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職業選擇,PE/VC篇
本文作者:CGL高級合伙人Viviana及CGL北京金融團隊
Viviana(PE/VC領域資深獵頭,20年專注投資領域高端人才及基金被投企業高管職位搜尋,職業早期服務于跨國金融機構UniCredit及藥企Novartis。)
寫在前面
01 影響職業選擇的宏觀因素
曾有專家統計建模分析得出:成功和失敗,42%歸咎于時間. 這雖然說的是商業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它和職業規劃有共性。不管你是金融 vs產業,外資 vs內資,前臺 vs后臺 …,職業規劃會貫穿學習,選擇,感悟,調整,復盤和再學習,再選擇的歷程。這里歸總些普世的道理:
圖1 職業價值曲線
圖1.1勾畫的是傳統職業曲線,從22歲出道到55歲退休。而現在的職場,以風投資本支持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為例, 創始人平均年齡38歲;他們主力聘用的職場人中,36歲即為上線。 這就是職場人要面對的職業峰值前移,而大家要設計的是一條可持續性發展的職業路徑,如圖1.2所示,要在幾個可預見的職業瓶頸期前提早規劃第二增長曲線,使職業生涯長青。
圖2 產業發展周期
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機器人,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碳中和…,職業經理人每天面對的是不斷生成的全新領域的市場需求和誘惑。為了有洞見地管理職業價值,就要時時關注自己所在行業的上下游和周邊。
圖3 企業發展周期
麥肯錫做過分析, 世界500強的企業平均壽命自1950年后下降了40多年,從原來的61年到18年。說好的“百年老店”呢!中國企業壽命是不是更值得觀察?三到五年?五到八年?
圖4 職業疲勞周期
7年之癢不只是你儂我儂的男女關系,因創造力定律所導致的職業疲勞周期也有同理。
圖5 經濟周期
大家慣用的多是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形容經濟周期,一個循環是60年,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中間貫穿一個個微周期。那是選擇在谷底還是波峰處換工作,這個問題很難有答案,因為它要參照其他因素的影響。
02 獵頭眼里當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圈
圈子
私募股權投資進入從“量的增長”到“質的發展”的重要調整期 ,越來越多的基金專注于投早、投小
政策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TMT(硬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服務)、新消費、大健康(器械、生命科學、創新藥),智能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熱門行業仍延續快速發展趨勢; 某個賽道一旦熱起來,所有機構皆蜂擁而上
整體面臨資金募集瓶頸,頭部效應明顯,行業領軍機構仍在擴張,超級基金出現, 勝者為王,中小機構投資面臨形勢嚴峻
投后管理團隊和機制更趨專業化,私募股權投資從價值發現到價值創造轉變。被投企業的高成長性是投資策略的最核心驅動因素
VC/PE,GP/LP 界限打通
“國家隊”(政府引導,央企投資平臺,共創基金,暫不涉及紅色資本…) 在投資導向上的先鋒作用
基金管理人對 ESG 日趨重視
…
圈子里的選擇
換地躺平:累了,希望去相對輕松的平臺
重新打鼓:頭部基金做到一定級別后期許項目的歸屬性,資源最大化,獨立決策,及更具吸引力的回報,自己組團募資
跟對大佬:看好大佬組建的新基金或新銳基金,迅速實現在某熾熱生態彎道超車
急奔行業:為了更接近新興行業,選擇去互聯網大廠
平行出走:拒絕內卷。但誰能告訴我,哪不卷
利益驅動:沒有錯,但是…
看透一切:對沖基金, 一二級聯動投資,二級
玩個心跳:創業
以美元PE候選人職業轉換大概率事件為例
03 近期投資類崗位地域/層級分布
關于選擇
01 時間節點
