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摘要:“滴血驗癌”又熱鬧了起來。
“滴血驗癌”又熱鬧了起來。 2015年,美國Theranos公司的“滴血驗癌”騙局,曾讓整個行業蒙羞抹黑。十年后的今天,技術爭議的陰霾仍未散去,這個曾被硅谷騙局陰影籠罩的領域,資本卻再度蜂擁而上。 5月12日這一天,以“5毫升血液檢測胃癌”為賣點,將“滴血驗癌”概念再次推至臺前的覓瑞集團(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 B)歷經四次遞表、跨越兩年波折后,終于在中金公司和建銀國際的聯合保薦下,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距離其5月7日第四次遞交招股書僅隔5天。 與其他醫藥公司不同,覓瑞的股東名單里藏著一位互聯網傳奇人物:前淘寶總裁、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孫彤宇,以22.03%的持股穩坐第一大股東。這是孫彤宇繼助力另一大電商平臺上市后,在一級市場的又一次豪賭。而站在他身后的,是三位深耕miRNA檢測技術十余年的醫學博士朱興奮、周礪寒、鄒瑞陽組成的“互聯網大佬+科學家”的跨界組合。 盡管其2024年收入0.2億美元、凈虧損0.92億美元的財務數據仍顯刺眼,但有狠人孫彤宇宇穩坐大股東之位,再加上高榕資本、華潤正大等知名機構背書,累計融資1.67億美元撐腰,以及“全球唯一獲批胃癌篩查IVD產品”的技術王牌,市場熱情瞬間被點燃。 一 “投資就是投人。”這句創投圈箴言,在孫彤宇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提到孫彤宇,互聯網圈總會想起那個“把淘寶從易趣虎口奪食”的傳奇。2003年,他臨危受命創立淘寶,用免費策略打敗財大氣粗的易趣,2007年帶領淘寶創下400億年交易額,成為中國電商教父級人物。 2008 年卸任淘寶總裁后,他蟄伏數年終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回歸,不僅自己砸錢,還牽線高榕資本,為另一電商平臺拉來關鍵融資。2018年赴美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孫彤宇的投資眼光再次被封神。 2018年,當這位阿里“十八羅漢”之一掏出3000萬美元領投覓瑞B輪時,外界看到的或許是個外行人的莽撞。畢竟他賴以成名的戰場在電商,而非實驗室。但細數其投資版圖,這個選擇早有端倪,從電商平臺天使輪到蘑菇街董事席位,從教育軟件到大宗商品數字化,孫彤宇始終在尋找顛覆性賽道的破局點。 癌癥早篩的誘惑確實足夠大,全球胃癌篩查市場規模預計在2032年達到243億美元,而中國占據全球43.9%的新發胃癌病例。更關鍵的是,傳統胃鏡檢查存在66%靈敏度漏診率,且具有侵入性,這讓“滴血驗癌”的想象空間陡增。覓瑞的GASTROClear產品雖定價150-250美元高于胃鏡,但其宣稱的87.5%早期胃癌檢出率,恰好切中了醫療市場的“痛點經濟學”。 但真正令孫彤宇動心的,或許是覓瑞團隊的“阿里基因”。三位創始人中,周礪寒、鄒瑞陽師從新加坡國立大學朱興奮教授,這種“師徒創業模式”與阿里早期“十八羅漢”的江湖氣息不謀而合。更耐人尋味的是,團隊在口罩期間快速轉型開發檢測試劑,實現年5432萬美元傳染病收入,展現出互聯網人推崇的“敏捷作戰能力”。當技術理想主義遇上資本實用主義,這場跨界聯姻便有了現實根基。 但這一次,他押注的不再是“下沉市場”,而是老齡化社會的“早篩剛需”。傳統胃鏡檢查雖然準確,卻因侵入性、預約難、體驗差等問題,讓多數人談“篩”色變。而 GASTROClear 的出現,恰好解決了“便捷性”這個核心痛點,即抽血就能測癌,適合大規模體檢和基層醫療普及。 二 在覓瑞的招股書里,三位創始人的故事,比資本更動人。 朱興奮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周礪寒、鄒瑞陽是他的學生,三人因“用血液miRNA檢測癌癥”的共同理想走到一起,上演了現實版“中國合伙人”。 2004年,周礪寒考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入朱興奮的實驗室,第一次接觸到miRNA檢測技術。當時,全球對miRNA的研究剛起步,朱興奮卻敏銳意識到,血液中的miRNA表達譜,可能成為癌癥早篩的“鑰匙”。2008 年,鄒瑞陽從天津大學畢業后加入實驗室,三人正式聚首,開始探索用qPCR技術檢測血液中的胃癌相關miRNA。 此后,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2014年,朱興奮帶著兩位愛徒在新加坡創立覓瑞,此時距離Theranos“滴血驗癌”騙局崩塌僅一年,資本市場對液體活檢充滿警惕。