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PO市場異常熱鬧,“神仙妖魔”碰運氣。
IPO市場異常熱鬧,“神仙妖魔”碰運氣。
IPO市場異常熱鬧,“神仙妖魔”碰運氣。
但也有創業公司熬不住了,寄托于并購。
投資家網獲悉,近日創投圈再傳炸裂消息,“中國音頻之王”喜馬拉雅,賣身了。根據騰訊音樂發布的最新公告,“公司已與喜馬拉雅及其他相關方簽署并購協議及計劃。”交易完成后,喜馬拉雅將成為騰訊音樂全資子公司。為了促成并購順利進行,騰訊音樂將支付12.6億美元,同時增發不超過其總股本5.1986%的A類普通股,交易總金額達到28.84億美元。
作為紅極一時的“中國音頻之王”,喜馬拉雅屬于萬般無奈走向賣身命運。賣身之前,喜馬拉雅是創投圈最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之一,公司拿到過8筆融資,吸引海納亞洲、凱鵬華盈、寬帶資本、華山資本、普華資本、小米、興旺投資、百度、摯信資本、創世伙伴創投、Sony Music、泛大西洋資本、騰訊、高盛集團、中視資本等全球“頂流”VC/PE、產業資本入局。
投資喜馬拉雅的泛大西洋資本亦是“全球第一獨角獸”字節跳動的重要股東。彼時,全球資本眾志成城,喜馬拉雅就是“音頻界的字節跳動”。然而,資本預期與喜馬拉雅的實際發展相悖。2018-2022年,喜馬拉雅累計虧損達到31.66億元,這家公司曾把逆轉乾坤的希望寄托到IPO和股民身上。可惜,喜馬拉雅命途多舛,四次IPO失利,心灰意冷賣身脫困。
一
創投圈做夢也沒想到,“中國音頻之王”賣了。
這周創投圈遭遇了一連串驚心動魄。先是家裝界“頂流”住范兒,涼了。公司陷入停擺、資金鏈斷裂危機。這家由四位清華學霸聯手打造的家裝界最大“黑馬”曾被創投圈無限期許,住范兒拿到了7筆融資,2024年還拿到了1億元融資,滿目春光,結果2025年就崩了。
家裝界最大“黑馬”馬失前蹄,創投圈驚訝無比。住范兒剛暴大雷,緊接著,又傳來喜馬拉雅賣身的消息。雖然,兩件事有本質區別,但喜馬拉雅突然賣了,也讓創投圈大感意外。
要知道,2024年,外界還覺得沖擊IPO的喜馬拉雅會是“音頻第一股”。哪怕到了2025年,外界依然看好“音頻之王”。這源自喜馬拉雅擁有龐大用戶基礎,音頻界地位無可撼動。
更關鍵的是,喜馬拉雅被全球“頂流”資本扶持,誰能想到行業的老大會賣身呢?一般情況下,各個行業賣身的公司,都不會是老大,在競爭激烈的格局中,一些不是老大的公司往往扛不住頭部公司擠壓,最終用賣身的方式找到大樹“好乘涼”,喜馬拉雅卻是“異類”。
在一位創投圈老媒體人的印象里,“喜馬拉雅一直被寄予厚望,音頻界的天花板。”在短視頻未崛起時,喜馬拉雅的確風光無限。2012年,創業達人余建軍飽嘗科技創業屢次失敗的苦果后,預感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他鼓起勇氣再度創業,拉著好友共同成立喜馬拉雅。
喜馬拉雅山是人類挑戰極限的攀登圣地,余建軍將公司取名喜馬拉雅,就是想在一個充滿未知領域完成極限挑戰,公司成立不久,他就把目標放到了移動音頻上。在余建軍看來,音頻是內容最好的展現方式之一,喜馬拉雅如果能把音頻做大,勢必會開辟出一個全新賽道。
那會文字內容由“四大門戶”統治。喜馬拉雅是出道就避開了“四大門戶”圍獵。2012年,除了喜馬拉雅,還有一家大牛公司橫空出世,即字節跳動。字節跳動上線今日頭條用推薦、算法與“四大門戶”較勁,早期不被媒體人看好。據創投圈老媒體人回憶,“今日頭條的模式常被同行嘲笑,大家根本不相信,一家員工寥寥無幾、靠機器運營的公司,會起飛?”
