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馳大裁員,BBA最后的防線破了
兵敗如山倒,奔馳也頂不住了!
誰能料到,“大裁員”這個詞有一天居然會用在豪華車“大哥”奔馳身上。
營收同比下降4.5%、利潤下降31.9%,全球銷量同比下降3%、中國銷量下降7%......這是奔馳去年的關鍵數據。
兵敗如山倒的,不止奔馳一家,去年BBA銷量全線崩塌!
寶馬去年全球銷量下滑4%,中國銷量跌13.4%;奧迪同比下滑11.8%,中國銷量跌10.9%。
真沒想到,有朝一日會看到如此一幕:曾經叱咤風云的豪華品牌,現在竟然被國產新能源打得抬不起頭來!
30年河東,30年河西。
很明顯,傳統豪華車的引擎聲,已經吸引不了“豪車玩家”的青睞了。
不知不覺間,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巨變,往日風光無限的德系、日系車巨頭集體崩盤,國產車占據了更多用戶的心智。
國產新能源或許正在證明,中國也有豪華車,好車未必都是豪華品牌。
01
奔馳大裁員,BBA最后的防線破了。
近日,“奔馳中國裁員賠償N加9”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熱議。“N+9……好小眾的裁員賠償方案,我快不認識中文了。”有網友感慨稱。
此前有消息稱,奔馳中國開始約談部分員工并立即啟動裁員,本次裁員比例高達約15%。
從裁員崗位來看,本輪裁員主要涉及銷售、汽車金融兩個體系,主要涉及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及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的部分員工,研發體系暫未涉及。
若員工在兩個月內未找到新工作,奔馳中國還將額外支付3月和4月的工資,最高賠付可達“N+11”。
表面來看,奔馳中國對待被離職員工的誠意很足。實際上卻是,奔馳的業績低迷,“節流”整合,提效轉型“迫在眉梢”。
奔馳集團不久前披露的2024年財報顯示,集團營收1455.94億歐元,同比下降4.5%;息稅前利潤(EBIT)為135.99億歐元,同比下降30.8%;凈利潤為104.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1.21億歐元,下降28.4%。
究其根本,是奔馳賣不動了,去年整體銷量表現“每況愈下”。
2024年,奔馳全球銷量198.34萬輛,同比下降3%。其中中國成為奔馳全球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銷量71.39萬輛,同比下降7%。
雪上加霜的是,奔馳集團預計2025年營收將會比去年還差,利潤、現金流顯著會低于2024年的水平,年銷量可能還會下降。
其實,為了降本自救,奔馳這兩年在全球裁員近2萬人。還有消息稱,奔馳集團內部還公布了一系列“緊縮措施”,包含E4級別以上的管理人員不再漲薪、削減90000名員工分紅等內容。
奔馳,也開始過緊日子了!
這背后,暴露了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中的深層焦慮——裁員不是終點,而是豪車代表BBA在轉型陣痛中的無奈選擇。
02
奔馳大裁員,BBA最后的防線破了。
油車時代,汽車工業確實算是德國的“強國之翼”,德系車曾肆意奔馳于世界各地,但在“電動智能化”浪潮中被國產品牌“趕下了車”。
2024年,“德系三杰”集體崩盤,奔馳、寶馬、奧迪在全球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4%、4%、11.8%;在中國銷量同比下滑更加嚴重,分別為7%、13.4%、10.9%。
銷量大跌之下,高貴的BBA卻還在嘴硬。
奔馳說,自己的核心產品銷量上漲,寶馬說自己是2024年豪華車第一,奧迪表示自己是國產燃油豪華車份額第一。
結果看來,BBA再嘴硬,中國市場失去的份額,在全球范圍內也沒能補回來。
集體崩盤,是BBA 2024年銷量的最形象表現;
賣不動了,是德系車企陷入困境的最好“共鳴”。
據不完全統計,德國汽車產業2024年宣布的未來幾年裁員總人數超過7萬人。
雖說,在汽車工業這個全球第一大產業上,德國吃盡了紅利,輝煌了近百年!
