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先生長期在國家發改委系統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工作。
“2016中國經濟表面平穩下實則暗流涌動,GDP增速并非靠實體經濟實現,更多的是靠房地產、靠金融的拉動,而這種資金嚴重的“脫實趨虛”將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隱患。”
“2017年最大的風險就是貨幣政策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寬松,因此對于資金鏈要有不一樣的認識,融資將會變得更為艱難,錢緊、錢貴現象將時有發生。”
2017年1月5日,在由投資家網主辦的“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峰會暨2016投資家網年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發表了題為“2017宏觀經濟預測與投資展望”的演講,對2016年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2017年的經濟走向等熱點話題進行了解讀。
“中國股權投資年度峰會暨2016投資家網年會”由投資家網和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對外經貿大學作為學術支持,于2017年1月5日在北京北辰五洲皇冠國際酒店隆重舉行。
本次年會以“變革中的資本機會”為主題,邀請了深度剖析中國經濟變革中的資本機會,廣邀國內外行業資深人士共同探討產融結合的關鍵要素、新時代投資格局、各行業增長趨勢等熱點話題。值得一提的是,投資家網聯合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股權投資年度系列榜單”,于當日隆重揭曉。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先生長期在國家發改委系統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參與許多國家級重要課題和近幾次“五年計劃”專題研究,對宏觀經濟政策、中國中長期發展戰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理論界和政府決策部門有重要影響。
以下為投資家網整理的范劍平演講精華:
2017中央政策背后深意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把穩中求進這個地位提到了事史無前例的高度。盡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每次也談穩中求進,但是今天已經把穩中求進提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在穩中求進的四個字中間,我們當前尤其要強調“穩”字,中央說了“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要在“穩”的前提下來求進,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進的時候也不能夠冒進,激進,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為什么今年中央這么強調“穩中求進”,這么強調“穩”?原因就是我們經濟可以說在表面上很平穩的水面之下,實際上是存在著很多不穩定,暗流涌動。因為表面看,我們的經濟太穩了,因為2016年一季度GDP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還增長6.7%,老外都看不懂,說中國的調控水平太高了,把GDP都調成一條橫線了。中國人告訴他們,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我們三個季度都是6.7%。
但是,今年的這個6.7%并非靠實體經濟實現,實體經濟還在下滑。那么,今年的6.7%更多的是靠房地產,靠金融的幫忙。我們說英國、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大國,他們的金融業務有40%是國際業務,但是美國、英國金融業創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重不過就是7%左右。中國2016年這個比重已經超過了9%。我們的金融業一業獨大,并非是因為金融業的發達,而是金融業的“虛胖”,因為它是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
房地產今年成了我們貸款的主要投向。上半年6個月,每個月能夠給老百姓投放的買房的貸款4000到5000億。但是,給全國這么多工商企業能投放的貸款只有1000多億。7月份、8月份更完蛋了,連1000億也沒了,這個工商企業的貸款7月份還少了26億,8月份還少了80個億。直到11月份,我們全部貸款用于放貸的比重還超過了71%。
那么,這種資金嚴重的“脫實趨虛”,甚至現在發展到“脫中去美”,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金融風險的隱患。這就是為什么中央要強調穩中求進中的“穩”字。
中國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那么,對于目前來看,中國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中央希望資金回流實體經濟,資金到實體經濟干什么?很多產業產能過剩了,資金又回去搞一堆產能,這就不行了。
我們要抓住中國經濟的本質,中國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資金過剩,技術短缺”。印鈔票很容易,為了刺激經濟,中國這么多年來印鈔票的速度一直都非常快。25年時間中國M2從1.56萬億現在已經變成150萬億。但是貨幣大量的發行和流通,它不會自動帶來經濟的復蘇,2008年以后,我們印鈔票的速度全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速始終高于GDP的增速,但是,這些錢只有和新技術相結合,形成新興產業,那么才會真正帶來經濟復蘇。
我們國家目前資金不去實體經濟,這個板子不能光打在金融機構身上,原因是我們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明顯下降,過去我們固定投資投100的錢,可以掙18.89,2015年只能掙0.17元,幾乎是投資零利潤,大家誰還敢去投資?
