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馳A級停產,刺痛了多少中產
又一個時代落幕了!
隨著最后一臺奔馳A級掀背車駛下生產線,那個曾讓無數年輕人圓夢“三叉星輝”的時代,終于畫上了句號。
剛剛,奔馳A級確認全面停產!
誰能想到,曾陪伴了大家28年的奔馳A級,如今竟然成了絕唱,平民豪車成為歷史。
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油車時代,奔馳、寶馬、奧迪(BBA)是內外兼修、氣質奢華、運動質感、成功人士的信仰,是電、是光、是神話。
電車時代,BBA卻在一次次網絡群嘲中,活成了段子和笑話:
“再不努力工作,以后只能開BBA了”“啥,你買了奔馳雜牌電車啊”“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
當國產電車用超級快充、千公里續航、高端智駕稱霸市場時,奔馳卻還在為新能源入場而苦苦掙扎。
不禁感慨,究竟是時代拋棄了奔馳,還是奔馳錯過了時代呢?
01
突發!奔馳A級停產,平民豪車終結。
近日,奔馳官方確認,旗下經典入門車型A級將全面停產,現款A級掀背車是最后一款,后續不再推出換代車型,CLA將成為奔馳最便宜的入門車型。
奔馳停產的消息一出,瞬間沖上平臺熱搜,引發車迷熱議。豪華品牌的“平民豪車”時代就此終結,令人唏噓不已。
從此,“平民豪車”江湖再無傳說,只剩下一句:“入門級奔馳CLA,且買且珍惜……”
是啊,誰又能想到,這款承載著“三叉星”品牌年輕化夢想的入門級豪車,歷經四代更迭,卻在誕生28年后黯然退場呢?
1997年,奔馳A級車首次亮相,最大的亮點就是前置前驅的驅動方式,是奔馳首款采用前輪驅動的乘用車。
作為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奔馳A級不僅承載著奔馳的諸多變革與創新,還更加“接地氣”了。
橫空出世的奔馳A級,一度是歐洲年輕人的“夢中情車”——小巧靈活、價格親民,還能光明正大曬出奔馳標。
從1997年至2004年,A級車累計生產了110萬輛,足見其在當時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
2004年,第二代奔馳A級車型誕生,主要在動力和尺寸進行了升級。不過很明顯,中國大眾很難接受這種小尺寸的“豪車”,以致于奔馳A級在引入國內后銷量并沒有太大的起色,銷量表現平平。
2012年,奔馳發布第三代奔馳A級,從一款家居小車轉變成為運動小鋼炮??上?,掀背車在歐洲受歡迎,但在中國和美國市場表現不佳,SUV和轎車仿佛更受青睞。
2022年,A級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僅在歐洲和亞洲維持銷售。
哪怕是奔馳A級再次迭代改款,依舊沒能“起死回生”。
02
四代車型更迭,累計銷量超百萬輛,A級車一度是奔馳全球化戰略的“急先鋒”。然而,昔日輝煌終究抵不過時代洪流的沖刷。
2025年1月中國銷量僅801輛,2月略升至1302輛,終端價格更是一路下探至14萬-17萬元區間,與合資品牌貼身肉搏,卻仍難以挽回頹勢。
外觀上,A級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可細節就“天差地別”了,設計上少了些“精雕細琢”的質感,整體風格偏簡約,沒什么運動元素,第一眼看“還挺有面子”,第二眼看“這咋這樣”,第三眼看“轉身就走了”。
中國老鐵看到兩廂A級的反應可能是:“這車怎么沒屁股?”而美國消費者更直接:“這尺寸,不如我家皮卡的后斗能裝!”
更別提,消費者也不再愿意為“動力羸弱、配置寒酸”的標簽買單,即便是它曾頭頂著“三叉星輝”的輝煌。
同價位下,配置動力不如國產;同級別下,舒適度智能化又差點意思。對比之下,奔馳A級所謂的豪華遮羞布被撕得粉碎。
當中國新能源品牌以“半價平替”的洶涌之勢殺入戰場時,A級車的“車標信仰”徹底崩塌。
奔馳A級從最初的25萬,到現在幾乎腰折,還是沒人買,國產新能源十幾萬的車型隨便選,個個性能體驗不輸它,還更加智能化,何樂而不選呢!
