車市場50萬元以上車型月度銷冠。問界新M7系列全年累計銷量為19.7萬輛?。
鴻蒙智行去年12月全系交付新車4.95萬輛,連續8個月遠超傳統豪華BBA,蟬聯中國市場成交均價第一名。
種種數據表明,鴻蒙智行已經打破BBA和保時捷等外資制造商對中國高端車市數十年的壟斷。
越來越多愛車、懂車的人士,都將目光鎖定華為加持的汽車品牌。
同樣的,對車企而言,做硬件更容易促成的是一錘子買賣,只有做軟件和服務才能和客戶建立長遠聯系!
全球汽車產業正逢百年未遇之大變革,一場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技術革命浪潮席卷而來,特別是智能化,是本輪汽車革命的下半場,而打贏下半場的關鍵在于,占據核心技術制高點。
未來五年,城市高階智駕呈爆發式增長態勢,預計高階智能駕駛未來五年滲透率會增加到70%至80%,智能汽車行業將迎來高增長紅利期。
一步先就步步先,搭上華為無疑是傳統車企“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426885輛,同比增長182.84%,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66.27億元,同比增長539.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38億元,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理想之后,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事實證明,華為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持續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毫無疑問,哪家車企能在下一場智能化中拔得頭籌,誰無疑會成為下一個“比亞迪”。
而國內汽車智能化做得最好的幾家,華為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合作車企越來越多,相信華為的智駕系統會越來越完美,有望在汽車領域重現當年華為手機的輝煌。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是中國制造業的一次重大勝利,當之無愧的實現“換道超車”。
中國汽車產業幾十年的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從此走上康莊大道!
4月11日,社區生鮮專業連鎖品牌錢大媽以“萬物生長——腳踏食地,行至千里”為主題,在廣州逸林酒店國際...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