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52.99萬!
2月27日晚,小米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公布了豪華超跑SU7 Ultra的價格,比之前預售價80多萬低了30萬,一下引得全場沸騰,“雷總牛X”的聲音不絕于耳。
憑借小米集團股價上漲的東風,雷軍個人身價快速增長,昨天市場一度傳出雷軍成為中國首富的消息,不過雷軍很快在武大校友群回應稱這是“假新聞”。從2022年的低點至今,小米集團股價已經暴漲600%,從去年小米發布首款新能源車SU7以來,股價上漲明顯走上了快車道。
當下,小米集團無疑是港股最耀眼的科技公司。昨晚小米新款汽車和手機都發布了,這對股價會產生什么影響?
這兩天,小米集團出現明顯的高位放量大跌,昨天下跌5.68%,今天下跌2.35%,現在小米集團是不是股價風險太大,要見頂了?
筆者不做個人主觀判斷,來看看DeepSeek是怎么回答的。在2月27日發布會前,小米股價經歷了劇烈震蕩:早盤一度上漲超4%,但隨后大幅跳水,收盤跌5.68%,振幅達13%。這一波動反映了投資者對發布會利好的提前兌現(“買預期,賣事實”)以及高位獲利了結的需求。前期漲幅過大:小米股價自2024年以來累計漲幅超120%,2025年兩個月內又漲超50%,積累了大量獲利盤。定價策略影響:SU7 Ultra此前預售價為81.49萬元(發布會前),若實際價格大幅低于預期(用戶提及“比80多萬低了很多”),可能引發市場對利潤率的擔憂,但同時也可能刺激銷量預期。發布會推出的SU7 Ultra和小米15 Ultra是小米高端化戰略的核心產品,其市場表現將直接影響股價:汽車業務:若SU7 Ultra訂單超預期(如首日訂單突破2萬輛),可能推動股價反彈;反之,若市場對高價車型的接受度存疑,則可能加劇調整壓力。手機業務:小米15 Ultra定價若成功站穩6000元以上檔位,將驗證其高端化能力,提升毛利率預期。技術面:當前股價處于高位,空頭未平倉量達3.49億股(約百億港元沽空),外資主導的買盤(如匯豐、花旗)與內資減持形成博弈,短期可能延續震蕩。基本面:高盛已將小米目標價上調至58港元(筆者注:昨天已經達到這一價格),看好其汽車業務增長及AIoT生態擴張。汽車業務預期:SU7 Ultra若銷量達標,疊加后續SUV車型的發布,可能復制特斯拉的估值邏輯。AI與生態協同:超級小愛接入DeepSeek模型、AI PC及智能家居產品的推出,或強化“硬件+軟件”的盈利模式。預測區間:短期(1-3個月)股價可能回調至45-50港元區間消化獲利盤;中期(6-12個月)若汽車交付量及手機高端化順利,目標價可看至58-65港元。高位放量下跌:2月27日成交額達456億港元,放量下跌通常預示階段性頂部,尤其是外資與內資分歧加劇。空頭壓力:百億港元級沽空倉位可能通過“逼空”加劇波動,但若后續利好釋放(如訂單超預期),空頭回補或推動反彈。新品市場反饋:SU7 Ultra和15 Ultra的實際銷量數據將是核心驗證點。產能與交付能力:小米武漢智能工廠2026年量產計劃若提前,可能緩解供應鏈擔憂。結論:當前股價更可能處于階段性調整而非長期見頂。若新品銷量及財報數據超預期,調整后仍有上行空間;反之,若高端化遇阻,則需警惕進一步回調。短期投資者:關注發布會后訂單數據及外資動向,警惕波動風險,可逢低布局。長期投資者:聚焦汽車業務放量、AIoT生態擴張及全球化進展,持有核心邏輯未變。綜上,小米股價的短期波動更多是資本博弈與情緒釋放的結果,長期價值仍需依賴高端化戰略的落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