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好發年齡在60歲以上。患者會出現身體顫抖、動作緩慢、運動遲緩等明顯的疾病癥狀。患者在疾病發生之前會經歷相當長的前驅期——診斷前15-20年,在此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便秘、嗅覺減退、晚上睡覺大喊大叫,手腳舞動,還有焦慮、情緒變化以及認知減退等狀況。如果這時患者加以警惕并積極干預,就有可能延遲臨床疾病的發生。近日,在人民健康“健康大講堂”直播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陳彪如此講解。
陳彪介紹,在臨床研究中發現,帕金森病患者在臨床確診前,腸道可能已出現α-突觸核蛋白異常聚集。這種聚積蛋白可以沿著腸道密切相關的迷走神經上傳到大腦腦干。同時,腸道變化可以導致炎癥反應。而這些炎癥相關因子通過血液和迷走神經經血腦屏障到達大腦激活免疫相關細胞。異常蛋白、神經炎癥和機體防御機制相互作用,引起多巴胺神經元的變性和死亡。帕金森病主要臨床癥狀是由于多巴胺神經元慢慢丟失、變性,其不能夠分泌足夠的多巴胺神經遞質所引起,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肢體抖動、動作緩慢、僵直等癥狀。臨床上主要的治療方案是通過補充多巴胺和激活多巴胺受體或增加營養因子,讓殘存的多巴胺神經元能夠正常工作和修復。
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神經醫學大模型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哈佛醫學院萊夫勒學者李金河介紹,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雖然阿爾茨海默病累及海馬體,帕金森病累及黑質區,但它們都涉及神經炎癥、異常蛋白沉積。如果不加以干預,疾病就會發生或進展。
李金河表示,如果在疾病早期、炎癥初期,神經細胞只是出現功能異常尚未被徹底損壞時,采取積極治療措施,就有可能延緩甚至終止神經細胞的死亡。在治療上,一方面通過補充多巴胺讓機體獲得足夠的多巴胺,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延緩多巴胺神經元的退化。如果在早期的時候進行治療,是有可能延緩疾病進展的。
李金河提到,疾病的治療研究發現,不管是阿爾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還是代謝、心血管、中樞神經性疾病等均與“腦腸軸”異常相關。其中腸道菌群對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均起到了推動作用。
他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70%-8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大腦內的神經炎癥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腦腸軸具有免疫調節能力。要控制大腦內部的神經炎癥,調整腸道菌群可能是其中的重要舉措。維持腸道健康,補充益生菌,調整飲食結構,改善生活習慣,增加運動量,保證睡眠等,都有利于降低神經炎癥,對于預防和治療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都有助益。
陳彪表示,不管是帕金森病還是老年癡呆,其早期診斷預防可概括為三步驟:首先判斷是否有高危因素(如家族史,腦外傷史),是否攜帶有易感基因,是否接觸過某些環境毒素以及生活因素等。其次,如果出現記憶問題、非運動和運動癥狀等情況,需要及時進行評估,再找專科醫師進一步復診。最后,可通過液體或PET影像技術判斷患者的異常蛋白以及多巴胺神經元減少情況以確診。陳彪提醒大家,老人一定要提高自身健康素質,關注這些疾病的預防。
2025年6月21日,“學習強國”線下學習空間——北京國貿金地中心站啟動儀式暨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研討會...
華鳳炎老人是華氏中醫第八代傳人,他傳承了華氏擅長中醫內科對各類時病、肝膽脾胃、心血管疾病、婦科雜病等...
2023年12月,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殘疾人聯合會的指導支持下,發...
4 月 17 日,為積極響應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中國銀行旗下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簡...
2025 年 4 月 16 日,“數字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高爾夫邀請賽2025啟幕在北京雁棲湖高爾夫球...
在前沿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AI)已然成為驅動各行業顛覆性變革的核心力量,智能護理領域也隨之...
2025年4月16日,上海——全球領先的支付服務與金融基礎設施提供商Stripe今日宣布,與騰訊進一...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