另外,投資投不出去的原因,就是在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技術進步太慢。這些年來,中國錢很多,但是這些錢都在房地產金融領域掙快錢,大家覺得搞科技創新,科技研發掙錢太累。所以科技研發的投入嚴重不足。
一個國家靠低成本優勢,可以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如果想進一步從中等收入國家變成高收入國家,真正實現現代化,那就必須要靠創新驅動。所以,黨中央、國務院早在16年前就認識到,我們中國要面臨著經濟轉型,就是要從廉價要素驅動型轉型為科技創新驅動型,目標到2020年中國要初步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起碼門檻就是企業用于科技研發的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
。所以,當時定的是2020年我們的目標2.5%,這個指標叫“科技創新強度”。倒過來推,2010年的目標是2%,2015年的目標是2.25%。但是,我們看2010年“十一五”規劃收關之年發現我們沒有完成任務,沒有達到2%,只有1.75%。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時候,考慮到“十一五”沒有完成任務,我們主動降低目標,沒有搞2.25%,夠降到2.2%。但是,2015年仍然沒有完成,只有2.1%。
十多年了,我們在科技創新的領域資金該投的沒投足,現在當然會出現科技成果的儲備不足,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青黃不接。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如果說要引導資金回流實體經濟,最最重要的是引導資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企業要增加科技研發的投入。那么,長期以來中國是投資主導型的,未來中國不應該馬上就轉為消費主導型,如果過早的放棄工業化投資,那么一個國家很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未來我們仍然要增加投資,并不等于我們繼續增加鋼筋、水泥的投資。無論是房地產的投資,還是基建投資,應該說它們的高潮已經過去,因為我們國家年輕人口開始減少。
房地產的需求是和人口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候是80后,有2.28億人,這2.28億人買結婚用房的時候就是房地產最火爆的十年。但是90后人口斷崖式的下降,使90后人口減少1.75億人,買結婚用房的人需求明顯下降以后,我們房地產繼續大規模投資,就會大規模的庫存擠壓。所以,現在房地產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去庫存,而不是加大投資。
中國經濟的唯一出路是什么?
那么,隨著年輕人口逐步減少,中國的總人口用不了幾年也要越過峰值開始減少,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高速公路建設的高潮已經過去,高鐵的高潮在“十三五”時期也會達到頂峰,中國今后投資重點再也不是這些鋼筋水泥投資,我們投什么?就是人類對科技的投入未來的空間是無限的。
所以,下一步中央讓資金回流實體經濟,重點就是要引這些資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那么,沒有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就不會有未來制造業投資的回升。我們2016年,整個制造業投資才增長3.5%,這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制造業投資的最低點。那么,投資投不出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技術上來講,我會干的別人也會干,凡是大家會干的,已經把它干成過剩產能了,我不會干的,別人也不會干。這時候哪怕你有很多的現金,你也投不出去。
下一步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就是真正能夠讓中國經濟走出目前困境的唯一出路,根本出路就是經濟轉型,轉向科技創新驅動型,而它的手段就是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改革是為科技創新掃除體制機制障礙,使中國的科技成為我們第一大生產力,未來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要明白我們中國未來作為股權投資來講,我們要順應大趨勢,就是中國未來最大的投資空間就在我們的科技創新。
美元復蘇帶來經濟風險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說為什么美國經濟會一枝獨秀?2016年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元升值,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貨幣都兌美元貶值,這個匯率是經濟的反映,強勢經濟必然有強勢貨幣。那么,美國好就好在它的科技創新成果相對多一點。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是美國搞出來的。但是,美國盡管它經歷了GDP負增長6%以上,但是它2014年靠資金和新技術相結合,實現了實體經濟的實質性復蘇。這是2008年以后世界上唯一一個實體經濟復蘇的國家。
