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作為核心戰場,全年出貨量達2.86億臺,同比增長5.6%,其中國產高端機型(價格≥4000元)市場份額突破72%。
IDC于2025年4月15日發布的《全球?機跟蹤報告》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第一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3.049%,延續了2024的增長趨勢,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迎來復蘇。中國作為核心戰場,全年出貨量達2.86億臺,同比增長5.6%,其中國產高端機型(價格≥4000元)市場份額突破72%。
近年來,手機的影像功能對用戶選購手機的決策影響越來越大。在知乎,「手機攝影」話題積累了43.3億瀏覽量,位居「手機」相關話題第二位;在專業攝影領域的討論中,「手機攝影」內容占整體攝影相關內容量的1/3。
然而,市場繁榮背后暗藏挑戰:手機市場將要面臨國際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的強勁挑戰,雖有國補政策加持,但只是短期托底效應。在技術方面,硬件參數內卷加劇,鏡頭數量與傳感器尺寸的比拼陷入瓶頸,用戶體驗與輕便性矛盾凸顯。與此同時,用戶需求從「拍得到」向「拍得美」「拍得專業」轉變,而影像技術的發展路徑也亟需回歸本質——錨定人的需求,回應新的痛點。
用戶喜歡拍什么?用戶習慣怎么拍?用戶還想拍多好?知乎研究院發起調研,收獲1457份知友反饋樣本,覆蓋熱衷于手機攝影的興趣用戶,以及主攝器材為專業設備的影像愛好者,根據調研數據,制作發布《中國高端手機影像趨勢與用戶洞察》報告(后簡稱「報告」)。
PART 1:影像手機技術「卷」向何方?「與人俱進」緊抓用戶痛點
科技圈往往信奉「極致的技術驅動需求」。不論是傳統的專業相機影像技術還是手機攝影技術的邏輯中,「更大傳感器面積、更高像素」被視為影像升級的黃金法則。但知乎研究院發現,用戶對影像功能的期待已超越硬件堆砌,轉向場景化、專業化與情感化三重維度。
「記錄生活」是消費者使用手機攝影最強的動機。不論是攝影器材發燒友還是廣大的手機攝影玩家,77.2%的攝影愛好者的主力拍攝設備都是手機。隨著手機成為生活的「基礎設施」,手機攝影也已深度嵌入當代人的創作生態:手機攝影,就是生活的記錄工具。71.8%的用戶每天都會拿起手機打開相機記錄生活。
「分享生活」的動機讓用的能力與設備性能實現雙向進化。一半以上的用戶具備基礎的構圖與光影調整能力,有61.3%的用戶不局限于默認的拍攝模式,懂得切換廣角、長焦等不同焦段,對閃光燈、光圈、感光度等精細參數的調節也有所了解。社交平臺的高頻分享也進一步激發了用戶創作專業影像的欲望。
在常規生活攝影場景下,「畫質清晰度」是高端影像手機入場的基礎門檻,也是手機影像功能最直觀的體現。調研發現,相較于了解專業設備極致畫質上限的專業玩家,手機攝影愛好者比專業設備玩家更注重畫質。手機影像技術的高速迭代,也讓手機攝影的畫質幾乎可與專業攝影設備比肩,而這也讓43.1%的消費者非常認可影像手機出片的專業度。
然而時至今日,主流影像手機依然有未能完全解決的用戶痛點:拍照響應效率相較傳統的專業設備存在差距,以及隨之而來的拍照操控體驗仍有缺憾。調研數據顯示,「對焦速度」「場景感光」「運動抓拍」是影響手機攝影拍照響應效率首要的三個問題。
同時,由于手機攝影將「光圈」「ISO」「快門」按鍵功能集成到一個屏幕上,操控調整參數需連續多次點擊觸控,讓習慣操作相機等影像設備的專業攝影玩家較難適應,使用體驗上顯得比專業設備還要復雜,降低了拍攝效率。
這類操控體驗問題也并不僅僅是操作習慣不同引起。事實上,有53.3%的用戶都認為手機攝影「曝光變化調整」影響了整體的拍攝體驗。
手機影像技術競爭日趨白熱化,廠商更需從「技術本位」轉向「需求本位」,圍繞用戶真實場景優化全鏈路體驗,而非盲目追逐參數標榜。
PART 2:「既要又要」是用戶天然取向,要求高端手機更需「軟硬兼備」
隨著手機攝影的普及及技術的發展,手機影像能力早已不只是錦上添花的存在,成為用戶選擇高端手機時的基礎門檻。調研顯示,接近95%的用戶對高端手機的影像能力有中、高期待,同時對畫質、焦段、色彩等影像細節均有堅持。這對手機廠商的專業影像綜合研發能力和影像審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也培養出了更多專精手機攝影的用戶。隨著用戶的專業度提高,他們對手機攝影風格化、智能化可玩性的需求激增。用戶不僅希望影像本身的質量夠高,同時還希望影像能夠傳遞個性化審美,通過后期算法還原場景氛圍,賦予照片更強烈的情感張力。