相反,開辟新賽道的喜馬拉雅人氣頗旺。2013年,喜馬拉雅上線“喜馬拉雅FM”APP,當年就收獲了1000萬用戶,用戶中有不少媒體人,他們一邊聽著有聲小說、音樂,一邊在朋友圈安利喜馬拉雅會掀起有聲內容創作浪潮。移動互聯網時代,VC/PE遇到了投資分叉口。
創投圈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機遇是視頻。一種認為視頻不成熟音頻才是更好的出路。持有第一種觀點的資本表示,“視頻是內容的終極形態”。持有第二種觀點的資本表示,“互聯網視頻版圖形成,愛優騰之外,很難跑出估值空間更大的公司。”
音頻不一樣,是藍海里游泳。2014年,想通了的資本隨即對喜馬拉雅展開投資攻勢。美元VC勁旅海納亞洲、凱鵬華盈率先進場。公司成立一年,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余建軍抑制不住內心的自豪,他在電話里說,“海納亞洲、凱鵬華盈估計是想要找國內音頻的領跑者。”
有了資本加持,喜馬拉雅燒了一筆錢,用戶從2013年的1000萬飆升到2014年的超1億。這1億用戶是喜馬拉雅走向音頻界巔峰的基石,其在創投圈名聲大噪,堪稱“現象級網紅”。
二
喜馬拉雅火了,VC/PE、產業資本搶份額殺紅了眼。
2015年,創投圈的主流投資路徑偏好“獨投”。所謂“獨投”就是一家機構包攬項目。投資人常把“獨投”視為高超的投資能力,可以實現最大份額退出。喜馬拉雅卻打破了這一局面,“獨投”根本投不進來,互聯網內容平臺屬資源型品類,需要資源型的VC/PE、產業資本,它們穿透的項目矩陣會給互聯網內容平臺提供數不清的客戶、渠道、人才。
當一家公司想引入更多有實力的資本,就要優勝劣汰。站在資本角度,想搶到一個極具估值增長潛力的項目,也得花費很大力氣。在創投圈VC/PE、產業資本非“抱團”年代,喜馬拉雅用一筆融資拉來8家機構。這8年機構穿透項目矩陣覆蓋互聯網內容平臺的方方面面。
不過,機構股東多了對公司的要求同樣水漲船高,最重要的當屬商業化落地。2016年,喜馬拉雅開始探索商業化,“音頻是個天然的知識型媒體,可采用知識付費的形式變現。”線上有知識付費,線下喜馬拉雅嘗試推出智能產品。前面提到,余建軍嘗試過多次科技創業,項目失敗了,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線下部分,余建軍用科技創業經驗重新打造科技產品。
2017年,喜馬拉雅發布了“小雅AI智能音箱”用線下產品捆綁線上知識付費。在人工智能尚未商業化落地的階段,喜馬拉雅就在研究人工智能,并與現有業務結合創造商業化場景。
2018-2021年,喜馬拉雅成長速度飛快。它們把音頻的故事講到了全球。招來了全球有實力的“頂流”資本。騰訊、小米、百度、高盛集團、Sony Music、泛大西洋資本等出現在長長的投資名單里。投資名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泛大西洋資本。泛大西洋資本是美國及全球首屈一指的私募基金。這家機構的一大特點是,喜歡投資中國公司,長期開發全球巨頭。
泛大西洋資本在所投的眾多中國公司里,名氣響亮的是字節跳動。2017年,泛大西洋資本拉著美國盟友入股字節跳動,推動其估值暴漲至220億美元。在泛大西洋資本的支持下,字節跳動旗下抖音海外版(TikTok)有了與美國本土互聯網巨頭“一較高下”的底氣。泛大西洋資本還幫TikTok招攬美國商界人才,他們多次與美國當局較量,抵御了第一波“制裁”。