大國利益拉扯,宏觀政策vs民間及外來金融資本布局,經濟周期和資本的相關性,基金自身的生命周期,投資人自身階段性能力 vs 潛力認知,收入安全信心度,家庭結構變化預判(如二胎,城市遷徙),人生階段的不同追求…, 如果把這些都考慮進來,不搭個投資人們最擅長的模型,這職業規劃是沒法做了。
但凡我們金融獵頭談及職業規劃,容易被理解是鼓勵候選人跳槽。組織行為專家做過數據判斷:“韌性,是越來越難保持的職場人品質”,這是時代帶來的問題,不去討論;我們要做的是和您一起分析時間節點對職業選擇的影響,階段性人才供給關系中的個體優勢,…。如果一個特別有情懷,想為祖國的民辦教育事業添磚加瓦的投資人在七月轉到教育賽道,那無疑就是49年加入了國民黨。大家會說,說好的長期主義呢,說好的價值投資呢,現代農業不也等來了它的黃金紅利期嗎?沒毛病,但眼光短淺的我們替您關注的只限于職業規劃層面,一個職業投資人,他的投資生命撐不下幾個等。
在和投資人的溝通中很容易聽到一種情緒,暫且歸總為“內卷”吧。部分人以“看誰熬的過誰”來面對,而忽略了底層原因:“您選錯了公司”,而這無疑浪費的是自己的職業生命。這里有個四象限工具,分析完您在哪個象限,去或留就不再無解。
02自我價值認知 vs 目標機會匹配
在規劃好了什么時候動的同時,正確/全面的自我認知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動作,這個動作能前置更好。如果缺失,它將帶來的是職業發展階段的超常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我們經常碰到有些候選人常把:“我之前有個同事…”,”我已經是ED了,過去總要是MD吧“,“聽說xxx在找人,你幫我推薦下”,…放在嘴邊。對此,我們想建議職場人平時關注幾件維度:
關注同事:從能力,資源,成就,職場情商幾個角度做橫向比較。俗話說“你在公司排名多少心里就沒個數嗎”
關注圈子:是投資圈,不是娛樂圈
關注目標:那些想去的平臺
放到最后但并不是不重要, 交一兩個可信任的獵頭朋友,保持溝通:在我們眼里,每一位候選人都是獨特的,因為原生家庭,背景,知識,能力,素質,格局,三觀,驅動,生命階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你們,我們不能保證為你們量身定制機會,但彼此的長期了解和信任才是最優匹配的基礎。
綜上不僅能讓您建立全方位的自我認知體系,同時還可以激發您的方向設定和微調,能力補充和提高,…。這樣等機會擺在您面前時,著重理解機會的具體要求并進行和自身的能力比對就從容了。
-前幾天有個刷屏的文章,把資源型,社交型,研究型作為投資人的一種歸類方法,不能贊成更多。假設一個基金在做團隊擴充時須補充的是研究型人才,而你是自帶流量的光輝典范,即使平臺再優秀,你會去嗎?
-去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萬億,占GDP一半以上,大多由近4億的20-60歲女性消費者貢獻。品牌消費賽道的女性投資人們 + 具備女性視角的投資人們,你們的時代到了 (截稿前突然消費又退潮了,你說這事鬧的)
基金選人看什么
人選基金看什么
正確的職業機會選擇 = 新機會的匹配點 + 現職位的背后芒刺 – 新機會的非匹配點, 這是選擇前必做的一道數學題;除了公式, 下面是我們對基金類比,平臺共性,人才特征的觀察:
我們的顧問經常被候選人問到:“我現在在投資圈,想去產業(轉FA/去FOF/去國企/去創業公司…)““我在產業,想干投資,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做獵頭最享受的就是感受到候選人內心的小火苗,像《心靈奇旅》那樣。但從過往歷史數據看,在“改變一生”的成功轉型中,激情/能力/資源/準備都必不可少。如果不是內心足夠堅定,往往會跟著市場潮起潮落,在不同的領域來回跳躍,忽略了時間和機會成本。這里提供一個簡版自測是否真要產業轉投資的問題清單:
1、激情 (決定成功可能性30-50%)
與投資相比,其他可發展的空間
投資能滿足您什么訴求(想從投資得到什么)
目標成為什么樣的投資人
2、能力+資源(決定成功可能性20%-30%)
您帶給投資機構的價值是什么
和投資圈里的人相比,你的綜合競爭優勢是什么;作為投資人需具備的硬技能,你有哪些,哪些沒有
過往產業積累可迅速轉化的是哪些;有沒有延展性
現有的圈子會對您有幫助嗎
3、準備 (決定成功可能性10-20%)
什么是一級投資/PE VS VC, 對之總體觀察是什么 (有綜合型/垂類基金/戰投/家族辦公室…)