硬件上,高端手機當前的影像配置可基本滿足手機攝影愛好者的需求,而當來到專業攝影領域時,矛盾浮出水面:對于專業攝影玩家來說,手機攝影的最大優勢在于「輕便易攜帶」,然而為了實現焦段的多樣性、提高成片效果的專業度,加入多鏡頭集成是主流影像手機普遍會選擇的升級方案,與「輕便」的需求背道而馳。
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不論是「性能vs體驗」的難題,還是「軟件+硬件兼備」的期待,考驗的是手機廠商尋找用戶需求最大公約數的「平衡術」,也考驗著高端影像手機在市場中定位、取舍的藝術。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技術路徑視角的拆解,更需要品牌視角的故事來回應。
PART 3:AI 成就「作品感」手機影像,技術軍備競賽進入下半場
當影像手機硬件的鏡頭數量、品質卷到極致,甚至觸及當下物理極限,與手機本身基礎模具的設計出現難以調和矛盾時,AI或許可以成為新的手機影像技術破局點。
近年來 AI 應用井噴式增長,基于 AI 的營銷信息也深入滲透到各個圈層,手機用戶或多或少都已經體驗過 AI 產品,對 AI 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認知。而正是這些基礎的認知,激發了用戶對AI輔助專業影像創作更加無限的暢想。
影像手機的 AI 功能需從「幕后輔助」走向「臺前共創」,構建從拍攝到后期的完整創作生態,讓手機攝影從「好看」變為「有溫度」,從「出片」精進至「作品感」,從「基礎設施」升級為「全場景自適應創作助手」。誰能更快、更好地滿足這些想象,誰就能占得手機影像下半場競爭的先機。
報告完整版于4月21日公開發布,引發了知乎站內各領域創作者、用戶的注意,從數碼、行業、攝影、市場行情等角度展開了熱烈討論
從事投資的專業答主 @從不毒舌可達鴨 認為,雖然從多年穩定在 3 億臺出貨量的數據來看,智能手機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但廠商近幾年在影像產品上的創新和突破還是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數碼領域答主 @島叔 則以CCD相機市場的復興繁榮為參考進行類比,發現報告中很多看似反直覺的數據和結論,其實在市場上已經有跡可循:
更多答主認可白皮書帶來的「反常識」洞察讓過去模糊的感受得到了數據的驗證,讓曾經的誤解/偏見得到了正名:
2025年4月,備受影像消費者期待的 vivo X200 Ultra 終于亮相,以「一機、雙芯、三鏡」的全新配置,集影像與性能為一身,打造2025影像機皇,率先翻開手機影像新篇章。
知乎研究院認為,未來影像技術的競爭,本質是「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深度」。vivo通過「以人為本」的技術路徑,不僅為行業提供了破局內卷的范本,更推動手機影像從「工具」進化為「表達媒介」,讓科技真正服務于每個人的生活敘事。
當傳統健康食品還在體重管理賽道內卷時,Blueglass以三次顛覆性跨越重構行業規則——從體重管理到...
當傳統健康食品還在體重管理賽道內卷時,Blueglass以三次顛覆性跨越重構行業規則——從體重管理到...
在江蘇多地,匯通達網絡(9878.HK)通過“類連鎖模式”讓分散在縣、鎮一級下沉市場的家電、3C零售...
為高效服務出險客戶,"502緊急救援服務小組"協調平安產險與平安健康險的全球醫療網絡,依托海外醫療服...
快速通道資格認定凸顯了ADRX-0706解決晚期宮頸癌領域大量未滿足臨床需求的潛力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寵物鮮食賽道殺出黑馬!派特鮮生斬獲2500萬美元天使輪
抗衰老黑馬NewLimit斬獲1.3億美元B輪融資,劍指細胞“逆齡”療法
FoodHealth重塑營養評分標準,750萬美元A輪融資加速“食品即健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