美國作為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它的經濟潛在增長率只有2%,2014年GDP增長2.4%,2015年增長2.2%。所以,美國它的刺激政策在2014年就結束了,2015年美聯儲開始加息,美聯儲加息以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現在對中國和對全世界帶來的沖擊非常大,我們知道每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特性,既是美國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同時還在事實上充當世界貨幣。那么,美聯儲作為主權貨幣美國遇到經濟危機要搞刺激政策,要多印美元,這當然是他的主權。但是,美聯儲多印的鈔票,會不會都乖乖的待在美國呢?不會,因為美國當時遇到危機,美國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所以這些美元會流出美國,留到投資回報率相對更高的國家去。流入的國家就會獲得短暫的經濟繁榮,一旦美國經濟好轉,美元由將息周期變成升息周期,貶值周期變成升值周期的時候,美元熱錢就會回流美國,這個虹吸效應就會使原來流入美元的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所以,二戰以后世界上大的金融危機幾乎都是由于美元加息,美元的虹吸效應所帶來的。
上世紀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機是由于這個原因爆發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也是這個原因爆發的。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美國熱錢流入最多的就是中國,當時中國搞四萬億房地產火爆,所以中國投資回報率比美國高,美國這次流出來的熱錢差不多一半流進中國,央行被迫收購美元,大規模投放我們外匯占款的基礎貨幣。這就是過去中國社會上錢太多的原因。
另一方面,美元流到別的國家,這些別的國家也和中國有關。當時中國把石油價格拉高了,所以這些錢流向了澳大利亞、巴西、委內瑞拉、俄羅斯、中東國家這些資源出口國。當時中國對亞洲國家的經濟拉動作用最大,所以這些熱錢流到了亞洲。但是,2015年美元第一次加息,2016年12月份第二次加息,現在美聯儲說,2017年和2018年還要多次連續加息。所以,現在美元熱錢回流美國的結果使美元指數從2014年71現在已經升值到103。而歷史上美元曾經爆過165的高度。
所以,這次美元的回流,美元過去就是拉爆一些發展中國家,拉爆局部地區。但是,2016年我們看,美元升值和美元加息拉爆了全世界。這次連英國、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都沒有放過,美國拉爆了全世界。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其他國家的差異,背后的實質性就在于創新能力。
所以,2017年對于中國來講,從國際風險來講,就是來自于中國和美國的無風險收益的倒掛。過去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家會認為你法制不夠健全,所以到中國投資應該比發達國家投資回報率高兩三個百分點作為風險補償。長期以來中國由于人民幣升值和人民幣存款利率,所以中國長期以來的投資回報率,或者無風險收益率都是比美國高幾個百分點。但是,2016年美元和人民幣,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而且美聯儲加息和美國十年期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回升使中美利差不僅縮小,考慮到匯率,中美無風險收益率現在已經倒掛5個百分點以上。這就是大家為什么要把人民幣換美元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貶值走向如何預判?
那么,2017年對于我們中國來講,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就是看未來美國經濟這種實體經濟復蘇的勢頭還能走多遠。另外,當然我們對中國人來講,現在對能夠鼓舞人心的是全世界在比爛的時代,一筐爛蘋果中,中國絕對不是最爛的,我們比美國差一點,但是比歐洲、日本我們蘋果還是好一點。所以,人民幣隨著非美元貨幣會貶值,但是貶的少一點。
所以,中國因為還有巨大的貿易順差,所以中國人民幣適當貶值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但是不用擔心中國人民會出現“閃貶”。因為出現“閃貶”的國家經常是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逆差,中國現在只是資本項目下是逆差,經常項目是順差,而且世界上中國是最大的貿易順差國。這個國情就決定了中國不會出現人民幣的“閃貶”。我們說對中國的人民幣要有信心,對中國經濟也要有信心。