可以從什么環節切入投資 (基金募資/行業研究/項目尋找/盡職調查/...投后管理/項目退出…)
財務功底
03路境依賴 vs 挑戰未來
案例:幾年前,一位頭部美元控股型并購基金的投資人因中國戰略調整被迫離開,當時他有兩個選擇。A是同類型另一只基金的同級別職位;B是只雙幣成長型基金,邀請他過去從零組建控股型并購基金,但因他當時還沒有募資經驗,級別上低了原來半級。他選擇了A。兩年過去了,他選擇的那只基金出奇的安靜, 以不變應萬變的形態存在著。而機會B當下已經是投資界的黑馬,一騎絕塵 (當然最終還要經過周期的驗證)。案例帶我們觀察到:
1、當職場人達到一定的成就階段,會下意識地風險厭惡。遇到選擇,大概率的舒適偏向會帶來長期利益折損。路境依賴會使人盲目追求曾經但未必是面對未來的愿景。
2、因為這個安全的選擇, 面對日益快速變化的環境,職業技能會逐漸失去原有的優勢。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范式, 這和“面子”無關。就像小孩子有的兩歲背詩,有的三歲才開口說話一樣;有的工程師想造最長的火車, 有的想他設計的交通工具利用最小的能耗最快到達終點。所以沒有必要在做職業轉換的時候感覺被落后, 因為有可能在你前面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真正要去遠方。
3、如果我們拋開選擇后果的分析,更負責任的關注選擇的上游,我們會弱弱地問個問題:如果你知道六個月后將被迫離開公司,你從現在起會做些什么? 其實這是所有職場人都應具備的面對被動選擇時的心理準備。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過自駕的經驗吧,獨自行駛在無人的曠野,沒油了。棄車原路無望地返回,還是下車前行,面對未知。這像極了拿著高薪滯留在舒適的崗位,全身心躲過挑戰。千萬別讓這發生在你身上!
04職場情商+價值觀
請允許我們再多提一點,通常絕頂聰明和事業有成的個體會出現自我短板認知薄弱。投資圈到處都是聰明人,“謙虛”會在職業提升過程中使優秀疊加。
作為金融獵頭,我們能做的并不多,就是把求職動機,當前訴求,自我定位,市場動態和候選人一起做到100%的精準分析,面對選擇,起更決定作用的其實是您的職場情商和價值觀。
寫在后面
職場反復在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我們并沒說努力不重要哈。前面圖里提到基金在選人時會背調候選人的行業名聲,所以不目標做到團隊/公司/領域里前10%,最終會落的遠遠的。那幸運呢?它不也是投資成功人士們最愛放在嘴邊的詞嗎?天上掉下來一個世上最好的機會,它出現的時候你正好在,而且只有你一個人。真心希望您有這樣的機會,遺憾的是這通常不是用來等的。如果你以別人成倍的速度攀爬,一旦登頂,你會獨享最美的風景。
專業機構對諾貝爾得主的知識結構做過比對分析得出: 諾貝爾得主大概率在藝術上同樣有造詣,包括戲劇表演,演奏,繪畫, 建筑, 雕塑, 文學 ...; 投射到對投資人能力組合的聯想,假設有人擁有美學鑒賞博士學位,法律學術背景, 從早期時尚買手,奢侈品牌管理, 到渠道平臺戰略規劃,這樣的產業背景 + 跨界經驗 + 綜合性知識結構將是他步入品牌消費投資領域的致勝法寶. 同樣重要的還有政策嗅覺,全球/ESG視野, 敏捷學習, 開放思考, 處事情商, …做投資人,太南了。
ABOUT US
CGL是一家致力于鏈接企業和高端人才商業智慧的集團公司,業務線涵蓋高端人才獵尋、領導力落地咨詢(CLES)、專家網絡、組織管理咨詢等全方位的人才資產管理,推動企業對人才供應鏈的“網絡協同”。
隨著AI Agent技術加速滲透千行百業,中關村科金自主研發的得助大模型平臺以"0代碼構建企業級AI...
投資家網(www.51baobao.cn)是國內領先的資本與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平臺。為活躍于中國市場的VC/PE、上市公司、創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提供專業的第三方信息服務,包括行業媒體、智庫服務、會議服務及生態服務。長按右側二維碼添加"投資哥"可與小編深入交流,并可加入微信群參與官方活動,趕快行動吧。
寵物鮮食賽道殺出黑馬!派特鮮生斬獲2500萬美元天使輪
抗衰老黑馬NewLimit斬獲1.3億美元B輪融資,劍指細胞“逆齡”療法
FoodHealth重塑營養評分標準,750萬美元A輪融資加速“食品即健康”革命