泛大西洋資本投了喜馬拉雅,提升了后者在全球的影響力。2020年,喜馬拉雅估值達到43.45億美元。喜馬拉雅趁勢第一次征戰IPO。第一次IPO,喜馬拉雅選擇的上市地點是美股。但喜馬拉雅太倒霉了,它們間接栽在“中國第二大忽悠”、瑞幸咖啡前創始人陸正耀手上。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引爆中概股危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加強了對中概股審計底稿的審查力度,美股IPO難度驟升。美股IPO失敗,喜馬拉雅馬上轉戰港股IPO,令人遺憾的是,港股“用腳投票”。喜馬拉雅港股首戰“未能在6個月內通過聆訊,申請于?2022年3月失效。”
資本也慌了,喜馬拉雅由此走上IPO屢戰屢敗的迷途。
三
喜馬拉雅執著IPO的背后,是“資本+業績”的雙重壓力。
它們是較早嘗試商業化的公司,但也是商業化艱難的公司。
根據喜馬拉雅此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8年至2022年,年內經調整虧損額分別為7.74億元、7.73億元、6.05億元、7.18億元、2.96億元,五年累計虧掉31.66億元。喜馬拉雅不單陷入虧損泥潭,還債臺高筑。2023年底,喜馬拉雅總資產42.05億元,債務143.91億元。可以說,2023年的喜馬拉雅就已經“資不抵債”了,公司危難,專業的財務VC/PE選擇袖手旁觀,產業資本看看新聞網F+輪投資入股,給如履薄冰的喜馬拉雅遞來救命稻草。
為了給投資方一個交代,喜馬拉雅用裁員、降低營銷費用等方式換來盈利。2023年,公司營收61.6億元,較2022年的60.6億元微幅增長,經調整凈利潤2.24億元。61.6億元勉強賺來2.24億元,喜馬拉雅已盈利,可境況不容樂觀。過程中,它們發起第三、四次IPO,仍以失敗告終。帶著一股不服輸的意念,喜馬拉雅開源節流,2024年底賺來5億元凈利潤。
2025年,IPO市場格外火爆,奶茶、卡牌、面條、沖鋒衣等過去跟喜馬拉雅有著相似遭遇,屢次IPO折戟的公司紛紛闖關港股IPO。與以往不同的是,在DeepSeek拉動中國資產大爆發的背景下,IPO艱難的公司,IPO成功了。兩次IPO折戟的蜜雪冰城,秒變“凍資王”。
港股IPO形勢一片大好,執著IPO的喜馬拉雅反而放棄了?
近日騰訊音樂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喜馬拉雅及其他相關方簽署并購協議及計劃。”交易完成后,喜馬拉雅將成為騰訊音樂全資子公司。為了促成并購,騰訊音樂將支付12.6億美元,同時增發不超過其總股本5.1986%的A類普通股,交易總金額達到28.84億美元。
2020年,喜馬拉雅的估值是43.45億美元,發展了5年,公司的估值不進反退。按著騰訊音樂給出的28.84億美元交易總金額,喜馬拉雅的估值相當于被砍到6.5折,騰訊音樂賺大發了。VC/PE、產業資本是不是賺錢就難說了,估值接近腰斬,投資大縮水,尤其是2020年后進來的投資機構可能血虧,好消息是,騰訊音樂“接盤”,至少投資不是血本無歸。
要說喜馬拉雅的最大贏家還是創始團隊,“用資本的錢創業,再賣給資本。”過往招股書披露,余建軍直接持有17.2%普通股,為公司最大個人股東,并通過創始團隊持股平臺及關聯公司間接控制約10.7%投票權。17.2%的股權比上28.84億美元并購交易總額,余建軍能套現約5億美元財富,換算成人民幣就是35億元,妥妥大富豪。有消息說,余建軍不會離開公司,他仍保留少數股權,只是喪失投票權。這在商界很常見,公司賣了憑什么當老大?
不管如何,余建軍肯定贏麻了。喜馬拉雅賣給騰訊音樂,也算有了好歸宿。
一直以來,喜馬拉雅不斷用科技創新,賦能用戶體驗。喜馬拉雅利用AI技術開發的“全景聲”運用于眾多優質的...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