但三人組堅信miRNA的獨特優勢,相比游離DNA,miRNA由細胞主動分泌,在血液中濃度更高且更穩定,5毫升血液即可完成檢測。 他們選擇胃癌作為突破口,2019年該產品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胃癌分子診斷試劑,被《自然·生物技術》評為“亞洲唯一上榜液體活檢企業”,此刻距離他們首次在實驗室觀察到miRNA異常表達信號,已過去整整16年。 2020年戴口罩意外成為轉折點,團隊僅用28天研發出測試劑,年銷售額沖至5432萬美元,占總營收89.6%。這段經歷不僅解決了現金流問題,更讓團隊積累了大規模商業化經驗。但這份“紅利”在2023年迅速消退,兩年虧損9億。 與此同時,師徒三人啟動新戰略:朱興奮坐鎮新加坡鞏固技術壁壘,周礪寒負責全球商業拓展,鄒瑞陽則帶著500萬杭州政府補助回國建廠。當2023年D輪融資將估值推高至6億美元,原淘寶總裁孫彤宇以22.03%持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作為高榕資本的LP,孫彤宇深諳資本運作之道。覓瑞的融資歷程,處處可見他的資源整合能力:B輪拉來高榕資本、C輪引入中國誠通、D輪聯合新加坡EDBI和日本三井物產,構建了“中資+外資+產業資本”的豪華股東陣容。 三 覓瑞的技術優勢毋庸置疑,但商業化卻處處碰壁。 在專業人士看來,它更適合作為初篩工具,不能替代胃鏡,但市場容易過度解讀為“確診神器”。GASTROClear在新加坡定價200美元,中國市場預計1500元人民幣,除非進入醫保,否則難以撼動傳統篩查方式。更何況,雖然其靈敏度高達87.5%,但特異性68.4%意味著32%的假陽性率,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浪費。 精準醫療的“黃金十年”看似誘人——全球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突破2500億美元,中國增速領跑全球。但行業痛點同樣尖銳,數據孤島難破、醫保支付缺位、上游設備依賴進口。在中國,諾輝健康、燃石醫學虎視眈眈;在東南亞,人均醫療支出僅為中國的1/3,篩查計劃推進緩慢。 生物科技IPO歷來是“故事驅動”。即便虧損,只要技術概念夠硬,就能吸引風險偏好高的資金。但港股向來對“虧損藥企”謹慎,尤其是經歷過Theranos騙局后,“滴血驗癌”的故事,更需要更扎實的數據支撐。 翻開覓瑞的財務賬簿,2024年凈虧損9221萬美元,現金儲備僅剩507萬美元,負債總額高達2.7億美元。更致命的是,研發投入占比從2021年的13%飆升至2023年的115%,呈現“越虧越投”的死亡螺旋。上市募資或許是最后一搏,但資本市場早已不再為“虧損故事”買單。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耐心也正在耗盡。對比行業先行者,美國早篩龍頭Exact Sciences憑借結直腸癌檢測產品實現8.2億美元年收入,而中國諾輝健康上市三年股價腰斬,燃石醫學市值蒸發90%,泛生子被迫私有化退市。覓瑞此次IPO募資,不過勉強覆蓋兩年虧損額。 當電商紅利見頂,生命科學成為資本最后的“應許之地”。但冷峻的數據提醒我們,全球癌癥早篩企業尚無一家實現穩定盈利。醫療行業沒有“野蠻生長”,只有臨床驗證、監管審批、市場滲透的漫長馬拉松。 資本可以加速,但無法繞過時間。 覓瑞的GASTROClear?手握全球唯一胃癌篩查IVD認證,看似“卡脖子技術”的完美標的。但醫療賽道與電商的“閃電戰”邏輯截然不同,研發周期以十年計、監管門檻高如天塹、市場教育難如登天,即便公司仍在燒錢換未來,但問題在于當技術尚未成熟,資本能容忍多久? 而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港交所最終的那一錘定音。
日前,北京星醫聯科技有限公司(星醫聯)攜手中國農業大學皮膚納米營養與健康教授工作站,共同舉辦了“納米...
2025年3月25日,中國領先的科技益智產品企業洪恩(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IH)(以下簡稱“洪恩...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光量子計算芯片領軍企業硅臻芯片獲祥峰投資數千萬元融資
寵物鮮食賽道殺出黑馬!派特鮮生斬獲2500萬美元天使輪
抗衰老黑馬NewLimit斬獲1.3億美元B輪融資,劍指細胞“逆齡”療法
FoodHealth重塑營養評分標準,750萬美元A輪融資加速“食品即健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