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暴漲后,醫美巨頭大跌
2025年以來,股市最火的板塊不是人工智能,不是人形機器人,而是“新消費”概念。
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為代表的新消費公司,已經漲了10幾倍。二者100來倍的“市夢率”到底有沒有泡沫,或者泡沫到底有多大,已經成為全市場關注的焦點。
暴漲后,醫美巨頭大跌
說到這波“新消費”行情最火爆的行業,當屬美容護理。今年以來,美容護理在股市的全部行業中,板塊漲幅一度高居第一。
其中,港股的毛戈平、巨子生物,北交所的錦波生物,憑借巨大漲幅度,成為美容護理股里的三大明星。
毛戈平去年12月上市,發行價29.8港元,前幾天暴漲到130.6港元,半年漲了300%以上;巨子生物去年初不到28港元,今年5月下旬漲到87.1港元,一年多漲了200%以上;錦波生物去年9月還不到150元,今年5月下旬漲到近600元,漲幅幾乎達到300%。
前幾年,A股曾經爆炒過醫美類公司,以愛美客、華熙生物為代表的兩大醫美巨頭成為最大贏家,市值一度遠超千億元。
但一時風光過后,便是無盡的泡沫崩塌、價值回歸之路。兩家公司距高點已經暴跌80%,一地雞毛的股價套牢無數投資者。
當巨子生物、錦波生物兩大主營重組膠原蛋白的行業新貴股價狂飆時,筆者先后在5月13日撰文《又一大學領導暴富,干醫美身價470億!》,5月20日撰文《比茅臺還暴利!中國最牛醫美公司,徹底火了》,連續提示風險。
其中,5月13日寫巨子生物的文章里提到:“再過幾年,新的技術問世后,膠原蛋白又很可能被取代。”
5月20日寫錦波生物的文章里提到:“如果未來越來越多企業布局重組膠原蛋白產品,這個當今醫美最強風口,有可能像幾年前的玻尿酸類醫美公司一樣,以先暴漲、再暴跌的方式,完成對散戶的收割。”
這兩篇文章發布后不久,巨子生物、錦波生物就迎來大跌。
最近20天左右,巨子生物已經累計大跌35%,市值一度蒸發300億以上;錦波生物也一度大跌25%,其中5月22日放量暴跌近15%“帶崩”北證50指數。
華熙生物、巨子生物,持續“互撕”
當下中國有兩大行業陷入了“口水大戰”,一個是汽車圈幾家巨頭“互撕”,另一個就是醫美圈的“玻尿酸大戰膠原蛋白”。
“口水戰”在引發“吃瓜群眾”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引發相關公司股價巨震。
某車企老總拋出“汽車圈恒大論”之后,其競爭對手三個交易日內股價就大跌超過10%,受到明顯沖擊。
同樣的,中國玻尿酸老大華熙生物,前不久發文“炮轟”巨子生物,之后產生的一系列事件,讓后者股價被重擊。
5月17日,華熙生物在官方公眾號發文炮轟多家券商機構,認為它們發布的吹捧重組膠原蛋白、唱衰玻尿酸的研報,是在誤導市場。
5月24日,美妝博主“大嘴博士”郝宇發布檢測報告稱,巨子生物旗下拳頭品牌“可復美”的重組膠原蛋白精華實際含量僅為0.0177%,遠低于產品標注的0.1%,質疑其嚴重造假。
可復美是巨子生物最核心、最關鍵的品牌,2024年可復美營收高達45.4億元,占巨子生物總營收的82%。
6月1日,華熙生物親自下場,強勢力挺郝宇。華熙生物發表聲明稱,若相關企業(說的是誰,都懂)不正視問題,將公開自己拿到的第三方檢測數據。
華熙生物明確譴責“一家擅長網絡水軍運營的公司”,痛斥其“創造性”地將小紅書“平臺拉踩測評”模式運用于招股說明書,“毫無科學依據地硬吹自己的賽道比透明質酸和植物提取物領域更具優勢”。
華熙生物尤其譴責了“黑公關”、“網絡水軍”等現象,可見氣憤程度之深,不滿程度之強烈。
華熙生物這次徹底攤牌了,在聲明中,還正式宣布了跟郝宇的關系:華熙生物通過其旗下基金持有郝宇旗下的上海柳頁醫創32.4%的股權,還承諾對郝宇提供技術支持和人身保護。
這潛臺詞,是不是暗指郝宇遇到了人身安全問題?