說白了就是個取舍問題:是要一輛各方面都不錯的自主品牌車,還是要一輛有明顯短板卻掛著豪華logo的車?
答案顯而易見,也難怪奔馳A級最后成了“時代的眼淚”。
03
奔馳砍掉A級的理由也很直白——“不賺錢的買賣,不如不做”。
奔馳A級的尷尬,本質是豪華品牌“向下兼容”的悖論。
既要維持品牌的“高貴血統”,又要在價格戰中爭奪市場份額。
這種“高成本、低溢價”的模式,讓奔馳A級逐漸淪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A級因產品力和價格因素,市場定位不斷下沉。長此以往,會模糊奔馳與普通合資品牌的界限,苦心經營的階級符號逐漸分崩離析,損害品牌高端形象。
作為豪華汽車品牌,品牌形象與價值至關重要。
A級車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奔馳的品牌價值。
停產A級,維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高端認知,無疑是奔馳目前的最優解。
奔馳不僅A級系列將停產,定位稍高的B級兩廂車也難逃停產的命運。未來不難看出,GLA、GLB、CLA將成為奔馳家族的中堅力量。
只不過,奔馳A級的無奈離場,BBA的集體退守,刺痛了多少中產守護豪車的尊嚴!
奔馳A級大撤退,不是奔馳一家之難,而是BBA甚至整個豪車市場的困境體現。
寶馬1系、奧迪A3/Q2同樣面臨類似的壓力,福特??怂?、馬自達6等經典燃油車也相繼停產。
究其根本,電動汽車時代,“豪華”二字,與BBA漸行漸遠!
電動智能化下半場,BBA被吊打的是銷量,是國內不斷倒閉轉新能源的4S店,是裁員信息不斷,是BBA的高貴光環逐漸在灰暗。
2024年,奔馳、寶馬、奧迪在全球銷量同比下滑分別為4%、4%、11.8%;在中國銷量同比下滑更加嚴重,分別為7%、13.4%、10.9%。
不到8萬的大眾、豐田,17萬的寶馬,19萬的奧迪,21萬的奔馳,36萬的保時捷......在百年大變局面前,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巨變,往日風光無限的德系、日系車巨頭集體崩盤,國產車占據了更多用戶的心智。
04
究其根本,國產車比BBA更懂中國客戶需求,國產新能源車更懂中國汽車市場。
時代變了,國內消費者們的選擇不再局限于傳統豪車了,有了更多選擇的他們,也開始讓豪車的形象更泛化了。
就算是有消費能力的中產,他們的消費觀也不再像以往一樣浮躁。
他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品牌營銷出來的價值觀,他們也有自己一套自成體系的“社交法則”,不然奢侈品的價格不會暴跌,而“中產三寶”被瘋搶。
時代變了,國人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豪車不只“BBA”,豪車也不全是外資品牌!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打破BBA和保時捷等外資制造商對中國高端車市數十年的壟斷。
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的展臺已不再人滿為患,而比亞迪、小米、鴻蒙智行等中國品牌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國參展商圍觀。
高端汽車品牌的C位,正在向國產品牌轉移是不爭的事實。
與其說是國外豪車沒有抓住新能源轉型機遇,倒不如說是中國車企轉型太快,推動了行業變革。
怪不得馬斯克說,中國新能源車實在是太厲害了,“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企能摧毀世界上大多數競爭對手?!?/span>
比亞迪王傳福曾言:引領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是美國人,也不是德國人,而是中國人!
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對傳統豪車制造商們而言,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對于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就像在燃油車時代一樣!
最后再提醒各位:不管買什么車,千萬都別被廠家的“刻意宣傳”和銷售“高端話術”給忽悠了,確定預算后再選車,關注實際駕乘感受和使用體驗,畢竟這些才是你買車后每天都要面對的東西。
另外,車標的光環只在別人第一眼看到時才有用,自己天天開,早就習慣了。
上周,加拿大移民部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突然宣布了三項重大移民改革,強勢收緊永久居民...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