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025廈門大學火炬創業成長營暨南強創業營(簡稱“廈大火炬創業營”)招募通道正式開啟。
摘要:2025年5月, 2025廈門大學火炬創業成長營暨南強創業營(簡稱“廈大火炬創業營”)招募通道正式開啟。廈大火炬創業營由廈門高新科創天使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廈門高新投”)與廈門大學聯合發起,面向全國廣納早中期硬科技項目,聚焦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傳感智能、生物醫藥醫療、電子信息等六大硬科技領域。
創立于2019年,廈大火炬創業營走過6年發展歷程,已發掘包括特儀科技、國科信息、中材航特、元能科技、毫末智造、聲動微、清湃科技、中科希弗等硬科技領域的標桿項目。
廈門高新投董事長林志超強調,廈大火炬創業營始終秉持成立初衷,為硬科技創業者搭建真正能解決問題、助力成長的平臺。今年,創業營資源持續升級,完善“產學研用金”五維聯動,整合火炬高新區、廈門大學、上市公司及專業媒體資源;同時,在延續“獎學金+直接投資”的機制基礎上,配套10億元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構筑從概念驗證到規模量產的完整資金矩陣。
廈大火炬創業營是廈門高新投12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堅守的具象呈現,更不斷驗證其投資理念:聚焦突破性創新技術,投資培育未來的偉大企業。透過當下的眾聲喧嘩,擺脫“風口”的誘惑,尋找具備長期發展潛力的硬核項目;專注真正的革新與突破,有能力引領行業技術發展邁向全新時代。
高舉科技創新的火炬,廈門高新投穩步穿越投資周期,在不確定的時代照亮硬科技發展的廣闊未來。
點燃火炬:從創業大賽到系統化賦能
本屆廈大火炬創業營迎來新一輪的合作深化與資源整合:持續與廈門大學合作,加速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更快走向市場;引入六大行業領域上市公司擔任賽道導師,在技術交流外,幫助項目解決市場渠道、供應鏈協同等實際問題;資金支持方面,除延續 “1萬元獎學金 + 500 - 1000萬元直接投資” 機制外,新增10億元規模廈門火炬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覆蓋從概念驗證到規模量產的全周期需求。此外,今年創業營還引進外部媒體資源,通過搭建宣傳矩陣,在擴大創業營自身的感知力和影響力、吸引優秀項目入營的同時,為企業發展搭建外部宣傳和推廣矩陣。
這一輪資源升級,是廈大火炬創業營“公益+實戰”基因的堅定延續。
廈大火炬創業營誕生于2019年。彼時市面上創業大賽正如火如荼進行,廈門高新投已敏銳觀察到“路演展示 + 大賽獎金” 模式下的同質化困局:大賽更多起到展示作用,對項目缺乏長周期關注和系統化支持,而高收費的商業培訓又將大量優質早期項目拒之門外。同時,技術型創始人往往專注技術創新,缺乏融資認知、財務規劃和管理能力。
基于對創業者的深刻洞察,以及對發掘潛力項目的強需求,廈門高新投意識到,建立一個公益、專業、聚焦實戰的創業賦能平臺的需求迫在眉睫。與此同時,高新投在資源層面已有豐富積累,與諸多投資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建立長期深度合作,并匯聚眾多資深導師資源。時機已然成熟,廈大火炬創業營應運而生。以 “純公益不收取項目費用、聚焦硬科技領域、提供實戰課程” 的差異化定位,廈大火炬創業營開啟國有創投機構服務早期創業的全新范式。
廈大火炬創業營的系列課程以 “封閉式實戰培訓 + 投資評估輔導” 為核心,邀請投資機構、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合作伙伴,搭建服務矩陣。創業營為項目提供財務、稅務、法務、知識產權、股權架構、投融資等培訓,并邀請已投上市公司及行業領軍項目創始人作為導師,深度輔導創業項目,提高創業的認知,為早期項目提供資源對接與經驗分享。同時高新投團隊深度一對一進行投資評估輔導。
與創業活動普遍的 “理論化授課” 不同,廈大火炬創業營的課程設計始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真正教授給技術背景的創始人從技術到管理企業的多維能力:投融資模塊,邀請機構專家,圍繞商業計劃書撰寫誤區、股權融資節奏把控、資本市場上市路徑等實戰課題,通過案例拆解,傳授估值談判、對賭條款設計等核心技巧;法務與財務模塊,設立知識產權攻防策略、股權架構設計實務、稅務籌劃與風險管控等課程,由合作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同樣直擊技術型創始人的合規短板;管理能力模塊,引入 “矩陣式組織架構設計”“客戶需求驅動研發” 等前沿管理理念,邀請已投上市公司創始人分享實戰經驗。
廈大火炬創業營堅持公益、聚焦實戰的堅持,在一個個項目的不斷成長中得到充分驗證。
微龕半導體副總經理劉堯對此深有感觸。參加創業營之前,劉堯堅守產品技術研發一線,并不參與銷售環節。在創業營的經歷讓劉堯意識到,企業想要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優質產品作為根基,更需要創始團隊躬身參與銷售管理與客戶服務。此后,劉堯主動對接客戶并參與銷售實踐,在半年過程中,不僅成功簽約多個戰略級合作項目,系統優化客戶關系管理機制,更建立起客戶需求實時反饋渠道,為產品迭代及市場策略制定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2020年,元能科技入營。彼時公司發展正處早期,團隊結構單薄,在入營期間并未獲得即時投資。在創業營的管理培訓和資源對接幫助下,元能科技持續優化產品研發與市場策略。歷經兩年發展,項目取得關鍵技術突破,高新投隨即追加投資,如今企業已逐步成長為細分領域的前沿企業。