眼見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巨子生物也出手了。6月1日晚些時候,巨子生物作出回擊,稱公司自檢結果為0.27%-0.28%,相關指控“嚴重失實”,并指責郝宇的檢測方法未列入行業標準,不具備法律效力,存在干擾項(如配方中聚谷氨酸鈉)且檢測對象版本不同,并公布多批次檢測合格的產品。
巨子生物要求郝宇停止傳播報告,還質疑一家上市公司(說的是誰,都懂)“顛倒黑白、惡意指控”,是涉嫌違法的惡意競爭。
兩家醫美巨頭的攻防戰,短短一個回合是不會結束的。
4日,巨子生物公布可復美的檢測結果,確認產品中含有重組膠原蛋白,重組膠原蛋白含量均大于0.1%。
6月5日上午,郝宇再次質疑巨子生物檢測方法的相關問題,尤其是“為什么不用一機構一方案,然后讓不同的檢測機構做交叉驗證,而是4家機構拼在一起湊成一個結論?”
“互撕”之后,警惕醫美圈內卷
在經歷了一系列被質疑、輿論攻防戰之后,巨子生物6月5日出現近期最大跌幅,暴跌8.7%,一天就蒸發了60多億港元市值。
為了提振股價,6月9日,巨子生物宣布,控股股東Juzi Holding Co., Ltd計劃在未來三至六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于2億港元。
國金證券同一天也發布《增持彰顯信心,把握超低機會》的研報,給巨子生物買入評級。
作為率先“發難”的一方,華熙生物股價倒是得到提振,6月3日大漲近7%,4日再漲3%以上。
這是不是意味著,經過這波輿論互撕,市場覺得玻尿酸也沒那么不堪,重組膠原蛋白也沒那么厲害?
“互撕”除了嚴重影響股價之外,能否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在未來幾個季度的財報中就可以觀察出來。
說到財報,兩家公司要對比一下了。
華熙生物2024年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嚴重下降70.59%;扣非凈利潤為1.07億元,同比劇烈下滑78.13%。
巨子生物2024年凈利潤20.62億元,同比增長42.1%。
華熙生物幾大業務板塊中,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的營收還是增長的,但份額最大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2024年營收大幅下降31.62%,嚴重拖累了公司業績。
從數據看,巨子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賣的太火、太賺錢了,嚴重沖擊華熙生物護膚品市場份額。
股價方面,巨子生物又是完全“吊打”華熙生物。被競爭對手全面碾壓,華熙生物怎能不著急呢?
華熙生物、巨子生物之間輿論對抗的激烈程度,似乎比汽車圈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雙方均試圖通過輿論爭奪市場主導權。未來,玻尿酸與重組膠原蛋白的“成分之戰”或許會進一步升級。
原本暴利又亂象叢生的醫美行業,在這次兩大巨頭的輿論戰之后,或許會迎來更規范的市場環境,這無疑有利于消費者。
汽車圈巨頭在市場嚴重內卷之下“互撕”,醫美圈“內卷”的味道也越來越濃了。事關企業生死存亡,巨頭們撕破臉再正常不過。
如今的汽車圈掀起了價格大戰,一些企業不得不忍痛降價“卷死對手”。而本就暴利的醫美圈,在輿論戰之后,如果再大打“價格戰”,對股民未必是好事。
人工智能(AI)正迅速變革制藥行業,從靶點發現到精準醫療,全方位重塑行業格局,為加速藥物研發與上市帶...
?近日,叮叮懶人菜獲全球領先的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