中國同美國相比,雖然我們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確實有差距,但是中國是世界上工業化、城市化雙加速的,應該說過去這么多年表現也是最好的經濟體。那么,中國我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煥發出經濟的活力,而且我們通過未來政策一系列的調整,引導資金回流實體經濟。2017年中國經濟應該說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經濟出現“L型”調整的,到達“L型”底邊的尋底資源。應該說2017年上半年可能經濟表現出來的困難大一點,但是2017年全年的走勢,可能是前低后高。但是,我們有信心,我們2017年經濟增長速度就在6.5%左右,“十三五”時期這五年我們潛在增長率是6%到7%,實際上即使我們有個別季度低于6.5%都沒有什么了不起。因為只要高于6%就在潛在增長區間之內。
2017年的最大風險
那么,從未來來看,我們在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情況下,肯定會有一定的風險。2017年最大的風險就是貨幣政策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寬松了,中國過去一方面收購美元,我們大量投放外匯占款渠道的基礎貨幣,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對銀行來講,就是它從人民銀行收購美元,我們投放出去的人民幣,人民幣就會變成銀行的存款,銀行一看存款多,就要加大貸款,貸款貸出去,企業不會馬上用,又會存入銀行,銀行又貸款創造存款,存款多了大家又去放貸款。這個貸款創造存款,存款創造貸款的過程,就叫“信用貨幣創造”,中國過去是基礎貨幣投放和信用貨幣創造“雙擴張”,2017年將會變成“雙緊縮”。因為我們最近幾年,外匯儲備減少了上萬億,這就相當于我們要注銷掉幾萬億的基礎貨幣。那么,同時對于房地產的調控,和我們現在實體經濟不活躍,這個貸款創造存款,存款創造貸款的速度也會放慢。
所以,2017年大家對于我們資金臨要有一個與過去不一樣的認識。過去我們很多人把資金鏈繃的很緊,總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2017年我們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過去能找得到錢,2017年未必找得到錢。最近我們發現有一些金融機構加杠桿加的太厲害,現在發現游戲玩不下去了。曾經12月27號很多小銀行,從大銀行借的錢到期要還,還不出錢,到拆借市場借錢,隔夜拆借利潤暴漲,暴漲到什么程度?年化利率到33%。所以,12月底幾乎可以到拆借市場合法的放高利貸。
這說明什么?活命“錢緊”“錢荒”現在發展到“錢貴”。2017年我們要縮小中美利差,按道理應該加息,但是現在我們實體經濟表現不好,央行不會馬上加息,不敢加息。但是,央行不加息,不等于利率不會上升。因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現在非常成功,我們看到實際上市場利率都在全面上升,銀行的理財資金,理財收益率在上升,十年期長期國債的收益率在上升,拆借利率在上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于“穩中求進”,大家一定要有很深刻的認識。
2017應當如何作為?
那么,對于中央來講,為什么2017年我們的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要調節好貨幣閘門,尤其是講我們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因為過去大家玩的就是低利率,玩的就是流動性寬松,當流動性緊張,利率回升以后,我們過去很多金融領域的接鼓傳花游戲玩不下去,最后就會爆發新的風險點。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的精神,好好的處理這些問題,應該說2017年中國有把握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但是仍然很激進的投資有可能會危險很大。
所以,對于2017年來講,大家一定要把握好中央政策基調的變化,中央強調“穩”,強調貨幣要保持穩健中性,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我們由于資金外流,基礎貨幣投放,根本不可能投放,甚至現在外匯占款是減少所以它是緊縮的。那么經濟這種活躍程度的下降也會使信用貨幣創造明顯放慢。2017年大家會明顯感覺到錢緊,錢貴的概念。
對于股權投資來講,過去在流動性過多的時候,股權投資中也出現了一些泡沫現象。我勸大家在半年內多觀察、少操作。因為這些泡沫會在未來的半年,一年中逐步的爆出來,投資機會是憋出來的,當把泡沫去掉一些,那些真金不怕火煉,真正值得投資的股權就會顯現出來。針對中央搞科技創新這樣的力度,我們未來會在這樣大的格局變化下找到我們抄底的機會。我相信大家按照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的政策精神去操作,我們可以減少風險,同時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難得的投資機會。
本文為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原創文章,媒體和公眾號轉載請務必按注明來源,否則視作侵權。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實時提供專業的創業、投資資訊和深度分析。長按以下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2023年,全球風起云涌,中國獨領風騷,正式進入建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