然而,沒有永遠繁榮的行業,更沒有盛久不衰的品牌。
百年大變局之下,德國汽車行業正經歷著“電動智能化”調整陣痛,包括大眾、保時捷、博世、采埃孚、大陸集團等多個德國汽車企業已相繼宣布裁員或調整業務結構。
德國曾引以為傲的“工業技術”,在汽車行業轉型中“節節敗退”。
殊不知,來自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卻早已攻到了其“核心腹地”。
小米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打破保時捷紀錄,用電機戰勝了內燃機,打破了傳統豪華引以為傲的護城河。
前保時捷設計師都表示:“小米把保時捷打得只剩品牌價值,沒有產品價值了。”
剛剛上市的“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小米SU7 Ultra開售2小時,大定突破10000臺。
小米SU7 Ultra重新定義了豪車新標準,在科技上緊追特斯拉、性能比肩保時捷,豪華媲美奔馳、寶馬、奧迪。
而小米汽車也不過是國產車的優秀代表之一,國產車“彎道成功”了。
03
曾經的BBA,是愛車人士的信仰。
而如今,在電動車領域被國產品牌吊打,銷量集體崩盤。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本土品牌銷量同比大增23%。其中,豪華品牌增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鴻蒙智行同比實現334%的高增長,旗下問界M9去年累計大定已突破20萬輛,連續9個月蟬聯中國市場50萬以上月度銷冠。
西方不亮東方亮!
不知不覺間,走下“神壇”的傳統豪車,大量流失的用戶,已被自主品牌們穩穩接住了。
不是“BBA”們沒有努力掙扎過,實在是國產車更有“實力”。
17萬的寶馬,19萬的奧迪,21萬的奔馳,36萬的保時捷......德系車去年混的太慘了。
奔馳不少車型去年都開啟了“腰斬式大降價”,可當奔馳跌破21萬時,BBA最后的驕傲就喪失掉了。
因為,在BBA選擇“降價”的那一刻,就意味著丟失了品牌調性,當BBA不再象征高貴豪華,就沒有優勢可言了,比配置比動力比舒適感,跟同價位的國產新能源車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BBA越便宜越沒人買,但貴的品牌價值優勢也早已消耗殆盡,玩不轉新能源的BBA目前只能在銷量上被動“挨打”。
總結來說就是,國產汽車比BBA更懂中國客戶需要,國產新能源車更懂中國汽車市場。
有意思的是,前不久奔馳高管又在某業內大型論壇會上“開炮”怒懟惡意競爭。
去年,他炮轟有些車企的“堆料競爭策略”,直言“這種競爭方式短視”。今年,他又將槽點聚焦在“對標”上,稱“不排斥也不畏懼被對標和被對比,但對合不合理的對標,要捍衛權益”。
巧合的是,就在幾天前,華為余承東在宣傳尊界S800時,就與奔馳旗下的子品牌邁巴赫進行了多維度對比,直言“大家不要去嘲笑它(奔馳)”。
奔馳高管此話一出,網友不禁調侃道,“莫非余承東的一句話,把奔馳惹急了?”
其實,奔馳想要挽救頹勢,不能只靠口水戰,最終還是要靠銷量說話。
如今銷量承壓的情況下,低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就像幾年的電動汽車一樣,誰又能料到十年不到的時間,居然打了如此一場“翻身仗”。
04
汽車智能化的前夜,歐美明顯不是電動車發展的最佳土壤。
2025年1月,林肯汽車的零售銷量為2935輛,同比下滑49.5%?,?這跌得也太狠了!別說跟BBA比了,這水平在國產新能源車銷量榜上號都排不上。
英菲尼迪的日子更難過,幾乎開啟了“腰斬式大降價”,可即便這么拼,去年累計才賣了2378輛,同比暴跌59.86%。2025年1月,銷量213輛,同比下降46.08%。??
想想它們當年的輝煌,再看看現在的慘狀,真讓人唏噓。
混的甚至還不如BBA,說白了就是兩點:一是被BBA“降維打擊”,二是被國產車“反向降維”。
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其中,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年銷量均在200萬以上,同比增長分別為41.26%、38.4%、32%、5.1%。
當然,其中少不了國產新能源車的重要發力,更是影響未來全球車市的關鍵因素。
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败囃酢北葋喌夏赇N量突破427萬,期間更是完成了累計產量從百萬到千萬的跨越。
歷史終將銘記,2024年是國產自主新能源車“羽化蛻凡”的一年。
2025年,汽車行業進入全民智駕元年。
上半場“電動化”后,下半場“智能化”大戰的號角已經吹響。
這一次,我們依舊勝利在望!
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式拉開帷幕,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人工智能賦...
9月底,證監會發布 “并購六條”,其中特別提到通過鎖定期“反向掛鉤”等安排,鼓勵私募投資基金積極參與...
備受矚目的“創客天下·杭向未來”2024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類腦智能專項賽決賽于2024...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2016年注冊于北京的中氫新能技術有限公司,下設位于大興的裝備制造公司、位于海淀區的技術研究院、材料...
一度無比高光的理想汽車,猝不及防遭遇重挫。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
2024年1月10日,由投資家網主辦,財經銳眼、有時間協辦,北京微金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二屆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