穿越周期:廈門高新投的 “變” 與 “不變”
廈大火炬創業營背后,是廈門高新投12年以來的“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堅守。
作為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下屬的國有全資創投公司,高新投投資階段涵蓋早中期,聚焦新材料、先進制造、半導體智能傳感、生物醫藥醫療、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硬科技領域。
廈門高新投成立的2013年,國內創投圈普遍追逐消費互聯網、在線教育等風口。林志超回憶,成立初始,廈門高新投也在當年的熱門賽道做過投資嘗試。在持續實踐中,廈門高新投“慢慢思考我們公司到底要選擇什么項目”。
硬科技雖然投入大、周期長,但一旦突破,就能產生巨大的價值;而真正將有限的精力聚焦突破性技術,才能形成壁壘,穿越周期。基于這份洞察,高新投明確 “投資培育未來偉大企業” 的投資方向:識別當下的烈火烹油,以長期價值為核心追求;不盲目追逐普遍意義上的主流項目,也不僅僅關注項目營收,而是真正尋求突破性創新及其帶來新的模式與可能。
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在2020年后的科技競爭中發揮重要價值:全球市場震蕩,內外部影響加劇,高新投所投的硬科技項目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投資成績亮眼。截止2025年上半年,廈門高新投累計投資52個項目,其中已有12個項目實現完全退出,4個項目已部分退出,其余項目正穩步成長,高新投同步邁入成熟期。
陪伴項目走向新階段,廈門高新投的服務模式不斷進化,從單一投資拓展到生態賦能。依托火炬高新區的政策優勢,以“載體支持 + 政策對接 + 后續融資” 的立體化服務體系,為生產制造型項目提供低成本園區載體;同時,協調母公司企業服務部門對接人才補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在資金鏈構建上,除直接股權投資外,高新投通過 “白名單” 機制,為已投項目對接銀行信用貸款,提供多維度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解決資金難題。
全球技術發展不斷加速,持續對投資機構的技術前瞻性提出新的要求。在投資過程中,高新投也曾面臨過項目后期發展乏力的情況:前期技術壁壘不夠高,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喪失先發優勢。為此,高新投不斷優化自己對技術以及對應項目的評估模型,提升投資精準度。林志超強調,目前高新投對硬科技的判斷標準不斷提升完善,期待企業的技術壁壘能抵御未來5年的技術迭代風險,以確保投資的項目在下一個周期仍具有強大競爭力,面向未來,劍指偉大。
從星火到燎原:面向未來的長期主義堅持
對于硬科技初創企業而言,廈大火炬創業營是跨越 “死亡谷” 的關鍵助力。
以微龕半導體為例,在參與創業營前,微龕公司正處于多系列產品完成客戶導入、由中小批量訂單向規模化銷售過渡的階段。彼時,研發與市場協同不足,導致客戶訂單流失率居高不下。在創業營的課程培訓與長期指導下,微龕半導體改善組織架構,建立了以客戶價值為導向的矩陣式管理體系,形成市場、研發、生產等多部門聯動機制。公司高管深入客戶一線,理解用戶需求。
在創業營的系統支持下,微龕半導體不僅實現了市場占有率與訂單量的突破性增長,還使研發團隊能夠精準獲取需求,為產品迭代和技術壁壘構建注入持續動力。
作為國資創投機構的創新實踐,廈大火炬創業營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長期主義樣本。
廈門高新投以廈大火炬創業營為支點,充分發揮國資在引導產業方向、培育戰略科技力量中的獨特作用,降低優質項目參與門檻,填補市場化創業培訓的公益空白,惠及高校科研團隊以及技術型創始人。在實現投資回報的同時,賦能當地的產業生態構建,以及國家的戰略落地。
廈門高新投用12年時間證明:在創投行業的周期波動中,唯有扎根產業土壤、堅守硬科技信仰、構建生態化能力,才能穿越周期迷霧,培育出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偉大企業。廈大火炬創業營作為這一理念的具象化實踐,不僅是硬科技創業者的成長加速器,更是國有創投機構踐行長期主義的價值試金石。
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當下,2025年廈大火炬創業營再度起航。乘著尋找下一個偉大企業的長風,廈門高新投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系統的賦能,在硬科技創投領域破浪而行,駛向更廣闊的未來圖景。
2025年6月30日,DJI 大疆正式發布全新旗艦級民用運載無人機DJI FlyCart 100(以...
岐黃之術薪火相傳,數字浪潮奔涌激蕩。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中醫藥振興納入國家健康戰略體...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